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俄為何不一開始就切斷烏國電力?戰場策略如同夢遊,現在為時不晚

2022-10-13由 司馬平邦 發表于 歷史

隨著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被俄方定性為烏克蘭政府組織的“恐怖活動”,俄軍在過去幾天裡,對烏克蘭全境關鍵軍民目標實施了大規模報復性打擊。外界普遍認為,如果說,俄軍對基輔市區的大規模空襲行動還帶有對等報復的意圖,那麼俄方在最近兩天對烏克蘭全境電力設施、輸變電站、交通樞紐、道路橋樑以及淨水廠進行的廣泛攻擊,則已經改變了當前軍事衝突的“性質”,俄烏衝突已經進入全新階段。

俄為何不一開始就切斷烏國電力?戰場策略如同夢遊,現在為時不晚

分析認為,俄方“特別軍事行動”在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之後,正在向“全面戰爭”演變,在此之前,俄方將“特別軍事行動”劃定為“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和“非北約化”的“三化”軍事活動,極力避免擴大軍事行動的涉及範圍,從而形成雙方長期軍事對抗的格局。有分析認為,俄軍從軍事行動開始一直未切斷烏國電力供給,就是為了防止軍事行動擴大到烏民用設施造成國際影響,儘量顧及外界觀感,意圖方便軍事行動後與西方國家達成妥協。

俄為何不一開始就切斷烏國電力?戰場策略如同夢遊,現在為時不晚

西方智庫認為,將烏克蘭“敘利亞化”不利於俄歐之間的動態安全平衡,不符合普京當局制定的國家戰略,有悖於俄羅斯長遠發展利益,普京的軍事班子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將軍事行動擴大化、長期化,所以造成了俄軍在軍事行動初期“投鼠忌器”,“縮手縮腳”。

俄為何不一開始就切斷烏國電力?戰場策略如同夢遊,現在為時不晚

但隨著俄烏衝突陷入膠著狀態,俄方意圖“快刀斬亂麻”解決掉澤連斯基政府的行動以失敗告終。普京政府不得不進行部分動員以儘快扭轉被動局面,最終實現其初期的軍事目標,而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則成為俄烏衝突擴大化的導火索。

分析認為,俄軍動用大量高精確導彈打擊全烏各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目標就是徹底癱瘓烏克蘭中部和東部的烏軍補給線,透過摧毀烏克蘭電網打擊鐵路運輸體系,截斷跨越第聶伯河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樑,減少前線烏軍獲得的重型裝備和兵員補充。最近幾天的連續轟炸是俄軍發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首次大規模摧毀烏民用電力系統,被外界認定具有指標意義。

俄為何不一開始就切斷烏國電力?戰場策略如同夢遊,現在為時不晚

在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作戰中,俄軍向烏克蘭境內目標發射了2000多枚導彈,但由戰術作戰飛機發射的精確彈藥和高精度導彈佔比並不大,主要是陸基“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海基和岸基發射的“口徑-NK”巡航導彈和P-800“縞瑪瑙”反艦導彈,以及少量的空射Kh-101巡航導彈、Kh-555巡航導彈和“匕首”高超聲速導彈等等,基本沒有低成本精確制導航空彈藥的加入。

俄為何不一開始就切斷烏國電力?戰場策略如同夢遊,現在為時不晚

分析認為,俄軍一開始沒有對烏克蘭的電力系統、交通樞紐以及其他關鍵民用設施實施打擊,主要是因為俄軍缺乏精確制導彈藥儲備,特別是低成本精確制導航空彈藥更是乏善可陳。由於烏克蘭國土面積廣闊,需要打擊的民用目標十分繁雜,俄軍打擊手段單一,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庫存數量不足的同時,打擊成本更加昂貴,簡單來講,俄軍並無開戰伊始就全面切斷烏克蘭國民生計的實力。

另一方面,俄軍在傳統上過於偏好使用戰術彈道導彈打擊敵方關鍵軍民設施,“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軍對烏方指揮所、軍民用機場、彈藥倉庫、防空系統、軍事基礎設施、兵工廠、補給基地等重要軍事目標進行了多輪精確打擊。但這些打擊行動的主要武器平臺多集中在“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海基和岸基發射的“口徑-NK”巡航導彈等三種彈藥上,雖然整個打擊行動看起來氣勢洶洶,但實際上卻是“殺雞用牛刀”,浪費了寶貴的遠端精確制導彈藥庫存。

俄為何不一開始就切斷烏國電力?戰場策略如同夢遊,現在為時不晚

最近,在俄軍打擊烏克蘭拉德任熱電廠和基輔第五熱電廠時,外界首次發現俄軍大量使用了“沙希德”-136自殺式無人機。由此可見,缺乏大規模低成本精確制導彈藥的打擊能力,嚴重製約了俄軍對烏克蘭電力系統和其他國民經濟設施的打擊。現在,俄軍開始調整軍事行動策略,對於改善俄軍被動處境具有重要意義,總體上來說為時不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