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2022-09-19由 聞趣齋 發表于 歷史

不列顛尼亞時期,

是羅馬入侵與佔領不列顛的時期。

羅馬帝國不列顛尼亞行省的疆域,包括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絕大部分地區,其北側以哈德良長城作為和蘇格蘭之間的邊境。

一、凱撒入侵不列顛:公元前55-54年

尤利烏斯·凱撒

,全名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稱愷撒大帝,又譯蓋厄斯·儒略·凱撒、加伊烏斯·朱利葉斯·凱撒等,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並且以其優越的才能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奠基者。

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

公元前60年尤利烏斯·凱撒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的時間裡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

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曆》。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遭到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6歲。

凱撒死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併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二、不列顛尼亞:43-410年

不列顛尼亞

(Britannia),是指從43年至410年大不列顛島被羅馬帝國佔領的範圍,包括英格蘭的大部分與威爾士。

羅馬帝國入侵前,鐵器時代的不列顛已經與歐洲本土有著經濟和文化聯絡。

然而,羅馬入侵者從歐洲引進的農業、都市化、工業和建築新發展今天仍然有跡可尋。

第一次入侵前的歷史記載很少,不過有不少羅馬歷史學家都略略提及不列顛尼亞行省。

今天對羅馬時期不列顛大部分的認識都是從考古學,特別是對碑銘研究後所得的。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2.1、克勞狄一世:41-54年

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

簡稱克勞狄烏斯、克勞狄、革老丟或克勞狄一世,前10年8月1日-54年10月13日,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41年—54年在位。

克勞狄一世是意外登基為元首的。

41年,皇帝卡利古拉遭到刺殺,近衛軍擁立這位克勞狄烏斯家族的中年男子,並受到元老院的承認而繼位為羅馬皇帝。

克勞狄一世的統治力求各階層的和諧,凡事採取中庸之道,修補了卡利古拉時期皇帝與元老議員之間的破裂關係,提高行省公民在羅馬的政治權力並興建國家的實業。

後期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初期政治的中央集權統治形式,是在他的手中轉移完成的。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2.2、拉丁語:

拉丁語

(拉丁語:

Lingua Latīna

),屬於

印歐語系義大利語族

,是最早在

拉提姆

地區(今義大利的

拉齊奧

區)和

羅馬帝國

使用。

雖然現在拉丁語通常被認為是一種

死語言

,但仍有少數

基督宗教

神職人員及學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語。

羅馬天主教

傳統上用拉丁語作為正式

會議

的語言和禮拜儀式用的語言,此外,許多

西方國家

的大學仍然提供有關拉丁語的課程。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2.3、西爾切斯特:45年

西爾切斯特

Silchester

)是一個位於英國漢普郡貝辛斯托克北部5英里(8千米)的民政教區和村莊,該村靠近漢普郡與伯克郡邊界,距離雷丁西南9英里(14千米)。

西爾切斯特主要因是古羅馬城鎮Calleva Atrebatum考古點所在地而出名,古羅馬在公元45年就佔據了此地,並在此處建起了現在還儲存相當完好的城牆。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2.4、福斯大道:47年

公元47年,羅馬人征服了不列顛的低地地區,開始修築跨越英格蘭全境的道路,即後來的福斯大道(Fosse Way)。

2.5、林肯:約2世紀

林肯

,是

英國

英格蘭東米德蘭茲(包含的2個單一管理區屬於約克郡-亨伯)的郡。

這裡有2015完全大學指南英國大學排名第55位的

林肯大學

,林肯郡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7個非都市區,佔地5921平方公里,有686,300人口。

2.6、科爾切斯特:2世紀

科爾切斯特

(英語:

Colchester

),英國英格蘭東部地區埃塞克斯郡的鎮,2001年人口104390人,此後人口急速增長,到2009年估計人口達181000人。

科爾切斯特舊稱“坎努羅杜努姆”,它是英國有歷史記載最古老的城鎮和市場,是羅馬時期不列顛的第一座主要城市,也是羅馬不列顛省前期的首府。

科爾切斯特在倫敦東北,距離倫敦90公里,艾塞克斯大學坐落在此,科爾切斯特聯足球會的主場位於鎮的北部。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2.7、羅馬別墅:約2世紀

羅馬別墅

是指

羅馬共和國

羅馬帝國

時期羅馬上流人士的鄉間別墅。

據老普林尼的記載,羅馬別墅有兩種不同的型別。

villa urbana位於羅馬(或其他城市)的郊區,容易抵達,一般只需一夜或兩夜就可從市區到達,這種別墅還帶有農場,平時由僕人使用。

另一種別墅則是villa rustica,這種別墅只在特定季節使用。

拿坡里灣一帶是皇帝們的別墅聚集地,特別是

卡普里島

羅馬別墅有許多不同的建築風格。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2.8、倫敦:100年

倫敦

(英語:London)是英國首都,也是英國最大都市、以及其構成國英格蘭的首府。

倫敦位於泰晤

[wù]

士河流域,於公元50年由羅馬人建立,取名為倫蒂尼恩,並在此後兩個世紀內作為這一地區最重要的定居點之一。

自1066年起,倫敦成為英格蘭王國的首都。

作為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倫敦控制著全世界45%的外匯交易和黃金、白銀、原油等大宗商品定價權,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而且,倫敦也是全球最大的銀行、保險、期貨和航運中心,平均每日的外匯交易額高達2。7萬億美元,為世界第一,居民財富總額位居世界第二。

倫敦還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館、圖書館和體育館數量最多的城市,有19家世界500強公司的總部和7座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位於倫敦。

倫敦的倫敦大學學院世界排名第8,帝國理工大學世界排名第9,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世界排名第27,倫敦國王學院世界排名第33。

2018年,美國科爾尼全球城市實力指數排名釋出,倫敦位列世界第二。

2018年11月,倫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第一名。

在福布斯全球城市影響力排行榜上,倫敦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擊敗紐約當選成為全球第一大財富中心。

2019年9月,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釋出2019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排行榜,倫敦位列全球城市知名度首位。

2019年11月,倫敦在日本森紀念財團釋出的世界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GPCI)中連續第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2.9、下不列顛:214年

下不列顛

Britannia Inferior

)是羅馬帝國不列顛行省(Britannia)底下的次行政區之一,其位置大約是在今日的英格蘭北部,由卡拉卡拉(Caracalla)在約214年時建立。

下不列顛的首府為伊布拉坎(Eburacum,也就是今日的約克),羅馬在這裡設有一執政官統帥駐紮於此地的軍團,以便控制鄰近地區。

在塞維魯王朝(Severan dynasty)期間下不列顛一直保持其次行省的地位,直到296年時戴克裡先(Diocletian)重整帝國的組織架構,下不列顛才終於消失。

雖然在命名上下不列顛的地名中有個“下”字,但在實際上它卻位於不列顛省的北部,與一般人北邊等於上面的認知相反。

之所以會有這落差起因於羅馬帝國的上下觀念是以首都羅馬為中心,靠近羅馬的地方稱為“上”,較遠離的地方則稱為“下”,因此下不列顛意指比不列顛更遠離羅馬的地方,因而得名。

2.10、康沃爾郡:250年

康沃爾郡

(英語:Cornwall,國際音標:/‘kɔrnwɒl/;康沃爾語:Kernow;),是大不列顛島西南端的半島,英國英格蘭西南端的區。

康沃爾東與德文郡相鄰,南臨英吉利海峽,西、北臨大西洋。以人口計算,特魯羅是最大城市(亦是行政總部),聖奧斯特爾是第一大鎮。

2009年之前,康沃爾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6個非都市區,佔地3547平方公里,人口為524200;

如把康沃爾郡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那麼它名義上要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錫利群島,這樣康沃爾郡的佔地增至3563平方公里,人口增至526,300。

2009年4月,康沃爾全郡改製為單一管理區。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三、惠特靈大道戰役:61年

惠特靈大道戰役

(英語:

Battle of Watling Street

)於61年或62年發生在羅馬的不列顛行省。

交戰雙方為由布狄卡女王領導下的土著不列顛人民和由蓋烏斯·蘇埃託尼烏斯·保利努斯(英語:Gaius Suetonius Paulinus)指揮的羅馬軍隊。

儘管人數上眾寡懸殊,羅馬仍舊取得了一次決定性的勝利,並付出了小得多的代價。

這場戰役標誌著不列顛南部對羅馬統治不列顛的反抗結束,羅馬在此的統治一直延續到410年,羅馬軍團撤出不列顛為止。

歷史學家在研究這場戰役時不得不完全依賴羅馬史料。

戰役發生地尚不清楚,不過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戰場位於倫蒂尼恩和維洛科尼烏姆(英語:Viroconium Cornoviorum)之間(什羅普郡的佛洛克西特(英語:Wroxeter)),在現今所知的惠特靈大道上。

惠特靈大道這個名字實際上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時代對這條路的稱呼,因此現在為這場戰役取的名字實際上是錯誤的。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3.1、布狄卡:61年

布狄卡

(英語:Boudica或

Boudicca

),舊名

博阿迪西亞

(拉丁語:

Boudicca

,或譯

波阿狄西亞

),威爾士語中稱她為

比達格

Buddug)

(33年-61年),是英格蘭東英吉利亞地區古代愛西尼部落的王后和女王,其丈夫普拉蘇塔古斯(Prasutagus)是愛西尼人的統治者。

普拉蘇塔古斯去世後,羅馬人搶去了其土地、自己受毒打、國民要交重稅,因此布狄卡領導了不列顛諸部落反抗羅馬帝國佔領軍統治的起義。

她在惠特靈大道戰役慘敗後去世。

布狄卡一直是英國重要的文化標誌。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3.2、愛西尼:61年

愛西尼

,是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時的一個歐洲部落,大致位於今英國諾福克郡和薩福克郡、劍橋郡的部分地區。

愛西尼西鄰科利埃爾塔維人(Corieltauvi),南接特里諾文特人和卡圖維勞尼人(Catuvellauni)。

在羅馬人佔領不列顛期間,羅馬皇帝將其變為一個城社,其首都為文塔伊森諾龍(Venta Icenorum),位於今凱斯托聖埃德蒙(Caister St。 Edmund)。

四、征服威爾士:78年

威爾士

Wales

),全稱威爾士公國(

Principality of Wales

),位於大不列顛島西南部,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構成國之一。

威爾士東臨英格蘭,西臨聖喬治海峽,南面布里斯托爾灣,北靠愛爾蘭海,土地面積為20779平方公里,加的夫是其首都與最大城市。

威爾士通往歐洲的交通十分便捷,也有鐵路、公路直接通往英法海底隧道。

相對於英格蘭的繁榮與都市化,威爾士在自然景緻、風土民情及語言文化就顯得純樸與鄉村化。

威爾士擁有不受汙染的自然美景以及千變萬化的地理景觀。

威爾士境內有三座國家公園,其中雪墩山國家公園更是英國第二大國家公園。

威爾士曾是羅馬帝國不列顛尼亞的一部分。

後來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不列顛,島上羅馬化的原住民退往不列顛島西南部的群山之中,其中的布立吞人後來開始改稱威爾士人,並建立了格溫內斯王國,之後又有諸多小國出現。

在英格蘭王國崛起之後,成為威爾士地區的大部分諸侯的宗主。

1216年,格溫內斯王國的羅埃林大王,徵得宗主國英格蘭的國王亨利三世允許,把威爾士地區的各王國統合為威爾士公國並由他進行管理。

1284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征服威爾士,此後威爾士的統治者便由英國王儲來擔任,直到公元1536年,威爾士正式被併入英國,成為英國的構成國。

今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是威爾士象徵性的君主,不具有實際的政治權力。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五、哈德良長城:122-128年

哈德良長城

(英語:

Hadrian’s Wall

;拉丁語:

Vallum Aelium

),是一條由石頭和泥土構成的橫斷大不列顛島的防禦工事,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所興建。

公元122年,哈德良為防禦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護已控制的不列顛島的人民安全,開始在今英格蘭北面的邊界修築一系列防禦工事,後人稱為“哈德良長城”。

哈德良長城的建立,標誌著羅馬帝國擴張的最北界。

長城十分重要的一段至今尚存,並且可以沿著國家步道領略它的風采。

哈德良長城是英格蘭北部最受歡迎的景區,並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六、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帶來的安寧:197年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

(拉丁語:Septimius Severus,145年4月11日-211年2月4日)在193年4月14日-211年2月4日出任羅馬皇帝。

他出生於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的大萊普提斯,在馬可·奧勒留和康茂德治下任公職,於193年(五帝之年)在前任皇帝佩蒂納克斯被殺後取得皇位。

在殺死當時在位的羅馬皇帝尤利安努斯後,塞維魯先後於194年和197年擊敗與他爭奪皇位的兩位將軍。

此間他還向東發動戰役,奪取奧斯若恩並將之併入羅馬帝國版圖。

在穩固自己對西部行省的統治之後他再次向東方的安息帝國開戰並取得勝利,劫掠其都城泰西封,將帝國版圖拓展到底格里斯河流域。

在非洲地區他擴大了阿拉比亞行省的範圍,並於202年在阿非利加和茅利塔尼亞發動戰役,進一步推進了帝國的南部國境線。

塞維魯在統治後期來到不列顛尼亞,加強了哈德良長城的防禦並重新駐紮安東尼長城。

公元208年他試圖征服喀裡多尼亞(今蘇格蘭),但在210年年末病倒,並於次年年初在艾伯拉肯去世。其子卡拉卡拉和蓋塔繼承皇位。

塞維魯創立了三世紀危機前的最後一個王朝——塞維魯王朝。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七、羅馬帝國分裂:395年

羅馬帝國分裂,

指的是395年1月1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346—395)逝世把國土分給兩個兒子繼承導致羅馬帝國分裂的故事。

395年1月1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346—395)逝世。他在臨終前,將帝國分與兩個兒子繼承。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又稱拜占庭帝國。起初其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併入版圖。最後在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滅亡。

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開啟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許多衛國。

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西羅馬帝國遂告滅亡。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奴隸制度在西歐的崩潰,歐洲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八、撒克遜人:三世紀後期

撒克遜人(

The Saxons

,日耳曼人的一支,最早居於波羅的海沿岸和石勒蘇益格地區,後內遷至德國境內的尼德薩克森(Niedersachsen)一帶,稱為

薩克森人

公元5世紀初,一部分薩克森人北上渡海,在高盧海岸和不列顛海岸登陸入侵,最終大部分定居在英格蘭。

史學界為了區分,把在英格蘭定居的薩克森人,稱為撒克遜人,與英格蘭的盎格魯人合稱為盎格魯-薩克遜人,為現在英國的主體。

公元772年,查理大帝對留在歐洲大陸的薩克森人發動征服戰爭,戰爭時斷時續進行32年,將之徹底征服。

1066年,英格蘭威塞克斯王朝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去世,哈羅德二世攫取英格蘭王位,懺悔者愛德華的表親法國諾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打敗哈羅德二世的軍隊,建立諾曼底王朝,盎格魯-撒克遜人對英格蘭的統治結束。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九、阿爾宗教會議:314年

阿爾宗教會議,

在羅馬高盧(現代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古阿雷拉特)曾舉辦過幾次會議或宗教會議,在早期基督教歷史上被稱為阿爾宗教會議(Synod of Arles)。

十、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394-423年

弗拉維烏斯·霍諾留·奧古斯都

拉丁語: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

384年9月9日-423年8月15日),狄奧多西一世(大帝)之次子,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後首任西羅馬帝國皇帝,在位時間393年-423年。

在霍諾里烏斯統治期間,西羅馬帝國各地反叛不斷。

不列顛行省建立了自治機構,徹底與羅馬帝國的直接統治分離。

高盧、西班牙、阿非利加等行省多次出現僭主,在西哥特人攻佔羅馬城後的7年內各地就先後出現了7個僭主,西羅馬帝國的分崩離析在霍諾里烏斯統治期間已經不可挽回。

儘管如此,在忠於羅馬帝國的將領分別殲滅各地僭主以後,霍諾里烏斯竟產生了凱旋式返回羅馬的可笑打算。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十一、蘇格蘭蓋爾語:約5世紀

蘇格蘭蓋爾語

(英語:Scottish Gaelic),或僅簡稱

蓋爾語

Gàidhlig

IPA

:/ˈgɑːlɪk/),屬於

凱爾特語族蓋爾亞支

的一種語言。也被稱為

高地蓋爾語

高地蘇格蘭語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十二、歐洲民族大遷徙:4-6世紀

歐洲民族大遷徙

是一個4到6世紀之間,由匈人入侵歐洲大陸所觸發的一連串民族遷徙運動。在西方歷史研究中,這段約三、四百年的時期,稱為“民族大遷徙時期”。

這一系列歷史事件發生於羅馬帝國古典時代晚期(公元4-6世紀),一般認為開始於公元375年來自亞洲的匈人入侵歐洲,結束於公元568年倫巴第人徹底征服義大利。

這一廣泛的遷徙現象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許多專家對其中不同單因素的影響做出過大量的闡述研究。

公元382年,羅馬帝國與個別部落就在其領土內定居達成協議,日耳曼諸蠻族中的一支——法蘭克人被獲准進入羅馬帝國定居,以衛戍帝國的高盧東北邊境。

隨著以汪達爾人和蘇維匯人為首的蠻族部落跨過萊茵河,西羅馬帝國的統治開始被這些入侵行為所不斷動搖,接踵而至的部落間、部落與西羅馬帝國居民間的持續紛爭使得羅馬帝國的權力彙集到日耳曼人以及羅馬人的軍隊當中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十三、羅馬人的統治結束:410年

羅馬軍隊遭到了不列顛地主階級的驅逐,另外北方蠻族大兵壓境,羅馬軍隊撤出不列顛,羅馬帝國在不列顛近4世紀的統治結束。

13.1、羅馬軍團:410年

羅馬軍團(Roman legion)

羅馬共和國

羅馬帝國

時期的正規軍隊,以其高效的適應性及機動性徵服了

地中海

沿岸地區。

馬略改革之前的羅馬軍團推行義務兵役制,武器裝備全靠自備,所以就憑財產多寡評定兵種。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13.2、駐軍擁立馬格努斯·馬格西穆斯:383年

馬格努斯·馬格西穆斯

(拉丁語:Flavius Magnus Maximus Augustus,約335-388年8月28日),公元383年至388年間羅馬帝國西部地區的皇帝。

公元383年,身為不列顛指揮官的馬格西穆斯奪取了格拉提安的王位,在與狄奧多西一世交涉後成為不列顛尼亞之王。

公元387年,馬格西穆斯意圖入侵義大利,迫使瓦倫提尼安二世離開米蘭,逃往狄奧多西處。兩人遂自東部進攻義大利。

他先前殺死格拉提安的安德拉蓋西烏斯於錫薩克被擊潰,馬格西穆斯之兄長馬塞利努斯也在普圖伊落敗,388年8月,馬格西穆斯於阿奎萊亞向狄奧多西投降,後被處死。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其死亡標誌著羅馬帝國對北高盧及不列顛直接統治的終結。

13.3、斯提里科:398年

弗拉維斯·斯提里科

(Flavius Stilicho,約359-408年)也譯作

斯蒂裡格

斯底裡哥

,是擁有半蠻族的血統的高階將領,貴族和西羅馬帝國執政官。

斯提里科的父親是僱傭兵隊長,他自幼從軍,約385年任皇帝親兵指揮,約393年任步騎兩軍總司令,狄奧多西一世死前,遺言任命他是帝國攝政,輔佐皇子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但他後來只能控制西帝國。

402年斯提里科擊敗哥特人,鎮壓諾理庫姆和列提亞人民起義。

405年擊退哥特人、蘇維匯人、勃艮第人的聯合入侵,使得羅馬帝國出現暫時的穩定局面。

408年,宮廷傳說斯提里科欲立其子為東羅馬帝國皇帝。

8月23日,他被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處死。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13.4、君士坦丁三世:407年

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君士坦丁

(Flavius Claudius Constantinus;?-411年9月18日前),是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他是西羅馬帝國的將軍,並於407年在不列顛尼亞自立為皇帝,並於高盧為基地。

隨著霍諾留皇帝於409年得到承認,君士坦丁三世的失去支援以及軍事上的失敗使得他於411年退位。不久之後,他被捕獲並被處死。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十四、伯拉糾被放逐:417年

伯拉糾

拉丁語

:Pelagius,約360年-約420年),亦稱為白拉奇,英國人,

基督教神學家

,也是個有道德、有學問的平信徒

修道士

伯拉糾384年赴羅馬,410年移居

耶路撒冷

,也代表一個學派,認為人性本惡,但可以藉著受洗,因著信而得以稱義,強調保羅因信稱義的觀念。

伯拉糾持有異端的觀點,與416年被

英諾森一世

(Innocent I)在非洲公會議上開除教籍,但伯拉糾仍然贏得許多追隨者。

伯拉糾貶低上帝恩典的重要性,宣稱沒有上帝的幫助,人們可以獲得這就和善的生活。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十五、Vortigerm引狼入室:449年

不列顛南部的一個統治者Vortigerm找來了Hengist and Horsa兄弟領導的撒克遜僱傭兵。

他們在6年後因為報仇發生爭執隨後反叛,這時日耳曼人殖民的一部分。

僱傭兵,

是一種特殊的兵種,是為了利益而參加一場武裝衝突的人。

僱傭兵參戰的目的只是為了金錢獎勵,只要對方出價夠高,他可以受僱於任何人。

僱傭兵參戰並非為了意識形態或政治信仰、愛國主義或是道德原則。

從古羅馬軍隊中的野蠻人到後殖民主義時期被流放到非洲的歐洲囚犯,僱傭兵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一群“要錢不要命”的人。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僱傭兵給其他人帶來的只有痛苦和死亡,而促使他們打仗的唯一動機就是錢。

不列顛尼亞:一分鐘瞭解不列顛尼亞那些事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