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朝的大太監李蓮英,真的像史書上寫的那樣,隻手遮天嗎?

2022-09-19由 聿哥說歷史 發表于 歷史

1911年3月4日,李蓮英病逝在北京的家中。他是清朝唯一的有二等官職得太監,在慈禧手下幹了20多年。還曾跟隨醇親王奕譞代表清朝皇室檢閱北洋水師,那可真的是好風光。

說到手握大權的宦官,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秦朝的趙高,唐朝的李輔國都當上了元帥府的行軍司馬了,北宋的童貫,明朝更是宦官多如牛毛。王振、劉瑾和魏忠賢都是有名的壞太監。

所有李蓮英也不例外。他在影視劇中的形象是一個權勢滔天的大太監,一切國事都有李蓮英的干預。慈禧太后在讓光緒做傀儡皇帝之前,就是聽信了他的讒言。他還利用慈禧太后的威望,賣官販爵,收受鉅額賄賂。李蓮英很殘忍,連光緒心愛的女人都被他害死了。

但真正的李蓮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真的這麼霸道而兇殘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真實的李蓮英。

第一,善於察言觀色,善解人意。

關於李蓮英如何受到慈禧寵愛,當時民間的說法有許多種,有說梳頭的有說按摩的也有說唱戲的。。

幾十年來,慈禧身邊的僕人那是換了一批又一批,體貼入微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蓮英了。晚清宦官劉興橋等人回憶,慈禧與李蓮英的關係很好,李蓮英是唯一能化解慈禧煩惱、為她盡心盡力的人。慈禧太后有時會把他叫到房間裡,講一些黃老學派的一些東西。

第二,做人,遇事恭敬,對手下很寬容。

李蓮英的墓誌銘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寬”。他從未對光緒皇帝表現出任何不敬。當慈禧在八國聯軍中逃到北京時,只有李蓮英照顧光緒皇帝的日常生活。光緒總是親切地稱他為李蓮英師傅。

李蓮英得勢後,對地位低下的小宦官又好又照顧,深得他們的稱讚。

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李蓮英當即提出退位,光緒的生母也是允許他帶著原來的官職退休。可見對他並無怨恨,所謂的財富大多來自皇室的賞賜。三年後,李蓮英病逝,清廷以二品大官的規格為其下葬。他是一個自古以來少有的功成身退得太監。

第三,謹慎低調惜命。

在李蓮英之前,慈禧最喜歡的貼身太監是安德海。22歲的李蓮英在安德海因“違祖制,擅離京師”被山東巡撫丁寶楨幹掉後,那可謂是直接當上了太監總管,成為真正的太監的頭頭了。

表面上看,安德海的死是因為違反了祖制,但背後卻牽涉到權力鬥爭。這讓李蓮英知道捲入權力鬥爭是沒有好下場的,於是開始懈怠工作,並給他罰沒了工資,希望能被辭退,這樣才能活下去。雖然他沒有如願以償,真的是想甩都甩不掉,但李蓮英不僅恪守祖制,而且從不輕易出宮。也多次向慈禧太后辭官。

唯一一次出格是在光緒十二年(1875年),慈禧派他和醇親王奕譞一起巡視北洋水軍。要知道,醇親王可是是光緒皇帝的親爹,也是北洋水軍的最高統帥,但李蓮英卻在名義上與他平起平坐,可見其地位之高。然而,李蓮英卻低下了頭,站在春親王身後,一言不發。即使李鴻章請他上船檢查,他也婉言謝絕了。就是這樣一個循規蹈矩的太監卻被史官彈劾,但李蓮英根本沒有任何逾越的動作,因此也就沒有為其留下任何把柄。

根據歷史事實,李蓮英不僅沒有實權,而且從未參與過任何政治決策。反而一直恪守本分,低調行事。不能和歷代逼皇帝立太子的權臣相比。至於珍妃的死,沒有證據指向李蓮英。

但為什麼後人對他的印象是清朝一個有著無上權力的太監呢?

第一,清代宦官的整體衰落凸顯了他的重要地位。

順治年間,宦官吳良輔曾設十三衙門,後被康熙帝廢除,另設淨事房,管理朝廷內監。淨事房歸內務府統一管理,由王公大臣輪流掌管,並規定宦官品級不得超過四級,從制度上杜絕了宦官多管閒事。直到慈禧太后的鬥爭,慈禧才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以求奪權。因此,李蓮英的二等頂戴花翎也就成了清史史上一個獨特的例外。清代宦官的衰落反映了李蓮英的崇高地位,給人是一個頗有權力的大太監的印象。

第二,後人對慈禧很痛恨,作為慈禧身邊的紅人當然不能倖免。

李蓮英稱霸天下的形象主要來源於《清史稿》。其中,他被形容為“奸詐無恥”。這主要是因為編者都是清朝的大臣,對於慈禧的行為很是痛恨。所以說到她的手下,自然不會有好話可說。

但《清史稿》連李蓮英的名字都沒寫對,也導致了後人的誤傳。可見他在清朝廷是無足輕重的。在李蓮英的墓誌銘中,我們發現慈禧太后給他的名字是“李連英”,而不是蓮花的“蓮”。這種女性化的稱呼也是對宦官地位的蔑視。

但宦官的崛起,通常意味著王朝統治出現危機。統治者依靠身邊的人獲得權力,卻忽視了國家制度的建設。就像秦二世之死難怪趙高,唐安史之亂難怪楊貴妃一樣,清朝的滅亡是與世界脫軌,敗在落後的科技,敗在政治腐敗,而不是敗在宦官。

宦官作為皇帝身邊的親信,往往藉機作惡,誤國誤民。歷史告訴人們,離最高權力越近,越容易獲得信任。

所有當一個人的位置做得太高,而後世對於他的評價並不是由他自己能決定的,而是由他所追隨的那個人決定的。他們的作用或許只有一個讓人指桑罵槐的作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