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2022-01-25由 飛春讀傳 發表于 歷史

本文大綱:

【導言】

【1,賈魯之言——性格經歷】

【2,賈魯之世——歷史背景】

【3,賈魯之動——治水機遇】

【4,賈魯之治——驚心動魄】

【5,賈魯之死——功臣絕路】

上一期文章,飛春讀傳就賈魯河的前世今生,進行了初探。

其實,賈魯治河,還有更大的歷史背景。

那年月,一場罕見的暴雨淹沒了人間,溢漫了黃河,催生了現在的賈魯河;

那年月,賈魯在驚心動魄的治水之後,點燃了朝政危機,一場傾覆元朝江山的農民大起義,迅即蔓延開來;

那年月,賈魯治河澤被後世,卻在功成名就之後,迅速走上黃泉不歸路……

這一切,都是為什麼?

這一切,難道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甚至那場連續20天的暴雨,也都是上帝預先設定好的彩排,終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今天,就讓我們挖開賈魯河,開啟那段歷史,把個中細節因果,看他個端詳吧!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配圖

一、賈魯之言

官場自古有名言,朝裡無人難做官。

縱然有才有學,有膽有識,有上帝一般的遠見和絕對正確的方法,但如果宦場不遂,其也崛起無望。

歷史告訴我們,如果遇不到對的人,就要遇到明智的自己。

否則,清醒而自損,難免續寫悲劇。

歷史上此類英才,不勝列舉。

其華灼灼,其死默默,哀也。

元朝漢官賈魯,一生興衰成敗,也是如此啊。

賈魯,720多年前,生於山西高平。時逢元朝大德年間。

其自幼熟讀經書,謀略過人,十幾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名列鄉貢前茅。

學優入仕,自古漢人如此。蒙古人治下的大元朝,也是如此。

20多歲時,賈魯就成為元朝的官吏一枚了。

憲史、行省掾、縣尹、宣撫史幕僚、監察御史、御史臺都、太醫院都事、中書省校檢官、工部郎中、行都水監……

這些看不懂的勞什子,你不必一個個去深究都是什麼,反正都是元朝的官職。

且都是賈魯做過的官。

從縣太爺到水利部副部長,從監委到醫院,從教課的老師到編寫教材的教授,20年來,他一直都在跳槽。

確切地說,是在不斷地升職。

人挪活樹挪死,這賈魯,是超級瑪麗式的官場旅途。

經歷複雜,閱歷廣泛,既有實踐操作,又有理論專長,既當過地方長官,又幹過工程技術人員。

這就是厚重賈魯。

遺憾的是,他朝裡無人,所以一直是在不鹹不淡,不輕不重的地方當官。

20多年來,大多時候,也都是在別人的手下,當個副職,親力親為,幹得不錯,就是不能獨攬大權。

當官者,誰沒個一把手的野心?

此乃賈魯隱痛。

賈魯的另一個特點,是他好提建議。

愛學習,愛勞動,是個好孩子。

但如果愛思考,愛提建議,愛改變些什麼,是不是好孩子,就要看教師素質、班級氛圍了。

賈魯好提建議,應該是很有心得的。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20多年來,他就換了10多個職位,且基本是步步高昇。

比如,他在中書省當校檢官時,就寫了份萬言書,向領導反應說,由於相關部門管理不善,導致國家糧倉損失很大。

其原因,就是由於富豪地主們大肆掠奪土地,讓老百姓失地造成的。

所以,必須對這一塊兒下大力氣整治,明晰土地產權,打擊非法強佔土地。

領導一看,這小賈同志調查翔實,有見識,深為觸動。

但結果,他被請走了,到監委當官了。

監察御史,是個專門監督地方的官職,可以理解成現在的檢察院或監察委。

在這裡不久,賈魯又發現了問題。

他說,作為御史,應該有權力直接把奏章送到皇帝的辦公桌上,而不是由朝中的大臣先過目,認為可行才上奏。

這建議,估計也觸動了一些人的私心。

不久,他又被請走了,去工業部當了副部長了。

在工部呢,他又提出了19條改革建議,我勒個去,他這明顯是吃著諫言的紅利了。

廢話少說,接下來,我們來看這個諫言哥的未來。

二、賈魯之世

1344年,中原一帶下了一場罕見的暴雨。

此雨不光是大,關鍵是時間長,

20天未斷

下得黃河決堤,元史載,

“平地水二丈”

深。

黃河那個時候也不順暢,國家經過宋金遼元戰亂,疲弱不堪,黃河沒事沒人想著去治理,有事也無力去治理。

所以,隨它去,任它流,基本是淤泥與黃水俱下,湖泊與平原相依。

水泊梁山,本是一望無際的大湖泊,到元朝時,由於黃河不斷決堤,淤沙填充,湖面日益縮小。

不少原來的低窪湖泊之地,成了農家耕地。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配圖

有人可能會懷疑,黃河決堤,哪會那麼大威力?

不要懷疑,須知,黃河一年帶來16億噸沙泥,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如是啊。

正是因為黃河沙泥多,所以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它不斷淤積,不斷決口。

也不斷轉移著它流向大海的路線。

當然,也不斷為歷朝歷代管理者抓狂。

基本上,人與河斗的歷史,一直在重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休無止。

賈魯建言興味正濃時,他的人生重大機遇來了,那就那場20天未絕的大雨,元朝至正四年夏。

《元史》載,此次大雨,致使黃河先後在白茅堤、金堤決口。

白茅堤和金堤,即現在的山東曹縣白茅村,和河南蘭考縣的東北一帶。

黃河水沿著濟寧、單州、虞城、碭山、金鄉等地,向東氾濫,導致今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交界處一帶,澤國千里。

莊稼沒了,死人多了,大批流民背井離鄉,棄兒鬻女,剝樹食皮,死屍遍野……

天災猶可恕,人禍不可活。

在黃河決口後,元朝政府一直沒有治理。任憑黃河水一直淹了老百姓五六年,眼睜睜地看著老百姓一年年地餓死。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民國配圖

元朝為啥不堵黃河口?

一,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對人分四類,漢人、南人排最後。他不重視南方老百姓的死活。

二、元朝建都在北京,經濟命脈在南北大運河。

國家的糧運和鹽場,是國家穩定的基石,只要大水不危及大運河和鹽場,就不算啥大事。

三、治理黃河太費錢,非一日之功。

況且,黃河也不是他蒙古人戳開的窟窿,歷朝歷代都有,天災水禍隨他去,帝王只管擁大都。

1344年是至正四年,元朝末年。

元朝從鐵木真的雄起,到現在已138年,氣數將盡,內部已腐朽不堪。

而天將降大雨於斯人,致黃河決口,成了燒掉這個亂攤子的導火索。

而點燃這根導火索的人,恰恰就是愛思考、善諫言、敢作為的賈魯先生。

三、賈魯之動

1348年,至正八年。

4年前決口的水還沒有打住,這年,黃河又決口了,地點在濟陰(今菏澤境內)。

元順帝心煩,命52歲的賈魯為行都水監,去考察災情。看看他能提出什麼好的建議吧。

行都水監,可理解為國家水利部門外派機構的負責人。

賈魯一聽要調自己為行都水監,甚喜。這是皇帝對自己目光如炬的信任啊,所以考察和諫言更賣力了。

他上任後,沿著黃河往返數千裡,察水勢災情,測量地勢,繪製地圖,摸清了河患的關鍵所在。

返回後,他向皇帝提出了兩種治河方案。

一種是,在黃河北岸高築大堤,避免河水北溢,破壞京杭大運河。

二是,疏塞並舉,徹底治理、疏通好黃河,使它重回故道,不再氾濫沿岸百姓。

前者是省工省時,後者是功莫大焉;

前者治標,後者治本。

但鬱悶的是,皇帝最後沒拍板。

為啥?

沒有支援他的人唄。

賈魯的一腔熱血,就這樣又涼涼了。

不久,賈魯又被調任右司郎中,這是一個記錄皇帝言行的官。

在這個位置上,他繼續勤勉地提建議,提出了改革時政的“二十一事”。

未得皇帝激賞,他被任都漕運使,管糧食水運,交通部門。

在這裡,他又提出“漕運二十事”……

小賈變老賈,真是諫言上癮了。

其實,賈魯所思所行,所踐所言,並非不符時宜,更非凌空蹈虛,沽名釣譽。

其諫言一直未得推行,最大原因,在於天時地利人不和。

在元朝,治理黃河這麼大的事情,想要透過朝議,不是一個小小的行都水監就能建議決定的。

至少,需要皇帝信任的丞相和諸位大臣一致認可,並有迫不及待的形勢催逼,才可實施。

但此時,賈魯治河的這兩個條件,一個沒有。

所以,有時候吧,這人生,你準備得很充分,但上帝只給你彩排,就是不給你直播。

啥辦法?

等。

1349年,至正九年,賈魯的條件終於成熟了。

這年7月,一向支援賈魯的朝廷重臣,脫脫帖木兒,當上了右丞相。

右丞相,在元朝,也相當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派老大了。

脫脫想做出一番事業,改革弊政,當下治理河患是當務之急。

於是,賈魯的建議被他提了出來。

另外,從1344年以來,多年未堵的河患,使災情不斷擴大,民不聊生,著實讓民間危機四伏。

更要命的是,6年的決口,使黃河水開始向北邊大幅蔓延起來。

肆意的黃河水,衝擊了附近的鹽場,甚至漫過了京杭大運河。

眼看,漕運和鹽場這兩大國家命脈就要完蛋了,朝臣們這下急了。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老百姓死個人不要緊,個別地方出個反賊、鬧點動亂,總體來說也是正常,但如果危及大都的安全,是必須要治的。

這就是元朝末年的政治。

朝臣們圍繞治與不治、如何治,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最後,脫脫丞相力排非議,推行了賈魯的建議。

信任脫脫的皇帝,最後也拍板,命賈魯為工部尚書兼總治河防使,開始治河了。

這一年,是1351年農曆4月,至正十一年春。

四、賈魯之治

他指揮民夫15萬、駐軍2萬,在今河南蘭考一帶,開工了。

他的工程分3個階段:疏通故河,修築大堤,堵塞決口。

其中,最難、最驚險、最費力的,是最後一關:堵塞決口,把黃河勒回故道。

賈魯治河,一共用時190天,這最後一關施工時,正值秋漲汛期,河水正猛。

想要把這條黃龍勒回修好的故道,談何容易。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不知各位有無這樣的經驗:在水中行走或作業時,會感到人和物的重力,會瞬間消減,站都站不穩,如何阻水呢?

史載,賈魯治水,有3大絕招:疊埽(

sào

)、“水簾桅”和沉船。

什麼是埽呢?

就是用玉米、高粱一類的秫秸稈,或柳條枝等長而韌的梢枝,夾雜草植,粗略地織成一張大席狀。

然後,中間裹些石塊等重物,像烙饃卷菜一樣捲起來捆緊,形成一個埽。

幾個或十幾個、幾十個埽一組,一點點從堤壩邊緣沉入決口底部,伸入中央,與土和大堤互相作用,把決口給慢慢堵上。

這種做法,在古人治理大小決口時,是屢試不爽。

8月底,賈魯開始下埽封口。

但他失敗了。

原因只有一個:水勢太兇。

《至正河防記》載,“近故河口,水刷岸行,洄旋湍激,難以下埽”。

賈魯所下的埽臺,不但擋不住黃河決口,還有被越來越急的水沖走的危險。

賈魯見狀,不由一身冷汗。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下埽配圖

不過,他很快鎮靜下來,想了另一個辦法:船堤障水。

就是把船當成大堤,沉船入水底,一點點阻水。

9月7日,賈魯令人在決口處逆流排27艘大船,前後用大桅或長樁相連。

然後用大麻繩一個個將它們捆綁起來,用竹棍攪緊上勁,上下左右,牢牢地把這些船箍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堤。

然後,用鐵錨+鐵錘+粗索,“七八百尺”長,繫於兩岸。

船的腹部,鋪上草,裝滿石子,用木板合起來,釘死。上面再鋪幾層埽,用大繩攬起來。

船頭部,用幾個橫木夾住竹編笆、中間夾草石固定,向下垂入水中,名曰“水簾桅”。

一切就緒後,開始沉船了。

他們選水性好的工人,持大斧利鑿,立於船首尾,岸上以槌鼓為號,大家一起用力鑿船。

須臾之間,大船全部鑿透、進水、沉入河底。

黃河水瞬間受阻,溢入故道。

賈魯趁機急忙派人多多下大埽,填塞縫隙,漸漸有了效果。

然而,在決口合攏之際,突然發生危險了。

在兩岸合攏只有幾十米距離時,洶湧的黃河,水勢越來越大,大得甚至能撼動埽基,大有衝裂群埽、功虧一簣的勢頭。

岸上眾人觀之,大譁,色變,“眾議沸騰,以為難合”。

驚險時刻,賈魯“不動神色,機解捷出”,命10萬餘人加速扎幫、運埽、疊埽、填埽,奮力與黃河作最後一搏。

在驚心動魄的鬥爭中,賈魯鍥而不捨,終於在11月11日,成功合攏了決口,“決河絕流,故道復通”。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治河配圖

這場戰役,賈魯耗費巨大,史載——

光大木樁,就用了27000根;

榆樹柳樹雜梢,666000根;

秫秸蒲葦雜草,7335000餘束;

竹竿,625000根;

碎石頭,2000船;

繩索,57000根;

沉入河底的大船,120艘;

其他配件,更是不計其數。

用去的中統鈔票,1845636錠。

如此規模,在我國古代治河史上也不多見。

可以說,在賈魯的指揮下,十幾萬人完成了一次改造大自然的奇蹟,功莫大焉!

請記住這個時間,1351年(至正十一年)農曆11月11日。

五、賈魯之死

賈魯治河的成功,讓皇帝大悅,破格提拔他為中書左丞,正二品,直接輔佐脫脫丞相。

其所浚的那段黃河,就叫賈魯河了。

(後來,明朝再浚,沿其思路南開新河,引黃河入淮河,是謂新的賈魯河。上一篇文章中,飛春讀傳有專述)

然而,讓賈魯始料不及的是,朝廷中另一股勢力,正在對他進行反撲。

這股勢力,就是反對他治河的那幫人。

其代表,就是工部尚書成遵,與大司農禿魯。

他們反對花費如此之大的國家錢財,動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在國家財政疲弱不堪的情況下,去做一件這麼興師動眾的事。

其本質,這幫人是不想看到賈魯,和支援賈魯的丞相脫脫,在治理黃河這件澤被後世的大事上,取得成功。

賈魯治河能得以實施,就是因為脫脫新官上任要燒三把火,要勵精圖治。

成遵和禿魯,為何與脫脫為敵,其原因複雜,有公有私,有價值觀原因,也有歷史宿怨。

可能還與蒙古人重用漢官的爭論有關。

這些不去理它,我們要知道的一個事情就是,在賈魯拼了命的治河時,有人在背後開始給他墊磚了。

什麼磚呢?

成遵當初反對賈魯治河時,提到的一個原因就是:徵用大量的農夫,會導致民怨。

現在,不知道是有人做活慫恿,還是成遵一語成讖,在賈魯挖土築堤時,果然出事了。

先是在黃河南北地區,傳出一個童謠,曰: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然後,民工們在挖土時,在蘭考黃陵岡地方,果然就挖出來了一個只有一隻眼睛的石人。

於是,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讖語,就四處傳開了。

其實,歷史告訴我們,這無非是有人在帶節奏。

任何時期的農民起義,都有這個先例。

必須放一彩蛋,用神秘的迷信力量,激發大家的信心。

同時,我們必須得承認,成遵說得也不無道理。

元朝對農民徵收的賦稅徭役,本身就重。

連年水災,更是雪上加霜,現在又要為大修黃河攤派物資,老百姓沒法過了。他們很快組織起來,準備造反了。

元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這其中最大的,就是江淮間的紅巾軍。

元朝的掘墓人朱元璋小哥哥,就在這裡面。

1351年治黃河時開始造反,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這十幾年的元末農民起義,正是始於賈魯治河。

如此看來,賈魯治好了一條大河,卻挖開了另一條洶湧的大河。

最後,說下賈魯的死。

1351年底,賈魯治好了黃河。

翌年,賈魯就和脫脫一起去處理善後——親自帶兵到徐州鎮壓農民起義。

9月,脫脫和賈魯平定徐州的反軍之後,脫脫班師回朝,命賈魯去追擊餘黨。

賈魯不餘遺力,心想,自己為國家修好了大河,但副作用也著實讓人始料不及。

現在能做的,就是儘快消滅反賊,不能授人以柄。

1353年5月,他親自帶兵攻打濠州(安徽鳳陽),一線督戰七天七夜,誓奪城池。

一天,在他上馬指揮進兵時,突然感到一陣頭暈,從馬上跌落。

左右急忙把他扶起,他卻令兵馬不要散去,繼續進兵,還說自己很快就會好的。

因急於攻城,他拒絕服藥,不料,心急加病急,在這場追剿起義軍的戰鬥中,他不幸死在了戰場。

終年,57歲。

賈魯河的大歷史:20天的暴雨,6年的決堤,一個朝代的覆滅

他死後第二年,脫脫丞相,也在朝廷的內部鬥爭中,敗下陣來,被流放到雲南,不久就被人用酒毒死了。

國家戰亂之下,黃河又無人疏浚,十幾年後,再次決堤。賈魯之功,隨滔滔黃水,捲入歷史東流去。

賈魯治水,功也,罪也?

多年後,在山西高平賈魯老家的故居,有人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讀來還算客觀:

“賈魯修黃河,恩多怨也多。百年千載後,恩在怨消磨。”(全文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