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老子不作美玉作石頭

2022-02-03由 蕙蘭香芷 發表于 歷史

從中國歷史看,庸庸碌碌的草包君王大都混得還行,而能幹的反而大都失敗了。

歷史學家分析原因,草包知道自己無能,就不太敢肆意妄為,反而因禍得福。而能幹的君王,認為自己了得,就喜歡事必躬親獨斷專行,自以為是就容易逆天而動,自取其辱導致敗亡。

老子不作美玉作石頭

能幹的君王有兩類。一類是自以為自己很厲害,卻沒有得到當世或後世認可的;第二類是文武全才,舉世公認很厲害的。

第一類自以為自己很厲害的君主,喜歡獨斷專行,導致國家大衰敗。在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有周幽王、漢武帝、唐玄宗、明崇禎。周幽王,廢申後立褒姒,失西部屏障,敗了西周;漢武帝,窮兵黷武30年,全國人口銳減一半,西漢從文景之治的國泰民安就此轉向沒落;唐玄宗,從廣納眾議開創開元盛世,到晚年任人唯親剛愎自用致使安史之亂,大唐差點就此滅亡,從此一蹶不振;明崇禎,勵精圖治,明察秋毫到無人可用,居然在江南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僅僅被農民軍搞亂了北方,就掛掉了自己。

老子不作美玉作石頭

第二類是真正很厲害、文武全才的君主,竟然成為大禍害。如夏朝末代國王夏桀、商朝末代國王商紂王、秦朝秦始皇、西楚霸王項羽、隋朝末代國王隋煬帝。夏桀、商紂王皆是文韜武略之人,當世無雙,手能抓飛鳥,赤足奔跑能擒獲野馬。大臣剛開口,就能知道大臣想說什麼,並給出解決方案。由於能力太強,由不得自己不剛愎自用,然後國破身戮,改朝換代;秦始皇和西楚霸王,一時英雄,但卻自矜其能而狂妄無比,前者焚書坑儒,後者所過焦土,皆成中國歷史殘暴的代表;隋煬帝,滅南陳、伐西狄、破北戎,開疆擴土5萬里,開科舉奠定三公選取人才之路,修運河溝通南北澤披後世。但自以其能,奢靡無狀,征伐上癮,勞民無度,終於舉國造反,被屬下給作掉了。

老子不作美玉作石頭

歷史上,本身無能,或者懷疑自己,甚至故意遏制自己才能的君王,大都把國家治理得不錯。

第一類本身認為自己無能的,劉邦、呂雉、漢文漢景帝、唐高宗、武則天、宋太宗等等。鄉鎮派出所所長出身的劉邦,剛開始起兵就認為自己無能,想把領導權交給比自己能力強很多的縣城政法委書記蕭何,可蕭何怕被滅族沒敢接這個活,後來劉邦遇到點屁事都要諮詢左右,不斷招賢納良,竟然開闢了中國歷史最強王朝大漢。呂雉、文景都認為自己對治理國家沒什麼認識,混混沌沌的,蕭規曹隨延續前期治理模式,竟然開創了從公元前1000年西周建國到公元元年西漢滅亡的千年唯一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老子不作美玉作石頭

第二類是本身挺厲害,卻懂得陰陽之道,認為厲害蘊含危險,要靠群眾給自己糾偏才行,他們廣泛接受社會不同意見,大力抬舉諫官,開創中國歷史盛世。如唐太宗、宋太祖就屬於這一類。唐太宗是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不僅不剛愎自用,且海納百川廣招人才,“以史為鏡,以人為鏡”,尊重社會各界的非議和直諫,兼聽則明,即使對囚犯依然如此。《資治通鑑》記載,貞觀6年12月,唐太宗視察監獄,詢問死囚們有什麼期望,390名死囚希望最後一次過年能夠回家團聚,唐太宗跟犯人約定,准許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但前提條件是第二年秋天要回到監獄,被執行秋決,也就是砍頭。死囚都答應第二年秋決前回來的要求,唐太宗就把死囚都給放了。第二年秋決前,390名死囚悉數回到了監獄,竟然一個不少。連唐太宗都對死囚們的誠信感到訝異,他跟死囚講道理:人無信不立,既然能講信義,如能身心懺悔,有益社會為自己贖罪,就放他們回家。死囚集體答應了有益社會的建議,唐太宗就把他們全部免罪釋放了,這批人後來果然對社會有益。這種強大的自信和對他人的信心,奠定了泱泱大氣、絲路花雨的大唐風采。

老子不作美玉作石頭

陰陽轉換,“強者反動,弱者道用”,強弱逆襲,損己反贏。這是怎麼個情況?老子解釋了這個現象。老子教育君王們說:

“過去那些得道的情況。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寧靜,神(人)得到道而英靈,河谷得到道而充盈,萬物得道而生長,侯王得道成為天下的首領。

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寧,恐怕要震潰;神(人)不能保持靈性,恐怕要滅絕;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乾涸;萬物不能保持生長,恐怕要滅亡;侯王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恐怕要傾覆。

老子不作美玉作石頭

因此,貴要以賤為根本,高應以下為基礎。古代的侯王們 都稱自己為孤、寡、不穀,為什麼要用孤苦下賤的稱謂來稱呼自己?這是以下賤作為君王的根本啊!難道不是嗎?所以,最高的榮譽無須讚美稱譽。

不要像美玉那樣琭琭晶瑩,自以為明辨道理且左右逢源,卻沒有堅守,那是敗亡之道;寧願像山石那樣珞珞堅硬,自以為自己愚鈍無知且虛懷若谷,卻有原則,這才是國民幸福之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