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廣州和約》 簽訂後道光帝以為罷兵休戰、沒想到英國得寸進尺!

2022-02-14由 雅之耀裝飾 發表于 歷史

《廣州和約》 簽訂後, 道光帝以為罷兵休戰、 萬事大吉,下令沿海地區撤兵。 當時, 英國政府的胃口很大, 接到義律關於訂立 《穿鼻草約》 的報告, 十分不滿意。 外交大臣巴麥尊認為草約中勒索的鴉片賠款太少, 軍費、 商欠一字未提, 定海英軍撤退過早, 沒有開放通商口岸、 取得片面最惠國 待遇等特權。 四月三十日, 英國內閣會議否決 《穿鼻草約》 , 決定召回義律, 以陸軍上校璞鼎査為侵華全權代表。 接著, 又以東印度海軍總司令、 海軍少將巴爾克代替伯麥為侵華英軍總司令, 陸續增派一萬多人: 策劃為切斷南北交通動脈一一大運河, 而向中國中部地區進攻。 英國政府給璞鼎查的訓令中, 強調必須使中國無條件地接受英國所提出的要求, 載在條約裡的各項條款, 必須由天朝皇帝承諾下來。

《廣州和約》 簽訂後道光帝以為罷兵休戰、沒想到英國得寸進尺!

璞鼎査離倫敦, 一八四一年八月十日到達澳門。 他以香港為基地拼湊作戰力量, 八月二十一日,率兵船二十六艘,三千五百名侵略軍北犯, 二十六日攻陷廈門。 由於當地軍民的激烈抵抗, 英國侵略軍不得不退到鼓浪嶼。 九月三十日, 英國軍艦侵入臺灣基隆口, 參將邱鎮功率兵抵禦, 在屯丁鄉 勇的支援下,打退了敵人。這次戰役,英軍被打死三十二人,被俘一百三十三人。臺灣兵備道姚瑩、 總兵達洪阿號召 “本地義勇,自衛鄉邦”。在較短時間內“練勇四萬七千有餘”同年十月,英軍再次進攻基隆口, 聲言要索回前次被俘英軍, 結果又被臺灣軍民打退。

《廣州和約》 簽訂後道光帝以為罷兵休戰、沒想到英國得寸進尺!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 臺灣軍民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和反對英國侵略軍騷擾臺灣沿海,作出了重大貢獻。根據英國政府訓令, 九月二十五日英軍第二次進攻定海。總兵葛雲飛、 王錫朋、 鄭國鴻等三人親率五千六百名士兵抵抗六晝夜。中國軍隊的“火繩槍和臺槍的火光使滿山象燃火一般。”十月一日定海失陷,三個總兵先後殉難。英國侵略者在舟山島建立軍事管制機構, 任命丹尼斯上尉作 “軍政長官” ,進行殖民統治。 這次定海抗戰是勇敢堅決的, 參加這次戰役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 “有些漢軍軍官表現得很英勇, 漢軍總兵葛帥在長列炮臺中陣亡。 他的僚屬和我們的軍隊短兵接戰, 都英勇地與他同時殉節。 高地 上的旗手選了一個最顯著的地位, 站著搖旗, 絲毫不怕落在他四旁的從輪船打來的炮彈。 最後弗萊吉森號的一顆炮彈把他打倒, 另一個人趕緊取其位而代之,定海陷落“把這個島作為他們以後的軍事行動的基地”。

《廣州和約》 簽訂後道光帝以為罷兵休戰、沒想到英國得寸進尺!

十月中旬, 英軍又接連侵佔鎮海和寧波。 主張抗戰的欽差大臣, 兩江總督裕謙 (蒙古鑲黃旗人), 在鎮海衛城戰鬥前,集眾宣誓, 表示決不退卻, 決不議和, 願與鎮海縣城共存亡!戰鬥中他親自登城指揮。 但是, 防守鎮海城東制高點一一招寶山的浙江提督餘步雲卻偷生怕死, 臨陣逃跑。 城內外三千六百多名守軍人心散亂。 英軍緣梯登城, 裕謙投河死難, 最終履行了忠於職守的誓言。 餘步雲從寧波、上虞節節退逃, 不敢露面。

《廣州和約》 簽訂後道光帝以為罷兵休戰、沒想到英國得寸進尺!

英軍侵佔定海、 鎮海、 寧波三城之後, 大肆劫掠。 搶奪金銀、 糧食、 衣服、牲口, 對和平居民劍擊槍打, 甚至周身灌注水銀活剝人皮。 英國侵略者的野蠻殘暴, 是同進行這次戰爭的性質完全一致的。 英國侵略者的暴行, 更激起浙江人民奮起反抗。 當地群眾徐保、 張小火等組成 “黑水黨”, 到處狙擊英軍。 地方誌資料記載: “黑水黨·。。。。四散隱伏, 兩月之中, 擒斬數百人,英人大恐。

《廣州和約》 簽訂後道光帝以為罷兵休戰、沒想到英國得寸進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