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史鞭屍第一人,白髮魔男——伍子胥

2022-02-07由 七夜歷史 發表于 歷史

伍子胥【生於559年,卒於484年】,名員【一作芸,又有地方稱作貟】,字子胥,出生於楚國椒邑【今天的湖北監利縣人,還有一種說法是安徽全椒縣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

歷史鞭屍第一人,白髮魔男——伍子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費無極這名字真霸氣】,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這貨是春秋五霸之一】,是姑蘇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堪稱鞭屍第一人啊】,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是個國家都想打齊國】,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伯嚭這可是個狠人】,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所滅【看!不出我老伍所料吧】。

歷史鞭屍第一人,白髮魔男——伍子胥

早年經歷:

伍子胥早年在楚國工作,因父親受人陷害,導致自己一家被追殺,父兄被殺。伍子胥逃往吳國,經歷重重險阻終於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吳國。到了吳國,吳王僚剛剛繼位,公子光做將軍。

後因為楚國和吳國兩國婦女養蠶爭採桑葉問題,兩國兵戈相見,吳王僚派公子光討伐楚國,大勝而歸。伍子胥在旁邊暗中觀察,看出了公子光的野心,也欣賞公子光的能力,所以有心幫他一把,於是把專諸介紹給了公子光,而自己卻退隱出了朝廷【可見伍子胥的老謀深算】。在此期間,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楚昭王繼位,吳王僚趁這機會派兵攻打楚國,誰知楚國反將了吳王僚一軍,使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抓住機會派專諸刺殺吳王僚,成功後自立為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後就召伍子胥為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

不出所料,有了英明的君主,伍子胥的才能被徹底發揮了出來,他在闔閭的大力支援下,聯合孫武、伯嚭,興兵楚國,大破楚國,打到了楚國國都。

還發生了一件震驚世人的事:

掘墓鞭屍:

吳軍包圍了隨國,對隨人說:“周朝在漢水流域的子孫全被楚國殺盡了。”隨人想殺昭王,王子綦將昭王藏起來,自己裝扮成昭王來對付他們。隨人對於是否把昭王交給吳國佔了一卦,不吉利,就謝絕吳國,沒有交出昭王。當初,伍子胥與申包胥是摯友,伍子胥逃跑時對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毀滅楚國。”申包胥說:“我一定要儲存它。”等到吳兵攻進郢都,伍子胥尋找昭王,沒找到,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申包胥逃到山中,讓人對子胥說:“您報仇的手段,太過分了吧!我聽說,人多能戰勝天,天也能毀滅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親自拱手稱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汙辱死人,這難道不是違背天理到了極點了嗎?”伍子胥對來人說:“替我謝謝申包胥,說我就像太陽快落山了,但路途還很遙遠,所以我要倒行逆施。”於是,申包胥逃到秦國告急,向秦國求救。秦國不答應,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晝夜痛哭,七天七夜哀聲不絕。秦哀公可憐他,說:“楚王雖殘暴,但有像這樣的臣子,怎能不儲存楚國呢?”就派了五百輛兵車救楚國攻打吳國。不久,在稷地打敗吳兵。

歷史鞭屍第一人,白髮魔男——伍子胥

在伍子胥的輔助下,吳國的發展勢如破竹,連連大勝,成就了吳王闔閭的一番霸業。

但在公元前496年,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又一個牛人】,中箭,闔閭傷腳拇趾,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並託伍氏輔佐少君,封他最高官職,稱相國公。

歷史鞭屍第一人,白髮魔男——伍子胥

但是伍子胥的命運隨著闔閭的逝去而發生了轉折:

【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對他的兒子說:“我多次規勸大王,大王不採納我的意見,我現在已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與吳國一起滅亡,沒有好處啊!”於是將他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就返回吳國向夫差彙報。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賜死伍子胥,贈劍令他自盡。伍子胥仰天長嘆說:“唉!奸臣伯嚭作亂,大王反而殺我。我使你的父親稱霸諸侯。在你還未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幾位公子都爭立為太子,我與先王冒死力爭,差點不能被立為太子。你被立為太子後,想將吳國分一半給我,但我並不敢有這種奢望。可是如今你竟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而殺害長輩。”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吳王夫差極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著拋棄於錢塘江中,吳人哀憐他,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為胥山。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矇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伍子胥有一子被託付於齊國的鮑氏,後來別為王孫氏。

關於伍子胥的成語故事

一夜白頭:【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然而,昭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這裡說是扁鵲的弟子,傳說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中認出了伍子胥,決定幫助他。

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翻來覆去,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麼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髮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到達陵水 。待官兵最後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

七星龍淵:【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千金報恩:【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裡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

端午起源:【由於伍子胥屍沉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划龍舟 與食粽子。關於端午節的來源,從古到今,有著多種說法,除了伍子胥、屈原和曹娥等人物紀念說,還有龍節、蓄蘭沐浴等說法。上古時期生活在黃河流域一帶的華夏族先人以龍為部落標誌,伏羲、女媧、軒轅等人都是龍族著名領袖,後人自稱龍子龍孫、龍的傳人,每年五月五日,舉行盛大的龍祭,叫做端午節。 】

荸薺起源:【在昔屬白露湖之濱的湖北省監利市黃歇口鎮,流傳著一個關於荸薺的故事:春秋末期(公元 522年)昏庸的楚平王聽信讒言,冤殺了大臣伍奢及其長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在家人及門客的掩護下,逃出郢都(今江陵),日夜兼程,趕往位於白露湖之濱的老家(今黃歇口鎮伍家場),想在那裡躲一段時間。但楚平王所派的追兵緊追不捨,伍子胥怕連累族裡鄉親,便裝扮成一個農民,藏匿在白露湖的蘆葦、蒿草中。“屋漏又遭連陰雨”,由於悲傷、疲憊、飢餓、又受了風寒,伍子胥心力交瘁,昏倒在野澤中,一位到湖裡採挖荸薺的農家少女,發現了伍子胥,便把他揹回家中救護。少女心地善良,但家境貧寒,只能拿野菜、野果給他充飢,採草藥為他治病。伍子胥出身於官府之家,不是太吃得慣藕餅和少鹽缺油的蘿蔔白菜,但正處於病中,口渴心枯的他卻很愛吃荸薺。他感到荸薺質脆、味甜,清熱,解渴。在少女的調理下,不幾日,他便恢復了元氣。他滿懷感激之情,向少女亮明瞭身份,並說出了打算:投奔吳國去。看到他高大英俊,充滿陽剛之氣,少女雖然心中傾慕,但知道他心高志遠,又有家仇要報,挽留不住,便送了一袋幹荸薺,讓他帶在路上充飢,並用小船將他送出白露湖。臨別時,伍子胥叮囑少女千萬保密。少女為使他無後顧之憂,待他上岸後,便毅然投湖自盡。伍子胥敬仰少女的善良、俠義,一路上寧願餓肚子,吃野菜,也不忍吃少女所送的荸薺。伍子胥歷盡千辛萬險到達吳國後,把攜帶的荸薺拿出一部分作為楚國珍奇的特產獻給公子光。公子光一邊吃荸薺,一邊聽伍子胥暢談報仇之志和治國之策。伍子胥受到公子光的信任和重用。他輔助公子光奪得王位,又西破強楚,北攘齊土,南服越人,還在吳王的支援下,把剩下的一部份荸薺在吳國試種、推廣,使吳國發展為荸薺的主要產地。】

節日習俗:【當年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後馬革裹屍拋入江中,沿江漂至今胥口,當地民眾撈起予以厚葬,自發建造了胥王廟(公元前484年),此地由此更名胥口。每年端午節,來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後人都會來這裡舉行祭拜儀式,同遊客一起向胥江拋粽子。】

歷史鞭屍第一人,白髮魔男——伍子胥

伍子胥的歷史評價:

司馬遷: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

諸葛亮: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

范仲淹 :胥也應無憾,至哉忠孝門。生能酬楚怨,死可報吳恩。直氣海濤在,片心江月存。悠悠當日者,千載祗慚魂。

王安石:子胥出死亡捕竄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說吳,折不測之楚,仇執恥血,名震天下,豈不壯哉! [19]

司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吳國得伍員而克強楚國,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 [20]

蘇軾:父不受誅,子復仇,禮也。生則斬首,死則鞭屍,發其至痛,無所擇也。

歷史鞭屍第一人,白髮魔男——伍子胥

伍子胥的傳說故事和典故實在太多了,所以這一回就不配詩了(ノへ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