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悅讀丨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竟是中年的自己

2022-02-28由 肅州融媒 發表于 歷史

《孔乙己》這本小說,我每隔十年都會讀一次,那個可笑、可憐又可悲的人,我總是無法完全厭惡。

因為他的身上沒有大奸大惡的影子,只有偏執、倔強、清高、懶惰、小偷小摸,印著太多尋常人的印記。

而那些細微的毛病通通加在一起,其實就是在生活和理想邊緣掙扎的芸芸眾生。

魯迅先生寫孔乙己,本意是寫一種人間悲苦,一種諷刺的存在與環境,一種涼薄無人問的生死。

多數人看過孔乙己的故事也不過是跟著笑笑,轉眼便忘了。

直到“酒館”中發生的一幕幕,如出一轍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上演時,那些不倫不類、固執己見、訕然嘲諷、冷漠涼薄與自己周圍的一切一一重合。

我們才驀然發現即便百年過去,時代日新月異,我們也並不比他好太多。

悅讀丨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竟是中年的自己

01

在夾縫中掙扎

孔乙己是酒館裡唯一穿著長衫且站著喝酒的人。

他既不願放下讀書人的面子,執拗地穿著破爛長衫被長衫客視為乞丐,也沒能掙來清高的本錢,在短衣幫裡找到優越感和尊重。

他是生活在兩種階級的夾縫和斷層裡的異類,被人當做取樂物件,可笑又違和。

但現在的人又能比他好上多少呢?

年輕人沒有掙來豐厚的錢財,卻靠著各種借貸方式,過著貌似逍遙的小資生活,吃穿用度無一不精緻,與人炫耀奢侈品,彷彿自己生活在富貴階層。

只有一人獨坐在夜深人靜時,才會翻看自己的信用卡額度還有多少,花唄、白條有多少待還,一個月的工資發下來還能剩下幾個零星數字,內心被焦慮和空虛籠罩。

白天來臨時,他們依舊穿著體面,走進星巴克,悠悠點上一杯咖啡,就像孔乙己穿著長衫走進酒館,就著“茴香豆”喝一碗體面的酒。

其實只有自己知道,兜裡一清二白,明天的酒錢還不知道在哪裡。

生活就像那張照片,上半身理想,下半身現實,心在天上,腳在泥中。

悅讀丨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竟是中年的自己

02

錢財與志氣

讀書人的事兒,能算偷麼?

孔乙己因為偷書被酒館裡的人嘲笑時如此狡辯,臉上卻不自覺漲紅了,然後喃喃之乎者也,試圖維持早已蕩然無存的讀書人的尊嚴。

孔乙己偷的不是金銀財寶之類名貴物品,而是讀書人最重視的書。

他雖窮,卻還留了一點志氣,並不貪錢財,只求個溫飽酒錢。

窮卻不貪錢財,現在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畢竟,富貴的人希望更富貴,清貧的人希望翻身富貴。

為了利益打破原則與底線的人不在少數,只是不再以“偷”這樣低階的方式,而以騙、以威逼、以利誘。

待人真的翻過道德和良心的藩籬時,怎麼可能只拿書呢?

當然是什麼貴重取什麼,什麼值錢拿什麼,能拿多少拿多少,旁人的生死不問。

一邊掙錢一邊失去底線的人,未必比偷書的孔乙己高尚。

錢財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奴隸與主人,有志氣的人不做錢財的奴隸,沒志氣的人跪倒在金錢腳下。

悅讀丨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竟是中年的自己

03

理想與能力

孔乙己也曾專注讀書,一心想考個功名,但因為能力不足,他沒能走上仕途。

好在寫字好,卻又好吃懶做,不能安穩抄書,沒有收入,有一天混一天。

讀書人的清高與基礎的溫飽絞殺在一起,溫飽完勝,最後可憐的讀書人抱著自己最後一點執拗死去。

如今的時代,在工作裡渾渾噩噩又心懷不滿的人何其多。

他們往往有高遠的夢想,卻偏偏能力有限,憑著不算突出的本事維生,但懶於下大功夫,一邊維持著過日子,一邊嚮往自己不可及的好生活。

無聊時想想自己大抵如此的一生,很不甘心,但這種不甘心片刻便被安逸懶散驅散,日子還是那麼過。

實現不了的幻想沒有價值和意義,沉迷於幻想是一種自毀。

悅讀丨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竟是中年的自己

04

良心與存在感

孔乙己被沒文化的短工打趣嘲笑,卻依舊想尋個讀過書的知己。

年少的夥計會寫茴字便足以讓他欣然,一板一眼地教起來。

孩子們圍著他,他便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茴香豆分給他們。

他雖被所有人看不起,但依舊保持著善良的本性,依舊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層次不同、頻率不同的各色人等,時而遭受冷言冷語,時而被人無情嘲笑。

經歷了太多類似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遭遇,我們學會了沉默,不肯多說半句。

有人需要幫助時,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還是捨出時間和精力盡量去做,換來的可能就是理所應當的“嗯”、“啊”,或者輕描淡寫的感謝,下一次不肯再伸援手,得到的卻是埋怨和奚落。

那時的我們,與教“茴”字、分茴香豆的孔乙己如出一轍。

善良被無視,熱誠被辜負,是這社會最廣袤的冷漠。

悅讀丨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竟是中年的自己

05

嘲諷與旁觀

孔乙己是店裡的“吉祥物”,永遠好脾氣地任人調侃,只要有他在,店裡的氣氛永遠輕鬆愉快。

從掌櫃到酒客到孩童,沒有人不笑他,笑他潦倒又虛勢、混沌又裝模作樣。

沒人關心他如何走進困境,沒人幫他找找出路,所有人都圍觀他,嘲笑他。

現在這個社會,成功時獻花掌聲蜂擁而至,失敗時嘲諷指責此起彼伏。

隔岸觀火人人在行,雪中送炭無人想做。

只有自己被圍觀、被擠兌、被嘲笑時,才冷不防想起酒館裡的孔乙己,才發現時代雖然變了,但社會沒變,人心也沒變。

今天你我都是旁觀者,明天你我皆是戲中人。

悅讀丨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竟是中年的自己

06

價值與人

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不管是久未現身,還是被打折了腿,或者死了,他欠的十九個錢比他本人更重要。

日常工作中的一個錯誤足以遮住所有的貢獻,生活裡的一點不如意能掩蓋過往的一切付出。

一個人做的好事、幫的忙不一定有人記著,但犯下的錯、未還的虧欠一定被人記得一清二楚,被人碎念或記恨良久。

孔乙己式的“十九錢”將人壓縮成待價而沽的商品,只要有一點欠缺,就難在別人的天平上過關。

人的價值是有現實標尺的,多十分不多,少一分不行。

孔乙己如同一面鏡子,一半是荒唐,一半是存在,一面照著他自己,一面照著你我。

他的悲劇分成無數個小劇目,在每個人的小劇場中上演。

時代流轉不息,但人性亙古不變。

我們嘲笑誰、憐憫誰、哀嘆誰、銘記誰,即與誰相似,與誰共鳴,在成為誰的路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