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2023-01-02由 遺木行人 發表于 歷史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魏國在戰國之初,所取得的成績幾乎是滿分答卷,成為了戰國初期第一強國,也是戰國時代第一個稱王的中原國家。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的一件大事,也是春秋與戰國的分野。三個大夫以下克上居然瓜分了國君的領土,而且還得到了天子的認可成為了諸侯。不是說以前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但是成功的似乎這是第一次。一般來說春秋時期國家再亂大夫的權力再大,一般的選擇最多就是廢掉現有國君然後再迎立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國君,比如齊桓公上位就是這個過程。如果膽敢取而代之的,那八成沒有好下場。國人不反對你,別的國家也會以此為口實攻打你,比如弒君自立的陳國大夫夏徵舒就被楚莊王所滅。然而韓趙魏三家不僅成功了,而且還公然與諸國分庭抗禮。一般來說非正常上位的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往往會比較有為,這三個非正常立為諸侯的國家也是如此。魏國的第一代國君——魏文侯魏斯,就是有名的明君。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魏文侯魏斯

分晉之初,魏國主要分到的是山西南部地區,也是晉國的初封之地。這個地方總體來說還不錯,土壤肥沃地勢險要。然而在整體上,魏國卻居於天下之中,西有秦、韓,南有楚,北有趙,東有齊。這樣的地緣條件,一旦強大可以四面出擊,但一旦衰弱也容易腹背受敵。這是魏國率先強大的基礎,也是他後來衰落的原因 。面對這樣的局勢,魏文侯採取的策略就是內變法外征伐 。他也是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內變法方面,他任用著名的法家李悝主主政。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李悝

李悝變法應該說是商鞅變法的先聲,戰國時代變法主要是法家的天下,所謂亂世強調重農與法治的法家最有用武之地。透過重農可以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透過法治可以最有效地運用這種國力。他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提出“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的名言;在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在思想上加強法治建設,修改法令,鞏固變法成果,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自此魏國內政制度遠勝各國,真正實現了國強民富。接下來就要對外了,在外征伐方面任用樂羊、吳起等為將。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樂羊

樂羊是個狠人,攻掠中山國時,中山國君殺死他的兒子樂舒,煮成肉羹送給樂羊。樂羊居然就在軍帳內端著肉羹全部吃完了。這樣的對自己狠的人對別人更狠,中山國當然不是對手,很快被攻下來了。然而這樣的行為卻也引起了魏文侯的猜疑,認為樂羊心地殘忍,沒有父子骨肉之情,雖重賞但沒有再重用他。由此,吳起上場。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吳起

吳起為將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其餘則是平手。為人雖有爭議,在魯國時為了成為將領與齊人做戰,殺死了身為齊人的妻子,家有萬金全花光了為了做官,母親死了也不回去奔喪。但有才是真有才,幫助魏國奪到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同時還為魏國訓練了一支職業化軍隊——魏武卒。整個戰國時代,魏武卒是僅次於變法後秦銳士的第二強大的軍隊。其實樂羊吳起這樣的人就是當時士的代表,他們渴望建大功立大名,雖有才但如果不使用非常手段也難以衝破舊貴族的藩籬。應該說主要吳起在,秦人就一點東幾年的機會也沒有。後來在魏文侯的兒子武侯期間也得到過一段時間任用,但最終因猜忌離開了魏國。當然,這是後話。

同時在文化上,魏文侯重用當時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為老師,在西河講學。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孔子弟子子夏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名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歲。給國君做老師是儒的最高榮譽,即所謂的帝王師。子夏是第一個享有這個榮譽的大儒,甚至孔子在生前也沒有享受過如此尊高的榮譽。子夏被魏文侯的誠意感動了,決定親自到西河坐鎮,同時帶來弟子齊人公羊高、魯人穀梁赤、魏人段幹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要知道公羊高和穀梁赤是春秋三傳中,除左傳另外兩傳的作者。魏國由此,儼然成為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後來魏文侯死,其子魏武侯立。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魏武侯

魏武侯在位期間大興征伐,魏國的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峰。於是在魏武侯的兒子魏惠王即位後,竟然率先稱王了。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魏惠王

要知道王是天子的名號,除了南方蠻夷中原正統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敢僭越的。很簡單,怕諸國有藉口群起而攻之。但魏國就是敢,這說明魏國的實力在當時已遠遠超出諸國,也說明魏國的志向恐怕已經不滿足於當一個霸主了。一統天下這個主題,在魏國稱王那一刻正式向天下諸侯丟擲。這個魏惠王就是《孟子》裡面那個梁惠王,因為後來魏惠王把國都遷到了大梁,所以也稱為梁惠王。應該說魏惠王也不是庸才,但是當時的魏國雖然已然強盛但是要說滅掉諸國還差的很遠。尤其是他的地緣位置是四戰之地,容易四面受敵。在他在位期間前期大事征伐損耗了國力,又隨著東面齊國漸強,先後被齊在馬陵、桂陵打敗兩次;西面的秦國也在商鞅變法後復興,透過河西之戰奪回了河西故地。

此後隨著秦國越來越越強,魏的後半場只能說是慘淡經營,只在信陵君時期有過一瞬間迴光返照。道理也很簡單,秦魏猶如腹心,你強則我弱,我強則你弱。秦國只有一面之敵 可以專心弱魏,而魏國卻是四面受敵應接不暇。

魏國——開局即巔峰,結果很慘淡

所以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開始發展太好未必是好事,這就是天才過於早折的道理。前期發展越好,越是應該小心。回到魏國的問題上,對魏國來說一開始如果能全力西進攻佔秦國那形式就會大不一樣,那就可能走上唐高祖李淵一統天下的戰略。而秦國要東出,魏國也是第一對手。所以說,秦魏在地緣上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即使不能在戰略上做到這樣,因為中原才是天下的中心,爭霸中原的誘惑太大。所以說,秦富強後秦惠文王先伐蜀的決策是多麼英明。那麼至少在策略上如同明太祖朱元璋一樣,“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那也未必就完全沒有機會。魏國,稱王太早。

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了,在戰國之後又產生那麼多爭霸天下的豪傑,又有幾個能以魏國的教訓為教訓呢?

所以說,低調發展才是王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