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奮進十年 | 擦亮“川”字招牌 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

2022-11-20由 微觀三農 發表于 歷史

奮進十年 | 擦亮“川”字招牌 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

“天府之國”的四川,因農而生、因農而興。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和積極努力,四川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三農工作體系,走出一條符合四川實際的鄉村振興路子。十年來,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3142。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5661。9億元,年均增速4。1%。2021年總量排名全國第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001元,增長到2021年的17575元。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75元、增長6。9%。第一產業增加值1999。42億元、增長5。4%,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積極態勢

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四川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控“非糧化”。著力構建現代糧油產業體系,先後佈局75個優質稻基地縣、20個小麥生產重點縣和48個油菜大縣,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打造一批“川糧油”特色優勢區。明確中央和省市縣財政補助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每畝共計不低於3000元,累計建成“旱澇保收、能排能灌、宜機作業”高標準農田近5000萬畝。推進“魚米之鄉”建立,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和“天府菜油”行動,“菜油看四川”已成社會共識。經過十年努力,全省糧食年產量達716億斤,十年增加62億斤

千方百計穩定生豬生產,持續夯實生豬養殖第一大省地位。

在全國率先明確縣委書記擔任非洲豬瘟防控指揮長,落實西南區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聯防聯控機制,實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百日阻擊戰”。推進標準化生產,累計建成畜禽標準化養殖場3500個以上。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恢復生豬生產八條舉措”“生豬生產十條措施”,探索“集體豬場”等模式,發展“樓房養豬”,鼓勵小農戶養豬。2021年生豬出欄6314。8萬頭、同比增長12。5%、居全國第一,年末生豬存欄4255。1萬頭、同比增長9。8%,能繁母豬存欄405。2萬頭

緊緊扭住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牛鼻子,著力推動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出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條例》《四川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考評激勵方案》,著力培育川糧油、川豬、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藥、川牛羊、川魚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和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冷鏈物流三大先導性支撐產業。在全國首創“省領導分產業推進、市抓縣、縣管園”的工作機制,積極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逐步形成國省市縣四級園區梯次推進、競相發展的格局。深入實施川種振興行動,組建四川省現代種業發展集團,建設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和6個地方豬品種資源備份場,建成30萬畝現代化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14個國家級核心畜禽育種場。大力推進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建成31個縣(市、區)“五良融合、宜機改造”示範縣,在大邑建成西南首個500畝“無人農場”,全省農機總動力突破4800萬千瓦。積極建設烘乾冷鏈物流體系,161個涉農縣全覆蓋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全省農產品冷鏈物流運營主體達到2300家,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達1。2萬個。2021年,全省菜果茶等經濟作物總產量6370萬噸,肉類664萬噸,水產品166。5萬噸。截至目前,建成各類農業園區1178個,其中建立國家級園區15個、認定10個,位居全國前列。建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叢集6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8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196個,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6118個,農產品初加工率達61%,較十年前增加15個百分點

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奪取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50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2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一步跨千年”的涼山彝區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脫貧後,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構建“1+37”政策體系,出臺10條措施保障涼山州易地搬遷農戶合法權益,穩慎推進3101戶掉邊掉角農戶搬遷,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2021年,全省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9元、增長12。6%;脫貧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1073元、增長16。8%,增速均高於全省農村平均水平

深入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大力實施農村基礎設施路水電氣信“五網”建設,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84%以上的農村居民喝上自來水,農村供電可靠率達99。7%。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五大行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7%,63。3%的行政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96%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行政村基本配齊保潔員。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持續推動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12個鄉鎮和119個村獲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村”、位居全國第一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出臺《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2021年,全省村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140。87億元,分紅4。23億元,基本消除了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全面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確權頒證全部完成,耕地流轉率超過40%,適度規模經營達28。2%。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瀘縣、郫都區等探索的將宅基地審批權下放至鄉鎮人民政府、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等經驗做法被納入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持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30萬餘人,家庭農場20萬餘家,農民合作社國家級示範社528個和省級示範社3300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5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2萬餘個。全省家庭農場經營土地突破1000萬畝,實現產值超過420億元,規模質量位居全國前列

(作者系四川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

輯:朱梓滎

監審:郭平穩、

蔡薇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