首頁歷史 > 正文

小兒發熱難搞定?中醫教你1招,實用妙方要記牢

2023-01-03由 韓同彪中醫大講堂 發表于 歷史

近期,我的一名徒弟治癒一名發熱幼兒。因我氣化經方專藥醫派注重五運六氣與傷寒論結合,這名徒弟說不太明白為啥秋天可以有陽明病。

不明白是正常的,因為傷寒論是漢代作品。唐以降近千年來,已不解仲景意思。

一是

陽明主申酉戌秋

三時。配肺金,肺主皮毛,故陽明主表。

二是病發於陽是說啥。素問說

夏秋病在陽

。傷寒論說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發於陽,七日愈。以陽數七故也。現在高校七年制教材論及於此,講了三條,諸家所言,洋洋灑灑,莫衷一是。

因為他們忘了根本,因為

根本是洛書,根本是上古聖人對天體運動的實際記錄

,而不是文人隨意解釋的理論。七是火星靠近,金年秋天金不及,更是火克金。

三是簡述病發於陽的太陽陽明傳變規律。《素問。天元紀大論》說咱:“陽明之上,燥氣主之”。燥乃秋氣,應於肺金,肺主皮毛主表。《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

夏病在陽,秋病在陽

”。

小兒發熱難搞定?中醫教你1招,實用妙方要記牢

病發於陽,指發於背陽太陽陽明。心肺為太陽陽明之裡。太陽陽明病不解,順傳胸中心肺心下。肺主宣發肅降,天氣通於肺,肺氣不降,就會影響天氣所生的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就會發生“”胃家實”。

也就是說,

傷寒在皮,中風在肌,不解順傳於胸中氣分,不解再傳於腹部腸胃,在胸不順傳則逆傳心包營血。

日本許多傷寒論大家錯誤的認為病發於陽是發於皮部。形成了方證對應學派,並且大大影響了我國一大批學者,我大學都是學的日語。比我年齡大些,其實學中醫比我沒早幾年的一批人,都是方證對應的現代化學者。並且影響著現在的後學。

理論我們有的是機會慢慢討論。我的文章,許多中醫愛好者每期都認真閱讀,今天寫的可能深了點,看著費勁,對不住大家了。

下面先看一下

劉貴雪

醫生的病例吧。

王**,男,3歲,高熱3天,晝輕夜重,體溫在39。6——-40度,用西藥退熱藥後,體溫稍降,4-6小時後又升至39。6——40度,發熱第二天出現流清涕,咳嗽,有痰不易咳出,發熱第三天患兒精神差,不進食。

發熱以來無汗、無大便,曾口服七珍丹,外用開塞露無效。

11:30給予大承氣湯半劑,15:00有少量硬結大便排出,體溫39。6度。

小兒發熱難搞定?中醫教你1招,實用妙方要記牢

15:30服大承氣湯半劑,16:30服麻杏石甘湯半劑,夜間,患兒汗多,無發熱,次日排大便一次,量多,不成形,體溫正常,咳嗽好轉,痰易咳出。

患兒高熱,晝輕夜重,第三天出現精神差、不進食。在《傷寒論》215條“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氣湯下之。”

陽明大腸與肺相表裡,陽明熱入太陰,肺宣發肅降失職,出現流涕、咳嗽,所以,選麻杏石甘湯,宣肺清熱。

一瀉陽明實熱,燥屎下,實熱清;二宣肺清熱,汗出身涼,咳自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