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2022-01-26由 話小房 發表于 歷史

前言

劉備這個人我在不同時期對於他的看法完全不同,小時候對於他的印象主要出自於《三顧茅廬》中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君主形象

;隨著電視局的演變,劉備慢慢變成了《

三國演義》中自桃園三結義開始的第一次哭訴自己的人生不幸,靠賣草鞋為生,到最後白帝城託孤的哭泣累計三十六次

每一次依靠哭泣化險為夷的窩囊男人形象

,甚至出現了很多歇後語類似於

劉皇叔的江山---哭來的,

而我也在慢慢認同這些調侃的段子;隨著最近的一次對於劉備理解,是在《三國群英傳》這款遊戲的花絮

,劉備率領的百名將士,在前有曹操十萬雄兵,後有數萬百姓抉擇時刻,毅然的衝了上去,沒有選擇逃跑

。這短短的一分鐘畫面實在震撼,以至於顛覆了我對於劉備的看法。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再次重讀《三國志》,作為一代君主,曹操屠過城,孫權屠過,劉備沒有,甚至遭遇黃權背叛也未觸及家人,他仁義的有點不像亂世之主;偏偏懷著赤子之心,鞭撻督郵,感動刺客,二救孔融,屢敗屢戰,攜民逃亡,矢志不渝,為弟報仇,白帝託孤這是一個幾乎少有沒有黑點的人。

要是有,

估計得說起劉備與劉璋之間得益州爭奪

妻離子散,輾轉數人門下,

其餘的那就是劉備不是梟雄,不適合生存在亂世之中,因為他的赤子之心,仁義道德與整個時代格格不入,或許為了兄弟之情,葬送半壁江山,而我卻再次想說起劉備。

亂世中道德標杆,存在中的理想主義者。

陳壽的《三國志》如此評判劉備:“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登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為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三國志》成書之際已經為晉朝,實在沒有阿諛奉承上位者之嫌,然陳壽此人早年性格剛烈,不畏強權,晚年不願為官,積極歸隱,實無虛假之心。)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取其中

弘毅寬厚,知人待士,折而不撓,

成其

“昭”

有功與民,秉德遵業

得之

“烈”,昭烈的諡號有德有功者居之。

始於西周的諡號,一般根據其生平經歷給予蓋棺定論之說,劉備

昭烈

二字皆取自上諡法131諡之中,更是弘揚其德行功績。昭烈二字歷代俱無,

劉備自小草莽,一身江湖氣息,桀驁不馴的背後就是情義,重承諾

。他帶著七分的遊俠氣息闖蕩江湖,懷揣著振興漢室的夢想,漢室旁系數十萬,怎麼也輪不到編草鞋為生的劉備之流登上舞臺,

沒有袁紹四世三公的背景,沒有曹丞相官二代的加持

,僅僅依靠叔叔的救濟拜師於盧植,以平黃巾之功得小小縣尉,乃至無錢賄賂,痛打督郵,掛印而去。

學著陶淵明那股不屈於世俗之感。

籍籍無名之輩遲早要被歷史淹沒,劉關張兄弟情義就不會被稱道。劉備在公孫瓚的推薦下得之平原相,以此為根基發展勢力,

一縣之地可以抵禦外寇,內施政德,與百姓同席而坐,甚至感化刺客,坦誠來意

一縣之地在聽聞孔融被圍,派出三千兵馬隨太史慈救援;曹操率領十二萬兵馬以為父報仇名義攻打徐州,陶謙四散諸侯帖,唯有劉備田楷過來協助

。或許很多人提起陰謀論,劉備藉助君子孔融和城主陶謙擴大名聲,然而有沒有想過,古代戰爭生死難測,兵力懸殊之際,依舊敢正面對抗,實屬幾人可做,一旦城破家亡,何談利益。劉備真是開天眼了,可以預知張邈投降呂布,促使曹操轉戰,存其徐州得之沛地。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又有人談起劉備轉移民眾實為政治作秀。一梟雄如果面對後面二十萬追兵追捕,自己率領幾千兵馬直接逃走不就好了,何必遷徙十幾萬民眾,面對著葬送自己的一生,這個時候劉備已經年過半百,誰不惜命,可是他沒有至於他為什麼轉移民眾。要是翻翻史料就可以知道

曹操的“八大屠”,一屠徐州,二屠雍丘,三屠彭城,四屠柳城,五屠興國,六屠枹罕,七屠河池,八屠宛城,

你看看歷史上有那個人這麼做過,不為個人利益,盡展仁義之風。那個可以讓曹操說出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此時的劉備寸功未建,接著漢獻帝的衣帶詔,承受著皇叔之名,

半百之齡髀肉復生如何去堅守漢朝最後一份領土

去完成自己匡扶天下一統王朝的夙願

劉禹錫的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似乎道盡了劉備的執著。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真相或許只要稍稍思考。一群能人何以信服一個人?

劉備白手起家,群雄並起,懷揣夢想;桃園結義,矢志不渝,立匡扶天下之志,展壯士豪情之義,逐鹿中原,四處投主,半百之齡,髀肉復生,自得臥龍三分天下,戰赤壁,得西川,守漢中,一去頹勢,漢室可興,隨著東吳背盟,關羽夜走麥城,張飛身首異處,兄弟情義,江山之志,夷陵之火,霸業盡毀,白帝託孤,遺憾離世。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在劉備如此一生之中,少有得志,一直經歷著失敗失敗,再次失敗,可是在不斷得失敗,關羽張飛趙雲之流,依舊緊緊得追隨,榮華富貴不足道,劉備就是擁有這樣得品德,對待兄弟的情義,他是沒有動搖過嗎?

袁紹可以開門百里相迎接,曹操稱其英雄之輩,他完全可以選擇安於一地,坐看群雄爭霸,可是這些真的是他想要的嗎?妻離子散,年近半百一事無成,他面對著當今數一數二的權勢,他不迷茫,一個末世草莽,最大能享受的安寧又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固執的走向一條黑漆漆的道路,沒有盡頭,那就是理想,一個為生民的理想,他看過無數百姓在曹操刀下流血,看盡了宮廷官場的爾虞我詐,他想在這裡豎起自己一面道德旗幟何其艱難,然而他樹立起來了。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呂蒙襲擊荊州,糜芳獻城投降,關羽無路可退。可以說是關羽的夜走麥城被殺,有糜芳一半的過錯,糜芳哥哥糜竺自己綁起希望得到贖罪,劉備未怪罪其事情,認為弟弟事情與哥哥無關;夷陵之戰,防守江北的黃權投奔魏朝,在一般君主手裡,必定誅其九族什麼的,然而劉備依舊待其家人如初

。這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嗎?面對著背叛自己人家屬,保持著原有的待遇,比起曹丕于禁,孫權陸遜的故事。劉備做到的這一點是何其難

罪其人,禍不及家人,一股古江湖義氣。一份理想主義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他的個人魅力在凝聚著一股力量,三國戰敗降將,趨使榮華何其多,劉備喪家之犬亦有眾人圍之。或許這就是

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沒人能理解那個時代的思想,高尚起來是多麼固執。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也是託付理想

,獻帝亡,才稱帝的劉備心中的執念就是恢復漢室。他為了完成這個夢想,不在乎王位,

君可取之,或許電視上全是刀斧手。

但是如果諸葛亮真要奪,區區劉禪真是其對手?

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姜維十一次北伐中原,他們在繼承著劉備的遺志,在完成先帝的囑託。這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呢?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為之竭盡全力的丞相,奮鬥一生的蔣琬費禕之流,為之戰死的黃權之子,趙雲之子,張飛之孫,諸葛瞻父子

,在劉禪投降之前還蟄伏北國的姜維含淚寫著:“

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對比吳國投降君臣皆降,高下之見何其說。

再看那個偏執追隨理想,仁義至盡的漢昭烈帝劉備

我從未想過一個君主未殺功臣,未殺百姓,未屠城,未禍及家人,甚至被他方史書所歌頌,

他在追隨一個理想,吸引著一群跟著追夢的人一心一意的追隨,他在失敗中一步步走出屬於自己的理想,這是一個絕對的偏執,卻又是一個絕對的英雄。

沒有《三國演義》中三十六次誇張的哭泣,一個半百老人陳述著自己理想王國,六次感傷家人兄弟,為之傾家蕩產,

他在堅持自己的主義,就像小時候說自己要坐上羽保蓋車一樣堅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