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三家分晉後的韓國,為何是最弱小的?趙國和魏國為何更強?

2022-02-09由 情懷歷史 發表于 歷史

歷史上的三家分晉並不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歷史演變過程。事實上,三家分晉持續了將近一百年,而三家對分晉這件事的態度,是非常團結的。在三家分晉後,魏國、趙國、韓國和齊國、楚國、燕國、秦國並稱為戰國七雄。不過,雖然大家都是戰國七雄,不過,各自的實力卻是迥然不同的。比如楚國不管是戰國前期還是中後期,都是比較強大的諸侯國,即便是秦滅楚之戰,也需要動用60萬大軍。

而就魏趙韓三晉來說,實力的差距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在戰國前期,魏國率先稱霸,力壓齊國、秦國、楚國等大國。在魏國衰落後,趙國在胡服騎射後崛起,一度抗衡秦國。那麼,問題來了,三家分晉後,魏國、趙國先後稱霸,為何韓國始終弱小呢?

三家分晉後的韓國,為何是最弱小的?趙國和魏國為何更強?

首先,戰國時期,不少諸侯國的崛起,往往和變法存在直接的關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國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不過,實際上,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秦國卻是衰落不堪,甚至存在被魏國消滅的風險。比如在河西之戰中,魏國在一開始是壓著秦國打,後者可謂屢戰屢敗。正是有感於此,秦孝公才衝破一切阻力,支援商鞅開啟了“商鞅變法”,促使秦國由弱轉強。

同樣的道理,在魏國、趙國、韓國這三晉中,變法也是增強國力的重要手段。說到這,可能有人要說,韓國不是也有“申不害變法”嗎?對此,在筆者看來,相對於商鞅變法的不破不立,申不害變法只不過是小修小補。在申不害變法中,主要內容就是加強官吏的考核和管理,以此提升韓國內部的運轉效率。

三家分晉後的韓國,為何是最弱小的?趙國和魏國為何更強?

申不害相韓15年,幫助韓昭侯推行穩定朝政,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不過,在戰國七雄的競賽中,僅僅是能夠自保,顯然是不夠的。也即申不害變法一時間穩固了韓國的地位,卻沒能幫助韓國開拓疆土。在申不害變法之前,也即韓昭侯二年(公元前361年),宋國攻佔韓國的黃池。同年,魏國攻佔韓國的朱邑。

在申不害去世後,也即韓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秦軍攻佔韓國的宜陽。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雖然有“申不害變法”,但是,這依然沒有改變韓國弱小的局面。與此相對應的是,同樣出自三晉的魏國和趙國,則透過比較徹底的變法,以此在戰國時期先後稱霸。

三家分晉後的韓國,為何是最弱小的?趙國和魏國為何更強?

一方面,就魏國的“李悝變法”來說,主張選賢任能,賞罰嚴明,這也是韓國“申不害變法”的內容。但是,李悝變法還主張實行盡地力、平糴法,以此促進了魏國農業的發展。並且,在李悝變法後,魏國形成了精銳的魏武卒,這是魏國得以稱霸中原的重要力量。憑藉著精銳的魏武卒,魏國得以在秦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的較量中一度佔據上風。

另一方面,就趙國的“胡服騎射”來說,趙武靈王號令全國著把袖子改窄,習騎射,並帶頭穿著胡服去會見群臣。窄袖交領右衽服裝在趙國軍隊中裝備齊全後,趙武靈王就開始訓練將士,同樣為趙國打造了一支精銳的騎兵。所以,不管是李悝變法還是胡服騎射,都涉及到了軍事層面,促使魏國和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增強。

三家分晉後的韓國,為何是最弱小的?趙國和魏國為何更強?

最後,而就韓國的申不害變法,並沒能幫助韓國打造一支精銳的力量。所以,韓國在對外的戰爭中,自然是不斷失利,其領土疆域遭到了秦國的步步蠶食,形成了持續衰落的局面。綜上,在三家分晉中,魏國和韓國都獲得了中原核心區域,也即二者的疆域,都包含了今河南省一帶,該地區人口稠密、平原眾多,具有良好的條件。但是,韓國顯然沒有魏國和趙國這麼奮發圖強,在發展趨勢上,韓國無疑是一條平滑向下的曲線,也即沒有巔峰就走向了衰落。

至於魏國和趙國,都有過自己的巔峰,雖然大家最後的結果都是被秦國消滅。不過,趙國和魏國給人留下了強大的印象,一些後來的朝代和勢力,經常選擇“魏”和“趙”作為國號,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戰國之後,幾乎沒有以“韓”作為國號的朝代和勢力,這也說明在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弱小深入人心,大家都不願意以此作為國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