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的關鍵:為什麼沒全炸?

2022-10-10由 幻宇新說 發表于 歷史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的關鍵:為什麼沒全炸?

​俄烏戰爭之所以讓太多人自行打臉,主要原因莫過於軍事外行、立場干擾以及資訊不明,最後一點事實上份屬必然,要是戰場動態、軍事機密連吃瓜者都能隨意得知,那戰爭早就不該再打下去。

吃瓜者要有吃瓜者的覺悟,觀點要想不跑偏,需要遵循大致以下三點原則:

1、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2、戰線不會騙人;

3、軍事戰爭有其客觀規律,戰術是戰略的起點和終點。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結合上述原則的結論:

1、烏克蘭已經將克里米亞半島納入國土收復目標,這是除卻原四州之外的重大政治追求,也是對普京底線的根本挑戰。

九月底的四州公投、自我劃線,純屬普京的根本昏招,此招一出,標誌著各方(不限於俄烏、歐美)外交斡旋空間的徹底喪失,逼迫各方重新思考乃至改變立場,而俄烏雙方也都被逼到了牆角,尤其是烏克蘭,沒有任何人與政府能夠接受這一喪土辱國的劃線條約。

正是因為政治、外交層面徹底“此路不通”,戰爭就成了唯一解決之道,徹底撕破臉之下,澤連斯基乃至西方,固然不會再同普京談,就連俄羅斯早已實控的克里米亞,也勢必要俄羅斯吐出來。

克里米亞大橋,作為控制該半島的根本象徵物,烏克蘭將之摧毀之心,恐怕從它開建起就沒停止過,今年以來,雙方圍繞之也有若干嘴炮和實際行動。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的關鍵:為什麼沒全炸?

但烏克蘭直到現在才真正付諸行動,未必是之前軍事能力不足,而是政治形勢轉變的要求使然,作為普京的根本政績和底線,不到毫無轉圜的時刻,烏克蘭不會行此決絕之舉。

如果說北溪被炸,是斷絕俄歐合作的後路,那麼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則標誌著俄烏談判的絕響,俄羅斯所謂的恐怖主義也好、宣戰也罷,戰爭規模固然會毫無疑問的升級,但戰爭的核心目標已經轉向克里米亞更是不爭的事實與趨勢。

四州劃線公投,是普京對於今年戰果的鞏固,而克里米亞則是他自2014年以來的政績,甚至是他今年啟動戰端的核心驅動力,現在大橋被炸,無疑是對他底線的根本挑戰,也是這一事件的象徵意義與戰略轉折意義所在。

沒有了談判桌,一切自然只能靠打決定。

全世界還樂於提供談判桌的居然是個不著調的商人,這實在是令人喪氣又無奈的局面。

2、西線戰場的決戰恐怕很快展開,大橋炸而不全炸是追求攻心為上。

近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烏克蘭在戰場上最狠辣的打法是什麼?

最終的結論是:東部烏軍南下直插至馬裡烏波爾,切斷四州的陸上聯絡,南部炸燬克里米亞大橋,切斷半島與俄本土的海上聯絡,然後東守西攻,集中兵力,將缺乏士氣和補給的俄軍主力聚殲在赫爾松和克里米亞半島。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的關鍵:為什麼沒全炸?

這當然是基於烏軍實力碾壓的預測,換言之,如果是北約下場,打的還是苦逼的二戰乃至一戰模式,最高效的戰局推演應該是這樣。

但是,現在的烏軍應該並不具備根本實力優勢,這從大橋“炸而不全炸”得到了體現,如果可以順利形成大包圍圈,徹底炸燬大橋無疑才是上策,也是最狠辣的軍事妙手。

這說明烏軍現在並不追求所謂的“大殲滅戰”,起碼戰機還沒到,赫爾松的俄軍精銳主力不是他們輕易能夠吃掉的,或者說,烏軍不願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來取得這一重大戰果。

所以,部分炸燬大橋,軍事上的目的其實是攻心為上,瓦解西線戰場俄軍計程車氣。

無論之前如何,也無論本次炸橋的實際真實方式,烏軍都證明了摧毀大橋並非難事,那一旦戰事進行到關鍵階段,克里米亞大橋被全部摧毀就在預期之中,俄軍面臨著海上、陸上被徹底切斷後路的根本風險。

現在烏軍大有“圍三闕一”之意,烏克蘭也有步步切香腸的意圖,一點點挑戰普京的底線,一步步瓦解俄軍計程車氣,卻又不徹底斷絕其希望,以期造成其誤判或者猶豫不決,這種外交以及軍事節奏上的絕妙把控,顯然有高人指點,就看俄方怎麼應對了。

這也說明,雖然軍事上要以殲滅有生力量為主,但政治上,烏克蘭還是首先追求收復四州與克島,起碼現在並無真正的長遠打算,比如進攻俄本土,否則消滅精銳主力才是根本。不知道這在未來會不會成為某種風險。

對於俄羅斯來說,現在的戰場情勢已經岌岌可危,西線主力明顯有落入包圍之勢。而整體情勢,只有戰場的取勝乃至逆轉才是唯一有說服力的舉動,無論是底層動員、後勤裝備還是上層指揮,如何維護士氣、保障戰力才是根本之計,可惜現在還看不到相關苗頭,如果真是體系性的崩壞,那恐怕非人力所能挽救。

最後說一句,克里米亞大橋肯定會徹底毀於俄烏戰爭,就看是今年還是明年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