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新的研究認為,大型恐龍在隕石出現之前就已瀕臨滅絕

2022-11-21由 甘氨酸 發表于 歷史

新的研究認為,大型恐龍在隕石出現之前就已瀕臨滅絕

在統治地球超過1。7億年後,非鳥類恐龍突然被大約6600萬年前撞擊尤卡坦半島的一顆大型隕石撞擊而從滅絕。

碰撞引發了一連串的環境破壞,大氣中的碎片切斷了賦予生命的陽光。地球表面溫度驟降。動物們滅亡了。

嗯,大多數古生物學家都這麼認為。

雖然這種最終白鯨影響的證據是無可爭辯的,但古生物學界內部一直在爭論恐龍滅絕是突然的還是漸進的。

滅絕確實與長期的環境動盪時期相吻合,這主要是超級大陸勞拉西亞和貢德瓦納繼續解體的結果。高海平面、氣候變冷、陸地上新棲息地的擴散以及大規模的火山活動,都可能在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

到目前為止,對化石資料的分析還沒有發現恐龍物種滅絕前恐龍物種數量下降的令人信服的證據。2016年,一項利用恐龍時間樹的植物學研究對突然滅絕的想法提出了質疑,但這一結論被證明是有爭議的。

化石記錄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困難的證據來源,對這項研究的批評指出了恐龍化石記錄的空白和取樣偏差,這可能導致某些白鯨恐龍物種報告不足。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為非鳥類恐龍在臭名昭著的小行星撞擊災難事件之前已經瀕臨滅絕的假說提供了額外的證據。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植物學家法比安·康達明的帶領下,聲稱資料分析的方法論發展使他們能夠考慮到化石資料中的某些偏見,以及化石年齡的不確定性。

研究小組分析了1,600塊恐龍化石,以評估六大恐龍家族的物種化和滅絕率:安基洛索裡達、塞拉託普西達、哈德羅索裡代、德羅馬奧索裡達、特羅奧多尼達和暴龍。

研究小組發現,非鳥類恐龍的多樣性在大約7600萬年前開始下降,即在尤卡坦撞擊之前的1000萬年。他們表示,這種下降與較老物種的滅絕率上升有關,這些物種可能缺乏進化新奇性,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

“這些結果意味著溫暖時期有利於恐龍多樣化,而涼爽時期導致滅絕加劇,”作者說。

生態和物理因素指出,氣候變冷是白鯨晚期恐龍物種減少的催化劑。這些冷卻溫度可能尤其給大型恐龍帶來麻煩,因為它們依靠溫暖的氣候來維持穩定的體溫。

研究小組補充說:“對冷卻驅動的滅絕的生理解釋可能是,如果恐龍的性別決定與鱷魚和海龜一樣依賴於溫度,那麼胚胎的性別轉換可能導致多樣性的喪失,因為白鯨末期全球氣候變冷。

研究人員還指出了其他因素,如食草動物比其他食草動物更勝一部分——它們的牙齒表明,它們能夠比更專業的競爭者吃更多的植物。由於食草動物在食物網中扮演了相互關聯的角色,它們的減少可能不利於其他恐龍物種的減少。

最後,來自新研究的資料表明,恐龍的最終滅絕不能僅僅歸因於巨大的小行星撞擊。

雖然這項研究不能直接指出全球冷卻對恐龍物種和滅絕率的影響的精確生態機制,但研究結果支援了這樣一種觀點,即長期的環境變化可能使非鳥類恐龍容易滅絕,甚至在一塊巨大的太空岩石摧毀它們的母星球之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