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評點基辛格關於俄烏和談的建議(上)

2022-12-28由 未名記 發表于 歷史

評點基辛格關於俄烏和談的建議(上)——

按吾國的虛歲演算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老先生(以下簡稱為基先生)現今已是百歲老人,如此高齡卻一直在關注世界大事並時有建言,令筆者感佩不已。據環球網轉引塔斯社報道,繼不久前曾提議以和談儘早結束俄烏衝突結束之後,基先生近日再次撰文呼籲“現在是透過談判解決在烏克蘭的衝突的時候了”。

據報道,基先生這篇題為“如何避免另一場世界大戰”的文章刊登於英國《旁觀者》週刊,他先是在文章中寫道,冬天迫使對烏克蘭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暫停,這與1916年8月的情況類似,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西方參戰國都尋求美國的調停以和平結束衝突,但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選,錯過了透過外交手段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基先生說,如今“世界是否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類似的轉折點?”並稱“一個透過談判實現和平的新結構中的時機已臨近。”

筆者當然支援透過和平談判解決俄烏衝突,不論別的,戰爭每天都在造成許多人員死傷,僅從人道主義出發,也應該儘早止戰。然而現實又不是那麼簡單,一般而言,雙方談判必須要互有退讓方能取得成果,可是別的事情都可以妥協,當事關國家主權和領土時,你讓他們談什麼、怎麼談?基先生所說的“一個透過談判實現和平的新結構中的時機已臨近”,看似鼓舞人心,實際上恐怕還是“虛言”。

筆者這樣說基先生聽了可能有些不高興(雖然他肯定聽不到),蓋因他倒也並沒有完全是在開“空頭支票”,塔斯社的報道說,他在文章中提到了他曾於今年5月份提出的建議——即在沿著2月24日衝突爆發時的邊界設立停火線。筆者支援他的這一建議,可問題是:俄烏雙方能答應嗎?對普京來說這樣的話等於他發動的這場戰爭白打了,要知道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之前,頓巴斯的那兩個“共和國”就已經在其控制之下;對烏克蘭來說,要它承認頓巴斯及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同樣也很難。未知基先生說談判“時機已臨近”是否徵求過雙方的意願?實際上烏方已明確表示拒絕基先生的建議,而俄方的表態比較委婉,稱普京正準備好好讀一讀基先生的這篇文章,但筆者很難想象他會答應將俄軍撤回到2月24日之前的分界線。

筆者認為,如果說普京當初貿然對烏髮動“閃電戰”犯下了“輕敵”的兵家大忌,那麼,後來他將原屬於烏克蘭的四個州“公投入俄”則是第二個關鍵性錯誤,這使得他如今即使想談判也無路可退,因為這四個州已經被他向全世界宣佈為俄羅斯的“領土”,他不可能再與對方討論它們的主權歸屬,否則將被視為“喪權辱國”。而承認俄方對四州的吞併又是烏方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除非俄方將烏方徹底“打趴下”,以目前的戰場形勢看俄方做不到這一點;又除非俄對烏動用核武器,可說白了俄方恐怕也沒這個膽。這樣就正應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得不到。所以現在俄方除了在烏東南前線進行“絞肉戰”,只能用遠端導彈和無人機對烏克蘭後方進行狂轟濫炸,以期將烏方“炸”回到談判桌答應俄方開出的條件即“割地求和”。但現在看烏方並沒有被“炸服”,戰況事實上已陷入僵局,筆者實在看不出這是基先生所說的以談判爭取和平的“好時機”。

塔斯社的報道還說,基辛格在文中表示,俄烏衝突的結果不應該是俄羅斯被削弱,指“半個多世紀以來,俄羅斯對全球平衡和力量平衡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它的歷史作用不應被貶低。”這一說法很像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提出的要準備好“在俄羅斯重返談判桌之日為其提供(安全)保障”的主張,對“小馬哥”之言筆者已撰文與其“商榷”,此處不再贅述。簡言之這種立論貌似“客觀”,其實搞錯了“順序”,有點像是在“炫智”。連筆者這樣的普通人都知道,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核武庫也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當然不會被“消滅”(基先生說它不應該“被削弱”是什麼意思,是說俄羅斯即使發動了這樣一場造成死傷無數的戰爭也不該付出任何代價嗎),但只有在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結束戰爭的前提下,才能討論它的“歷史作用”和“安全保障”——難道不是這樣嗎?

基先生年長於筆者,且又是一位名聲卓著的國際大戰略家,他的上述提議顯然是出於“息事寧人”的善意,按理筆者不該對其“說三道四”。然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筆者雖人微言輕,身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分子,自覺也應該“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實際上筆者對基先生建言的評點意猶未盡,下回再談。(未名日記12月21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