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雷德克里夫線--印巴人為畫出的邊界線

2022-02-20由 歷史百事 發表于 歷史

印度原來只是一個地理名稱,不是一個國家,印度從來沒有統一過。

在英國人佔領印度之後,印度逐漸淪落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逐漸將印度拼接成一個整體。隨著二戰之後

英國元氣大傷,加之世界各地民族注意獨立運動的蓬勃興起,英國的最大殖民地印度獨立已經不可避免。

在印度國內民族宗教矛盾尖銳,綜合就是代表佔多數派的印度教的國大黨與佔少數派的代表伊斯蘭教的伊斯蘭聯盟之間的矛盾。

尼赫魯是印度國大黨領袖是尼克魯,穆斯林聯盟的領袖是真納。

時任印度總督的

督蒙巴頓在實現統一的調停失敗後,於1947年6月3日公佈《印度獨立法案》即蒙巴頓方案。

雷德克里夫線--印巴人為畫出的邊界線

蒙巴頓 甘地 尼赫魯

在當年的8月15日把英屬印度按照宗教信仰、民族聚居密集程度,劃分為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巴基斯坦。

由於印度從來沒有統一過,巴基斯坦這個名字就是各個邦的首字母拼出來的,這是一個人造的單詞,故兩國根本沒有一個邊境線。故宣佈分治方案後的頭等大事,就是如何劃定兩國的疆界。

一開始,英屬印度殖民當局向剛成立的聯合國提出請求,希望能由聯合國這樣一個國際機構來劃定兩國間的國界,但是遭到了拒絕。邊界總歸要有人去劃定,但由於雙方都擔心對方會耍陰謀詭計,因此必須找一個對印度什麼都不瞭解的人劃線才會被認為是公平的。

最後選中了律師出身曾經擔任過英國情報局局長的時年45歲的西里爾·拉德克里夫。

據說選中拉德克里夫先生的的原因有二:

一是他名氣很響,曾留學英國的尼赫魯和真納都知道他的大名,能夠為雙方所接受。第二個原因是拉德克里夫對印度幾乎一無所知——“拉德克里夫先生此前從來沒有到過直布羅陀以東”!這被英國政府看成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優點”,被認為:拉德克里夫先生肯定不會對任何一方有偏心眼。

雷德克里夫線--印巴人為畫出的邊界線

拉德克里夫

拉德克里夫先生當律師和情報局長乾得很出色,但是他不是印度問題專家。要這樣一個對印度問題一無所知的人,在六週之內“分割”南亞次大陸,要多荒謬有多荒謬。但是,英國政府堅持認為正是因為他沒有去過印度,所以才能顯得“公正”。

對於拉德克里夫本人來說,被告知讓他去印度的任務,只是“在旁遮普和孟加拉之間出現邊界糾紛時出面調停”。當他真正抵達印度後他才知道自己把將近一千年來,無序地融合在一起的印度教教徒、穆斯林以及錫克族人分割開來!

拉德克里夫先生手頭除了一大堆亂七八糟,毫無頭緒的檔案外,就是一份早已過時的、1943年的全印人口統計表。雖然英國殖民當局給他派了8名助手,印度教和穆斯林人各一半。但是這些人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熟知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脈的走向,瞭解每一個地方的民族構成,但是他們的意見完全是出於信仰而不是事實。

就這樣僅憑這麼一點資料,一張不太準的地圖,在對印度都不瞭解的情況下,在如此倉促的時間裡,拉德克里夫先生必須把南亞次大陸的兩翼—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同印度分割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差事,何況這時還剩下不到36天的時間。

在當年沒有空調也沒有電風扇的悶熱難忍的貴賓客房裡,拉德克里夫仍然保持著他英國上層紳士的風度。他的助手回憶:“他沒日沒夜地幹,也沒日沒夜地流汗。新德里的氣溫高達44攝氏度,可他還像英國紳士在北部度夏一樣一副西裝革履。”拉德克里夫每天要在地圖上劃出45公里的疆界,他不知道哪裡是山川,哪裡是河流,一切都按照自己的直覺來畫線,一天到晚趴在桌子上,連頭都難得抬一下,大片沙漠陸地、江河湖海、村鎮民居、崇山峻嶺在他手中的筆尖下被分割開來,儘管兩側棲息的可能是世代為鄰的同族父老。

1947年8月13日,拉德克里夫先生終於完成了印巴分治的疆界劃分,兩個國家的國界“勘定”了。直到獨立當天才公佈。此時英國已正式退出印度。相對富庶和人口密集的西部旁遮普地區和東部孟加拉地區,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分割。旁遮普地區被分為旁遮普省和旁遮普邦,之後又分為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和昌迪加爾,孟加拉地區則被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

由於兩國的國境線由雷德克里夫來劃分,所以這被稱為雷德克里夫線。由於不瞭解世界情況,600多萬印度教徒被劃入了巴基斯坦,還有500多萬穆斯林被劃入了印度。

雷德克里夫線--印巴人為畫出的邊界線

印巴分治圖

1947年9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

新誕生的國家,根本沒有時間來慶祝什麼獨立,自治領的大部分地區充滿恐怖、陷於癱瘓。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徒相互鬥毆至死,街道上血流成河,暴徒、流氓到處橫衝直撞。官方估計僅僅在旁遮普,就有15萬人被殺,這個地方一部分劃歸印度,屬於印度教徒,另一部分劃歸巴基斯坦,屬於穆斯林教徒。他們中的任何人,一旦不幸在旁遮普站錯了地方,就立即成了被殺的靶子。

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計,至少也有50萬人在這次劃界和遷徙的衝突中喪生,一千二百萬人無家可歸。兩者之間因相互屠殺產生的長久不信任和相互憎惡,對以後的印巴關係都產生了深遠影響。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狂熱的印度民族主義者在德里暗殺,一向提倡“非暴力”的甘地,自己也在暴力中喪生。就這樣,一場雪流成河的“分家”後,兩國之間由此產生的憎惡甚至仇恨難以磨滅。此後的幾十年,不同宗教教徒之間的衝突和種族清洗仍時有發生,直到今天,這幾條“畫在地圖上線”還在影響著這兩個國家甚至地區局勢。

正是拉德克里夫先生“對印度完全無知的這一優點”,改變了南亞次大陸的版圖,也改變了數億人的命運,也為此後幾十年的印巴長期敵對狀態,顯然這是英國政府故意埋下了禍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