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中醫需要解決理論框架的核心認識問題

2023-01-02由 張珏不放棄 發表于 歷史

作者:趙致生(1943-2021)

2012-07-02 05:48:02| 分類: 專科培訓 | 標籤:中醫框架 任督二脈 知識核心 認識法則 檢驗法則 |字

中醫學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知識寶庫。它與中國的鐘鼎文化曆法科學渾然一體,具有良好的通用效應。

中國的遠古曆法體系,

一個時空一體化的屬性關聯關係結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時間

空間統一表達成一種文字元號體系,它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厥陰、太陰、少陽、少陰、太陽、陽明)。這六種屬性的多種關聯關係內容,彙集在一起

形成

一個龐大的知識理論體系,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結構系統。

我們把它看到一個隨機變化的多體系結構的一個理論模板。可以

不同層面上的變化事物

透過

認識方法

變成

一種相的認識,

稱為

相識過程,然後再

透過

圖相

人類思維的印象關聯成一種認識。

當然,這種認識並

不是

絕對唯一,因為還有相對性

隨機性的繼續變化性。但是,(厥陰、太陰、少陽、少陰、太陽、陽明)卻可以作為我們繼續後繼認識的一個認識方法模板,並

這些模板所關聯的內容

構成

我們對一個具體事物認識的方法。

中醫就

建立在這樣一個認識方法上的屬性數學科學具體應用學科。

所以,中醫的基礎理論

離不開

(厥陰、太陰、少陽、少陰、太陽、陽明)之間的關聯關係應用方法。

*得到這種應用方法奧秘的醫生,就如同有神助,靈驗而有效。

*離開這種認識方法的中醫,就淪為庸醫。雖然有祖傳方劑

或者

成功的醫療方法被作為專業技術所掌握,但是,只能對號入座。成為一個有名的專科醫生,全科醫學的臨症分析方法還存在很大的距離。

中醫對疾病的認識與西醫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點。

西醫對疾病的認識是需要檢驗的指標。

達到了

一種疾病的檢驗標準,就可以診斷為有病。

沒有達到

疾病標準的症狀,不能稱為有病,被現代新興的一個健康理論

稱為

亞健康狀態。

中醫對疾病的判斷

不是

依據一個固定的標準,

而是

研究新病勢的定動變通。

如以感冒發燒為例。

西醫認為體溫在三十七度以上就

視為

發燒了,則進入有病的範圍,開始給退燒藥

消炎藥。

中醫不同,對於三十七度體溫的人,還要進行(動,變,通)的繼續判斷,就是三十七度的體溫是在繼續升,還是開始降了。

如果是繼續上升的,還要分辨

急速上升

還是

緩慢上升;確定了變化的疾緩之後,還要分析兩個變通點,

一個

疾緩變化的轉折點,

一個

升降變化的轉折點。

把這些內容都分析完了之後,再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源與病因情況,確定使用汗吐下和溫清補消中的哪種方法,

或者

把哪兩種方法並列一起來使用。

中西醫診斷與治療的方法,完全是不相同的。

西醫

按章辦事,規律嚴謹,標準分明,定式定法,循規蹈矩。

中醫

辯證施治,對疾病的認識既有相對性又有隨機性。

中西醫對疾病的認識:

西醫

絕對的固定標準,達到標準就不再問青紅皂白一律吃一種藥。

中醫

變化與運動的客觀分析,問了一個為什麼之後,接著還是要繼續問為什麼,直到在隨機變化的多因多果中找到唯一正確的關聯關係之後再用藥。

從病因認識的角度,中西醫對一種疾病的病因認識都不是唯一的。

儘管認識的方法不同,但是病因的多樣性則是東西方醫學都同時注意到的。

西醫

不同的病因,採用的相同的治療方法。

中醫

不同的病因採用不同的治療手段與不同的藥物。

那麼,哪個更科學一些呢?

中國的四象學說產生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異病異治,同病同治中,可以包括西醫的同病同治的(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理論,但是,西醫的同病同治理論,顯而易見與中醫的四象認識理論存在缺陷。

於是

產生了

兩種不同檢驗效果的方法,

一是西醫推行的(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

二是中醫的

小樣本循症施治的單盲判斷驗證

兩種檢驗方法,如何來認識它呢?

兩種醫療效果的檢驗方法,產生於兩個不同的文化體系。但是,它們都屬於同一學科,就是組合數學。

只是(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法則

產生於西方現代數學理論體系。

小樣本循症施治的單盲判斷驗證法則

產生於中國的遠古屬性數學體系。

兩個數學體系之間存在(現代時空觀被一分為二),(中國傳統文化的時空觀被二合而一)的本質區別。

所以,在這些有相同有不同,有不同又有相同的複雜關聯關係中,如何讓中醫科學的科學理論也堂堂正正地走進科學的理論化與方法化,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當務之急。

中國的國學,應該

誇誇其談的倫理道德討論

走進

數學科學化的屬性科學挖掘,尤其是對中醫,應該抓緊為其產生一個配套的中國式的科學理論體系。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學,連自己國家的醫學理論都解釋不清楚,拿不出一個科學的試驗手段與科學的檢驗方法。而被外國的不同理念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所主宰,限制了它的正常發展與流通。

豈不是對一個有源遠流長文化發展歷史,有博大精深文化內涵的文明一種諷刺?

所以,我們不僅需要解決中醫理論框架的核心認識問題。同時,我們要從數理上論證,小樣本循症施治的單盲判斷檢驗法則的科學性,

透過

屬性數學的發展

建立

一個小樣本循症施治的單盲判斷檢驗法則的資料庫,

形成

一種科學的檢驗規則。

中醫中藥堂堂正正地

走進

現代科學的殿堂。

趙致生 2012-7-2 秦皇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