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2022-02-11由 小魚的樂讀時光 發表于 歷史

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兩位藝術巨匠的相愛相殺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達芬奇vs米開朗基羅

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三傑”中的兩位,在世界藝術史上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是當今留世最偉大的繪畫作品之一。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末日審批》壁畫也是最傑出的藝術瑰寶。

達芬奇比米開朗基羅年長23歲,照理說達芬奇的年齡足以成為米開朗基羅的老師了。而且有趣的是,這兩位藝術巨匠,都還是同性戀者,一生未娶,沒有子嗣。但是他們倆,就是相互看不上,一直在那撕來撕去。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從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兩者的出身和性格特點,後來所走的藝術道路,以及巔峰時期的藝術對決來說說,兩位文藝復興巨匠相愛相殺的故事。

個性迥然,導致話不投機

藝術理解不同,互相鄙視直接開撕

終極較量,兩幅同題材戰爭草圖成為文藝復興的助攻器

01

個性迥然不同,導致話不投機

出身和個性

達芬奇是一個熱情開朗,好奇心旺盛,待人舉止彬彬有禮,非常受人喜歡的人。達芬奇出生於義大利一個叫芬蘭的小鎮,他雖然是個私生子,卻一直衣食無憂,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達芬奇年輕的時候剛到佛羅倫薩,在那接觸了文藝復興先驅阿爾貝蒂的畫和思想。

阿爾貝蒂說:“

一個人必須在三件事情上做到風度翩翩,走路、騎馬和言談,因為其中的每一樣都要讓周圍的人感到美好

。” 阿爾貝蒂非常有魅力,對達芬奇有著極致的吸引力。因此他在這三件事情上,一生都完成得無可挑剔。

而米開朗基羅相比,命運就要坎坷得多。米開朗基羅也是出生中產家庭。但後來家道中落,幼年喪母,這對他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青少年時期的米開朗基羅生活艱難,曾經做過報童、牧童、推銷員等各種職業。後來才某得一份雕塑的工作,所以米開朗基羅的性格孤僻,孤芳自賞,朋友很少,經常跟別人起衝突。

米開朗基羅曾經跟人稱“恐怖教皇”的尤里烏斯二世鬧過不快

。1506年,教皇委託米開朗基羅製作一幅雕塑,他很爽朗的答應了,還自掏腰包先墊付大理石材料的費用。誰知道轉年教皇的興趣轉移到更宏大的教堂工程,他去討要工錢被教皇的屬下數落了一頓,心高氣傲的米開朗基羅一氣之下離開了羅馬。

後來教皇透過各方施壓才把他拉回來,給西斯廷教堂創作天頂畫。教皇很性急,經常催問進度。有一次教皇問他:“米開朗基羅,你什麼時候能畫完?”米開朗基羅不耐煩地回答:“等我能畫完的時候”。米開朗基羅實在剛得不行。

米開朗基羅不畏強權,對待同輩的畫家態度也很孤傲

。他曾經侮辱一位年輕的畫家彼得羅·托里賈諾。當他倆在一座小教堂一起作畫,被侮辱的托里賈諾朝著米開朗基羅的鼻子狠狠一擊。托里賈諾後來回憶道:我只覺得他的骨頭和軟骨就像餅乾一樣在我的指關節下塌陷”。就這樣,米開朗琪羅鼻樑永久性變形。

相貌

在傳記作家眼裡,達芬奇外貌英俊,彬彬有禮,口才極佳,衣著華麗,像一位來自未來的天使,自帶光環。而專家作家眼中的米開朗琪羅精神緊張、衣冠不整、暴躁易怒,長相醜陋,像一位現世修行的苦行僧。

兩人顏值相差巨大,據說米開朗基羅因為自己相貌不揚而深深自卑,他孤僻火爆的脾氣跟自卑情結也有很大關係。我們可以大膽想象一下,自尊心巨大的米開朗基羅,面對偉光大的達芬奇,應該有一種天生的嫉妒和羨慕吧。

宗教信仰和愛情

說回達芬奇。達芬奇雖然對很多事物有著強烈的興趣,但他並不是任何宗教信徒。而米開朗基羅卻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

宗教對他倆的影響,體現在他們對性的態度上。一個開放舒朗一個執著苦悶。

達芬奇從不掩飾他欣賞“美男子”,對擁有男性伴侶從不諱言,十分坦然。他的身邊一直也都有俊美、有才華的學生、知己相隨。下圖是達芬奇的好基友薩萊,他陪伴達芬奇近30年。薩萊在義大利語就是小惡魔的意思,可見達芬奇對薩萊的寵愛。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而米開朗琪羅雖然對同性有著強烈的激情,但這跟他的宗教信仰發生了衝突。他意識到,他愛的物件是“他”,而不是“她”,是不被當時的教會、法律和道德認可的。這讓米開朗基羅備受折磨,他一直處在愛的誘惑和自我批判的拉扯中。所以米開朗基羅特別沉溺於痛苦,他說:“

一千次快樂抵不上一次痛苦

”。

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出生軌跡、個性養成、容貌、宗教信仰和愛情觀都截然不同,所以兩人話不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讓兩人真正開撕的,是因為彼此對藝術的理解不同造成的。

02

藝術理解不同,互相鄙視直接開撕

達芬奇是個有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他不僅在藝術上造詣深厚,也熱情探索各個科學領域,包括解剖學、光學、地質學、機械、鳥類研究等領域。這些研究成果都儲存在他的手稿中。研究水平之高,以至於愛因斯坦甚至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整個世界的科技水平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機器設計手稿

相比之下,米開朗基羅就要專注很多。他一直專注在藝術領域:繪畫、詩歌、雕塑、建築。其中,他最熱愛的是雕塑。所以當他接到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委託,對大教堂屋頂進行繪畫創作時萬分不情願。而且,他給別人寫信時,署名一直都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可見,米開朗基羅對雕塑是有多麼專一。

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就因為雕塑與繪畫孰高孰低的問題,互相看不順眼。而出於各自藝術理解的不同,和對自己專業的捍衛,導致兩人直接開撕。

根據達芬奇早期傳記作家的描述,米開朗基羅對達芬奇極其不屑。有一天,達芬奇穿著鮮豔的衣服跟朋友走在佛羅倫薩的中央廣場上。有一群人在討論但丁的作品,他們詢問達芬奇對這段文字的理解。這時剛好米開朗基羅從旁邊經過,於是達芬奇提議讓他幫忙解釋一下。

米開朗基羅覺得自己受到嘲笑,拒絕回答。反而說達芬奇“你就是那個為了鑄造銅馬模型,最後無法收場、不得不羞愧地放棄的人”,然後揚長而去。以後,他遇到達芬奇,總要嘲笑達芬奇的米蘭的駿馬模型雕塑半途而廢的事情。(下圖就是未完工的駿馬模型草圖)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而達芬奇對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審美也表示懷疑。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雕像“大衛”完工後,整個佛羅倫薩對這幅雕塑要擺在什麼位置吵翻了天。米開朗基羅希望他的雕像可以安放在領主宮前面的廣場上,因為這樣就可以作為佛羅倫薩公民的象徵。但達芬奇卻站在另一方,覺得這個雕像放在一旁的涼廊更好。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大衛》雕塑

米開朗基羅雕刻的大衛毫無遮掩地渾身赤裸,非常雄性暴力。達芬奇覺得,這種肌肉發達的裸體雕塑,放在大庭廣眾之下有些不適合。於是建議,這尊雕塑應該安上“得體的裝飾,以免影響官方典禮。甚至,達芬奇還曾臨摹這個“大衛”雕塑,畫了一個素描,而且他還小心翼翼地在大衛的敏感部位蓋上一片葉子。

在這裡,我也小心的猜測一下,達芬奇對於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塑應該也是又愛又驚吧。達芬奇對米開朗基羅《大衛》雕像反應這麼大,本身也應該是受到藝術上的震撼。要不他沒必要臨摹這幅雕塑。而他關於《大衛》雕像的兩個提議,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私心所在。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蓋上葉子的《大衛》素描

最後的結果是兩者意見都得到採納,《大衛》還是被放在市民廣場最顯眼的位置,而大衛的敏感部位上也掛上了一個花環,一個由黃銅和二十八片銅葉子製成的裝飾。這一掛,就是40年。

03

終極較量,兩幅同題材戰爭草圖成為文藝復興的助攻器

1503年,達芬奇接到委託,在佛羅倫薩議會大廳繪製一副大型的戰爭壁畫《安吉亞里之戰》。隔年,米開朗基羅被選中在另一面牆上繪製另一幅大型壁畫。文藝復興時期的兩位巨匠,就此展開終極對決。

達芬奇之前曾經作為軍事工程師,為暴君切薩雷服務過,他體會過戰爭的殘酷。

雖然委託者希望達芬奇繪製一幅慶功的戰役,但達芬奇卻希望表達戰爭的狂野和殘酷。

為此,達芬奇做了長久的準備,畫了無數草圖。為了更好的表達戰爭中煙霧瀰漫的效果,達芬奇嘗試技術創新,採用新的油性顏料和釉料混合,以便製造出光澤感。達芬奇是一位重度的完美主義兼拖延症患者,這幅畫一畫就是三年。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安吉亞里之戰》草圖

而另一邊,為了能跟達芬奇挑戰,米開朗基羅也接受了委託,在另一幅牆上繪畫同類戰爭題材壁畫《卡希納之戰》。

米開朗基羅沒有聚焦戰鬥畫面,而是另闢蹊徑,畫了十幾位肌肉強健的男子在亞諾河沐浴時,收到敵人發起進攻的警報,紛紛爬上岸抓取自己衣服的畫面。

“文藝復興三傑”中兩位,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為什麼總撕來撕去?

《卡希納之戰》

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就像他的雕塑一樣線條銳利深刻,刀刀入骨

。達芬奇對於米開朗琪羅只會畫“裸體”的藝術主題很不理解。達芬奇覺得,畫家的主題應該是多樣性,這樣才會激發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對畫中肌肉發達的男子,達芬奇覺得一點美感都沒有,明顯用力過度,所有肌肉都過於明顯,像一袋核桃。像一袋核桃,真是刻薄又精闢的評價啊。

遺憾的是,最終兩幅壁畫都沒有完成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漏水,對達芬奇的畫作有所損失,而且達芬奇創造的油性混合顏料無法牢固地附著在牆上。最後,達芬奇擱置了這幅壁畫,離開佛羅倫薩去到米蘭。而因為前面提到的教皇尤里烏斯二世,軟硬並施,要求米開朗基羅回去繪製大教堂壁畫,於是米開朗基羅也中止壁畫創作,匆匆趕往羅馬。

所以,這兩幅壁畫都沒有最終完成。但是這兩幅戰爭題材的作品草圖,卻對文藝復興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兩幅作品草圖一直在佛羅倫薩展出了6年,吸引成群結隊的年輕畫家來觀摩學習,其中就包括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輕的小弟拉菲爾,為了目睹這兩幅草圖,專程從外地趕來,臨摹學習。

這場顛覆對決,不僅促進了後來風格主義繪畫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它就像一場行為藝術,極大地提升了藝術家的地位。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這兩位超級藝術家,成為後來者的偶像,指引更多有才華的人走入藝術的道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