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2022-12-29由 維達說 發表于 歷史

在集中了印度洋大多數島嶼的西南方向,馬達加斯加島與模里西斯島之間,有一座300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亞熱帶小島。說它小,那是因為它小到你需要拿著放大鏡在世界地圖上仔細搜尋才有可能找到。但就是這樣一座小島,卻是非洲最富庶的地區之一,被譽為“法國後花園”,這座島就是留尼汪。一個鮮少有中國遊客身影,卻有四萬多華人在此繁衍生息的神奇島嶼。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汪是非洲最富庶的地區之一,被譽為“法國後花園”。

活火山腳下的留尼汪

留尼汪,印度洋西部馬斯克林群島中的一座火山島,東北距離模里西斯島180公里,側面距離馬達加斯加島690公里,全島面積2512平方公里,相當於東莞市大小,海岸線長207公里,沿著環島公路兜一圈,也不過4-5個小時。目前是法國唯一一個在行政劃分上既是省、又是大區的地區,即留尼汪省,享有與法國本土省和大區一樣的地位。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汪東北距離模里西斯島180公里,側面距離馬達加斯加島690公里。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法國唯一一個在行政劃分上既是省、又是大區的地區,即留尼汪省,享有與法國本土省和大區一樣的地位。

留尼汪省除了本島之外,還統轄了新胡安島、歐羅巴島、印度礁、格洛裡厄斯群島和特羅姆蘭島,不過前四個島的主權與馬達加斯加存在爭議,而特羅姆蘭島也與模里西斯有爭議,不過均由法國實控。留尼汪首府是位於主島北岸的聖丹尼,總人口84。3萬(2012年)。通用夾雜帶有地方言的法語,少數通曉英語,94%居民信仰天主教,少數信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佛教。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汪是印度洋西部馬斯克林群島中的一座火山島,東北距離模里西斯島180公里。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經過火山熔漿和地殼運動雕刻,留尼汪島火山山脈發展演化成了三個大冰斗(也稱“盆地谷”)

如果說模里西斯被稱為“天堂島”,那留尼汪可以說是“地獄島”。說它“地獄”,並非指留尼汪島的環境惡劣,而是留尼汪島是一座活火山島。50萬年前出現在留尼汪東南部的富爾奈斯火山,海拔2632米,屬於坡度較小的盾狀火山,自1640年以來就噴發了174次,最近一次噴發是在2016年9月11日,平均每兩年就會噴發一次,與夏威夷的基勞維亞火山、西西里島的埃特納火山和斯特龍博利火山並稱為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富爾奈斯火山與夏威夷的基勞維亞火山、西西里島的埃特納火山和斯特龍博利火山並稱為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富爾奈斯火山被島民視為脾氣暴躁、不願沉默的傢伙,每次噴發的火山岩漿都會摧毀大面積的森林。

於是富爾奈斯火山被島民視為脾氣暴躁、不願沉默的傢伙,每次噴發的火山岩漿都會摧毀大面積的森林,東部沿海的公路也時常被火山岩漿阻斷。因此在島上,隨處可見歷年火山噴發,岩漿冷卻後形成的黑色岩石,但好在留尼汪島沿岸為熱帶雨林氣候(內地是山地氣候,溫和涼爽),東坡降水高達2000~3000毫米,所以沒過幾年,新的植被又會在荒蕪的大地上重生。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50萬年前出現在留尼汪東南部的富爾奈斯火山,海拔2632米,屬於坡度較小的盾狀火山。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置身於2000多米高的火山口荒漠,有一種行走在月球表面般與眾不同的體驗。

當然留尼汪並非只有這一座火山,在島嶼的中央位置,還有一座死火山-內日峰火山,海拔3069米,也是島內最高峰。幾千萬年前從海底騰空迸發,岩漿冷卻形成的這些斷層塊使得周邊有幾個寬闊的盆地和一系列的小高原,甚至在破火山口內還有城鎮存在。可以說整個留尼汪島的地形都是由火山作用形成,大部分為高原山地,只有沿海地帶存在狹窄的平原,這點與模里西斯截然不同。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汪島的中央位置,還有一座死火山-內日峰火山,海拔3069米,也是島內最高峰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玄武岩提供了的土壤非常適合培植像波旁香草、波旁頂尖咖啡這類留尼汪的驕傲, 其濃烈的味道及品質聞名世界。

這種印度洋環繞,山峰林立、山谷陡峭的形象讓留尼汪頗獲探險遊客的喜愛,大片由疏鬆的岩石碎片、泥土及其它碎片構成的地貌更彰顯了這裡荒野的氣質,所以在這裡,徒步、騎馬、山地腳踏車、溪降、激流、滑翔傘、攀巖等戶外運動大受歡迎。因為火山噴發後,被火山灰覆蓋的土壤充滿了養分,山中還遍佈著亞熱帶雨林、霧林和開闊的石楠樹叢,處處都是自然的寶藏。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薩拉濟 、錫拉奧和瑪法特冰斗,早已變成了鬱鬱蔥蔥的大盆地。前兩處冰斗底部平坦,已被開發成留尼旺人的村落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汪號稱戶外運動的理想國,最高處800米的滑翔傘,飛到海面上空300米時可以要求教練來個18圈360度翻滾。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汪的徒步、騎馬、山地腳踏車、溪降、激流、滑翔傘、攀巖等戶外運動大受歡迎。

而對於火山噴發,留尼汪的島民表現得相當淡定,儘管火山噴發的能量相當於釋放出上萬顆原子彈,伴隨著大地的轟鳴與爆炸,熔岩流的奔騰與咆哮,常常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當地人也只是避開岩漿流域,甚至選擇一個有利的觀景地點。在整個火山爆發期間,成千上萬的人會來欣賞火山噴發的非凡景緻。如此坦然,與自然如此和諧地相處在一起,真令人動容。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凝固的火山熔岩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正在零星噴發的小型火山噴口。小噴常見,大噴發有大致週期。

歐亞非三大洲人種齊聚留尼汪

留尼汪有約85萬人,數量雖然不多,但卻是來源於亞非歐三大洲,包括了法裔、馬達加斯加裔、印度裔、克里奧爾人、華人等,他們是在不同殖民時期遷移到留尼汪的。要了解這些還要從留尼汪的歷史說起。1513年葡萄牙人最先發現留尼汪,但由於遠離非洲海岸線,所以也僅僅是發現,直到1642年,法國才正式佔領留尼汪島,並在此建航海站。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汪基礎設施非常完善,是個度假勝地。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泳池與印度洋

1649年留尼汪被正式命名為波旁島,以法國王室波旁家族命名,歸法屬東印度公司。1767年,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五贖買了該島,留尼汪島才建立了各種行政、司法機構,並大批遷徙移民和黑奴前往該島種植咖啡和甘蔗。直到法國大革命後,才改名為留尼汪島(法語:Réunion),意為“會議、聯合”,以紀念馬賽的革命者與國民自衛軍的聯合。後來拿破崙·波拿巴稱帝后,留尼汪島又短暫改名為波拿巴島。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冰斗底部平坦,已經被開發成當地人生活的村落,村民挨崖築房而居,一棟一棟小房子如同童話裡仙人的家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冰斗就是“盆地谷”,是那些因為地殼劇烈變化在地表留下的巨大天坑

之後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於1814年趁機攻佔了模里西斯和留尼汪島,但戰後1815年歸還了留尼汪,模里西斯被英國吞併。後來隨著廢奴運動發展,1848年法國宣佈廢除奴隸制,留尼汪6萬黑奴獲得自由,之後為了解決空缺的勞動力,便開始招收來自印度、中國的契約勞工。1946年留尼汪升級為法國的海外省,之後又升級為法國的一個大區,期間大量法國人移居到此,於是留尼汪的人口構成基本定型。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在大山深腹蔓延的白雲濃霧中若隱若現,遠離外界的喧囂嘈雜,恬淡而幽靜。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汪超過40%的島嶼面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為世界遺產,大部分地方的風景都是沒有人煙。

多元的人口結構,帶來了多元的文化,包括多元的飲食風格。比如料理上用咖哩多是受印度裔移民影響,炒麵是受華人影響,用木薯或玉米做蛋糕則系非洲移民所致,當然,現時亦有不少料理與法國本土一樣。再加上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與法國本土相同,儘管遠離歐洲,距離法國本土也有上萬公里,但在法國的財政援助下,留尼汪靠著自身的農業、漁業和旅遊業,依然是非洲發展前列的地區之一。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沿途落腳山間的小鎮,可以品嚐本地咖啡和美食,對於久居繁忙都市的我們,全身心迴歸自然的寧靜與祥和。

留尼汪:火山噴出的“法國後花園”,4萬華人繁衍生息的非洲島嶼

留尼旺島的基礎設施很完善,包括交通、網路、酒店等。據說作為法國的海外省,每年都能收到100億歐元補貼。

這就是留尼汪,一個遠離法國本土的海外離島,一個與其他印度洋島嶼風格迥異的旖旎島嶼,一個似法國又非法國的神奇地方。

上期回顧:“小印度”模里西斯:距印度4000公里,為何印度裔人口占比最多?

備註:本文是

《印度洋島嶼合集》系列連載的第14期

,僅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轉發。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首席村婦老鼠和網路,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