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阿富汗戰爭壓根就不是一場反恐戰爭 而是軍火商推動的牟利之戰

2022-02-13由 沐沐叫六六啊 發表于 歷史

阿富汗戰爭壓根就不是一場反恐戰爭 而是軍火商推動的牟利之戰

來自電影《戰爭之王》

阿富汗戰爭不是一場失敗,而是一場巨大的成功——對那些從中發財的人來說。

以希克馬圖拉·沙德曼(Hikmatullah Shadman)為例。美國特種部隊在9·11事件發生後進入坎大哈時,他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為特種部隊做翻譯,每月最高收入1500美元,是當地警察工資的20倍。他快30歲時已擁有一家為美國軍事基地提供物資的卡車運輸公司,這讓他賺了逾1。6億美元。

如果像沙德曼這樣的小人物都能從反恐戰爭中賺這麼一大筆錢的話,想象一下,軍閥出身的省長古爾·阿迦·謝爾扎伊(Gul Agha Sherzai)這樣的大人物,自幫助中央情報局把塔利班趕出城以來已經賺了多少錢。他的大家庭為坎大哈的美軍基地提供從碎石到傢俱的所有物資。他弟弟控制著坎大哈機場。沒人知道他身價幾何,但顯然有數億美元,多到足夠讓他把一次在德國的4萬美元購物狂歡說得像是花口袋裡的零錢似的。

這就是這場“正義戰爭”外表下的情況。阿富汗戰爭本應是一場消滅恐怖分子、將女孩從塔利班手下解救出來的光榮戰爭。美國人認為“這本應是一場我們本會、本可、本該打贏的戰爭,如果不是因為我們被伊拉克分散了注意力,如果不是因為阿富汗政府腐敗得無可救藥”。美國的專家認為失敗並不是這場戰爭的一個設計缺陷,而是一個設計特色。他們自己沒有推翻塔利班。而是花大價錢僱軍閥來推翻塔利班。

隨著國家建設專案的開始,這些軍閥搖身一變成了省長、將軍和國會議員,支付的現金源源不斷地流向他們。

“西方人經常對阿富汗政府機構的持續無能苦思不得其解,”曾為在坎大哈的美軍領導人擔任特別助理的薩拉·查耶斯(Sarah Chayes)最近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寫道。“然而控制這些機構的複雜關係網從來都沒打算治理國家。他們的目標是為自己斂財。在這個任務上,他們被證明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功。”

美國在阿富汗並不是真正的在建設一個國家,而是500多個軍事基地——以及為這些基地提供物資者的個人財富。這是自始至終的交易。據《華盛頓郵報》報道,2002年4月,時任國防部長的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口授了一份絕密備忘錄,要求助手提交“一份我們將如何與這些軍閥打交道的計劃——誰將從誰那裡拿錢,以什麼為依據,以什麼為交換,回報是什麼,等等”。

事實證明,對許多美國人和歐洲人來說,阿富汗戰爭也是巨大的賺錢機會。據2008年的一項研究估計,撥給阿富汗的資金中大約有40%以企業利潤和顧問工資的形式返回了出資國。美國在2002年至2021年期間向阿富汗提供的重建援助中,只有大約12%真正落到阿富汗政府手裡。其餘大部分資金都流進了路易斯伯傑集團(Louis Berger Group)等公司的腰包。這家總部位於新澤西州的建築公司拿到了價值14億美元的合同,讓他們修建學校、診所和道路。即使在公司被抓到賄賂官員、系統性地讓納稅人多掏腰包之後,他們的合同仍源源不斷。

倫敦亞非學院研究衝突與發展的教授喬納森·古德漢德(Jonathan Goodhand)說 “阿富汗的腐敗被如此頻繁地引為西方在阿富汗失敗的理由(和藉口),這是一個讓我很頭疼的問題,”美國人“指責阿富汗人,卻忽視了他們在這個互惠互利鏈中既提供資金、又從中受益的角色”。

誰贏得了反恐戰爭?是美國國防承包商。發表《戰爭財》(Windfalls of War)系列報告的非營利組織“公共誠信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一直在跟蹤支出情況,根據該報告,美國國防承包商中的許多公司有政治背景,他們曾為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的總統競選活動捐款。一家受僱為伊拉克各部提供諮詢服務的公司只有一名僱員——國防部一位副助理秘書的丈夫。

對於喬治·W·布什和他的朋友們來說,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成就。布什總統有機會在電視上表現得像個硬漢。他成為了一個戰時總統,這幫助他贏得了連任。當人們發現伊拉克戰爭是基於虛假借口發動的,而阿富汗戰爭沒有體面的退出計劃時,一切已經太晚了。

阿富汗戰爭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如何成為阿富汗經濟的。伊拉克至少有石油。在阿富汗,除了鴉片貿易外,戰爭使所有其他經濟活動相形見絀。

20多年來,在一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徘徊於40億至200億美元之間的國家身上,美國政府花費了1450億美元用於重建和援助,又花費了8370億美元用於戰爭。

經濟增長隨著外國軍隊在該國的規模而起落。2009年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增兵期間,它出現了飆升,但兩年後隨著減員又暴跌了。

想象一下,如果普通阿富汗人能夠將這筆錢用於按自己的節奏去計劃、執行的長期專案,他們可能會達成什麼樣的成就。但遺憾的是,華盛頓的政策制定者急於把錢花出去,因為所花的錢是少數幾個可衡量成功的指標之一。

這筆錢本來是用於安全、橋樑和發電廠,以贏得“民心”。但超現實的現金數額反而毒害了這個國家,讓那些無法拿到這些錢的人感到憤怒,並在拿到這些錢的人之間引發了競爭。

“花在阿富汗的錢遠遠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美國阿富汗重建特別督察長在最終報告中總結道。“基本的假設是,腐敗是由個別阿富汗人造成的,捐助者需要干預來解決問題。美國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意識到,其過度支出和缺乏監督正在助長腐敗。”

結果是產生了一個幻想中的經濟體,其運作更像是一個賭場或龐氏騙局,而不是一個國家。如果出售美國人想要的東西就可以變得超級富有,為什麼還要建造工廠或種植農作物?如果你可以付錢給塔利班讓他們不要攻擊,為什麼還要與他們作戰?

這筆錢推動了阿富汗戰爭戰爭的死迴圈,使得原本要打擊的武裝分子變得富有,然後他們的襲擊又為新一輪的支出提供了理由。

據《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道,一名曾在軍事特遣部隊服役的法務會計師在分析了價值1060億美元的五角大樓合同後估計,其中40%的錢最終落入了“叛亂分子、犯罪集團或腐敗的阿富汗官員”的口袋裡。

社會科學家對如此依賴外來者非勞動收入的國家起了一個名字:食租者國家(rentier states)。這個名字通常用於產油國家,但阿富汗現在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阿富汗分析師網路(Afghanistan Analysts Network)的凱特·克拉克(Kate Clark)的一份報告概述了阿富汗的食租者經濟如何破壞建設民主的努力。由於資金來自外國人而不是稅收,因此領導人只對捐助者而非本國公民做出迴應。

在喀布林的一位歐洲顧問,透過撰寫有關阿富汗腐敗的報道,獲得了極其豐厚的報酬。他表示他剛到阿富汗就已經對需要做的事情有了很多想法——包括讓阿富汗公務員擺脫基於資歷的薪酬等級。儘管這樣的想法在他自己的國家可能永遠不會被透過。但在喀布林,他有機會讓自己的想法被採納。對他來說,阿富汗不是敗局,而是一個發光的地方。

塔利班對阿富汗的接管,對戰爭來說意味著什麼?它證明了你無法購買一支軍隊。你只能租用一段時間。一旦資金龍頭關掉,有多少人堅持為美國在阿富汗的願景而戰?軍閥出身的省長古爾·阿迦·謝爾扎伊可不會。據報道,他已宣誓效忠塔利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