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黃帝內經》的八個綱領​

2022-09-23由 鷹哥19 發表于 歷史

​《曲黎敏精講<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的八個綱領​

​ 在上一節中,我們學習了《黃帝內經》中的三個概念,分別是:節氣、八字和陰陽。透過對這幾個概念的梳理,我們對這部經典書籍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加深。

在接下來的這一節中,我們將繼續跟著曲黎敏老師一起,探索《黃帝內經》的其他部分。在書中,有八個字,可以視作整本《黃帝內經》的綱領概括,那就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黃帝內經》的八字真言

為什麼說這八個字是《黃帝內經》的綱領呢?因為,從頭到尾,《黃帝內經》通篇討論的主題都和這八個字密切相關。

在《黃帝內經》的原文中,“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八個字,出現在黃帝和醫聖岐伯的對話裡,是岐伯對黃帝的回答。

這段對話,在前面的幾節中,其實我們已經講到了。對話的主題是黃帝發出的疑問,為什麼上古之人可以長壽到百歲,而現在的人卻做不到?

在岐伯給出的解答中,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這些生活現象的描述,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概括,就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八個字。

這八個字是屬於《黃帝內經》理論層面的高度概括,所涉及的內容,遠遠不止關於長壽與否的問題,所以,我們單獨用一講的內容,來好好剖析一下,到底什麼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其實,這八個字,在曲黎敏老師看來,不僅是《黃帝內經》的綱領,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綱領,可以被稱作是“八字真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

“陰陽”與“術數”

我們先說八個字中的前半段,“法於陰陽”。

看陰陽,辨陰陽,是中醫看病的最高境界。而這裡說的陰陽,不是太陽和月亮對立、男性和女性對立的那種“一分為二”的陰陽,而是一個互相包含、互相影響的系統。如果只看到陰和陽的不同,把它們簡單地對立起來,就是隻看到了表象。

具體說來,在古老的《易經》裡,已經把陰和陽的複雜關係,表達得非常清楚、巧妙。

我們知道,《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各自是由代表陽的陽爻,和代表陰的陰爻組成的。在這其中,代表太陽的離卦,是由外面的兩根陽爻,加上中間的一根陰爻組成的,也就是“外陽內陰”。而代表陰水的坎卦,則與離卦相反,是由外面的兩根陰爻,加上中間的一根陽爻組成,也就是“外陰內陽”。

所以,當我們用這樣的視角再來觀察“陰”和“陽”,就會發現,在表象之下,可能還存在著一些深層的不同。

如果我們一見到女性,就說她屬於“陰”,那可能就會犯錯,因為許多女性比男性更加得堅韌、充滿生命力,甚至她們會自稱“女漢子”,這就是“外陰內陽”的表現。

相反,有的男性雖然看上去穩重、陽剛,但是內心卻可能脆弱得像一個小孩子,動不動就會流眼淚,那麼,這種狀態就是“外陽內陰”。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陰”和“陽”的結合體,二者所佔的比重也會隨時變化,“陰”和“陽”是在不斷流動的,這就是中醫學說裡“陰陽”的奧妙。

因此,《黃帝內經》特別強調要“法於陰陽”,意思就是說,要弄清楚陰和陽的實際狀態,根據實際情況去對症下藥、處理得法,而不能用死規矩去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世界。

好了,說完“法於陰陽”,我們再來看“和於術數”。

什麼是“術數”?

簡單地說,術數就是“方法”,是具體的操作指南,是我們老祖宗對於宇宙萬物和個人生活的規律性總結。它包含的內容很廣,五行的相生相剋、陰陽變換的規律和法則、中庸之道,這些都可以歸納到“術數”的範圍之中。

如果說“陰陽”代表的是“先天”,那麼,“術數”代表的就是“後天”,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作為個體,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有很多選擇的空間,小到一天從早到晚的作息安排、一週一個月的日程規劃,大到五年十年的人生計劃、對於整個人生目標的設想,這些都是我們有選擇權的內容。

而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選擇,採取了某一套的方法,就會產生相對應的結果,可能效果很好、讓人滿意,也可能效果不佳、讓人失望。不論如何,都會把我們的人生指向新的方向,因此,在具體方法和道路的選擇上,不能不慎重。

正因如此,《黃帝內經》才把“術數”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和宇宙根本的“陰陽”並列。

在岐伯回答黃帝的話中,說上古之人是“和於術數”的,也就是說,他們對於生活方式和行為舉止的選擇,是符合正確方法、選擇得當的。

而後來的人,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的煩惱,就是因為,他們的做法不能夠“和於術數”,從飲食起居到人生方向,都做出了偏離正道的選擇,這樣一來,幸福感肯定會大打折扣。

人生,法喜悠然

所以,理解了“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我們就能明白《黃帝內經》的這八個字在給我們什麼樣的指導。

這份指導,既可以理解成關於醫學養生層面的,也可以把它擴充套件到更廣的層面上,變成我們每個人人生的指南。

具體而言,“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陰陽”代表先天的法則,是“天道”;而“術數”代表的就是後天的選擇,是方法。

也就是說,《黃帝內經》的這八個字的綱領,就是在告訴我們:人生,既要符合天道,又要有具體的方法。既要有天地陰陽的豐富多彩,又要有腳踏實地的態度,去過好每一天的平凡生活。

那麼,這樣的生活狀態,最終的人生追求是什麼樣的呢?曲黎敏老師引用了佛教中的一個概念,來概括《黃帝內經》的人生態度,那就是:“法喜悠然”。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生命的追求,不應該是當下的痛快,而是穩定的、持久的、源源不斷的快樂。

所謂的“法喜”,意思是不再“心隨境轉”,不會看見下雨了心裡就悲傷,看見天晴了就快樂。相反,法喜悠然說的是,“境隨心轉”,無論看見什麼、經歷什麼,都能保持內心的平和、澄淨。

雖然,法喜悠然是佛教中提倡的一種生活狀態,但是它與《黃帝內經》的八字真言所提倡的生活狀態不謀而合,而這相通、相合並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觀察世界、總結經驗,得出的一種殊途而同歸的結論。所謂,萬物有萬法,萬法皆相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