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2022-01-24由 史實考辨 發表于 歷史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表示婦女地位作用的國家話語,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時期曾大為流行,成為推動女性解放的時代口號,

有力提高了女性話語權。

那麼在尊崇儒家理念、講究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婦女的話語權又怎麼樣呢?她們可以參與國家政治活動嗎?他們在社會生活方面有沒有什麼優勢?

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從下面故事中找到答案。

這個故事發生的大明嘉靖年間,那時男人講究風骨、女子看重名節。

一位人妻因為丈夫受冤入獄,竟然直接給嘉靖皇帝上疏申辯,懇求由她替代丈夫坐牢,釋放丈夫出獄孝敬年老的父親,同時與另一名小妾一起延續子嗣。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明代男女生活

這個女子姓張,古代沒有名字就叫張氏,

她丈夫是大明有名的言官沈束!

1.沒有子嗣,給丈夫娶小妾

沈束,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人(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字宗安,號梅岡,出生於1514年(明武宗正德九年)。

沈束出身於一個官宦家庭,

父親沈儘,曾任邠州(當時陝西省直屬4府、9州之一)知州。

作為一名“官二代”,沈束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便是為國建功、為君分憂,努力當好一名士大夫。

沈束自幼聰明好學,性格善良正直。

按照當時讀書人的發展流程,在家人的精心培養下,按部就班的參加科舉考試,逐步取得了童生、舉人的資格。

沈束在讀書考試的同時,按照古代中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傳統,在大人的積極撮合下,早早地與貌美善良的張氏結為伉儷。

夫妻二人都受傳統文化薰陶,男主外女主內,

二人身份清晰、定位準確,婚後生活也是夫唱婦隨、相敬如賓!

轉眼到了1544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沈束參加了全國組織的會試。

並在眾多考生中,取得不俗的成績。那年錄取的人數,第一甲3人(頭名狀元是沈束同鄉,浙江台州府臨海縣的秦鳴雷),第二甲93人,第三甲216人。

沈束排在第三甲第113名,被賜“同進士出身”。

沈束考中進士後,取得了做官資格,

被授予徽州推官。

推官是各府的佐貳官,一般正七品(順天府、應天府為從六品),主要工作是“理刑名、贊計典”。

沈束在推官位置上乾得很好,充分得到了上下的肯定,

經過吏部的銓選考核,被提升為禮科給事中,

等於是調到了京城中央部門,到皇帝的身邊工作。

大明的給事中雖然品級不高,但與都察院御史構成言官體系,“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輔助皇帝處理奏章,

及時制止糾正皇帝的失德失政行為,享有“封駁”之權,

可以說權力很大,符合沈束為人正直的性格。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沈束

對比沈束官運亨通的仕途,

其妻張氏可就一直憂心忡忡,因為他們雖然結婚多年,但卻仍然沒有子嗣。

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能延續香火可是大事。張氏因為賢良淑德的品性,對此也是替丈夫著急!

沈束升官到了北京,張氏在老家也沒閒著。

在她的親自主導和積極張羅了,為丈夫選了一名小妾,名叫潘氏。

正當張氏準備將潘氏帶到京城,一家人共享天倫的時候,沈束卻出事了。

2.得罪嚴嵩,沈束受冤入獄

此時,“青詞宰相”嚴嵩不斷贏得嘉靖皇帝信任,羽翼逐漸豐滿。

1548年,因為討論是否收復河套地區,嚴嵩、夏言、曾銑等展開激烈鬥爭。

鬥爭的結果,是陝西三邊總督、侍郎曾銑於該年春天被殺,大學士夏言也於該年冬天斬首,夏言的親信則是或貶或罰。

嚴嵩再次獲得嘉靖皇帝重用,出任內閣首輔,從此開始其擅權專政生涯。

之前,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在擔任後軍都督府都事期間,因為驕橫不法,被都督同知周尚文斥責,並要加以彈劾。嚴嵩當面謝罪後,嚴世蕃才得以免除,但卻從都事調整為治中。

嚴嵩對這件事一直懷恨在心,不斷想要尋機打擊周尚文。

1549年春,北方的諳達再次南侵。曹家莊戰役中,周尚文率兵抗敵有功,被嘉靖皇帝加封太子太傅。

但是沒過多久,周尚文便因傷重而去世。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諳達南侵

1549年夏,朝廷討論對周尚文的撫卹表彰事宜。

嚴嵩因為對周尚文懷有舊恨,便從中進行阻礙,

協同他的黨羽,想要將周尚文的撫卹表彰擱淺。

沈束作為禮科給事中,出於職責和性格,想要伸張正義,出頭為周尚文主持公道,便向嘉靖皇帝上疏說:

周尚文作為將領,以忠義自許。近日敵寇騎兵深入塞內,周尚文聽到警報後,疾馳趕赴前線,奮勇衝鋒在前,殺死俘虜了很多敵兵,這也是一時的奇功。應該為周尚文加封爵位,延續給子孫。……如今當政的官員,任意給予和削奪,冒濫充數的人僥倖得到恩寵,忠勇勤奮的反被拋棄,用什麼來鼓舞士氣,激勵軍心呢?

沈束的這封奏疏,充滿了責任和正義,這也是他正直善良的性格使然。

但是,沈束卻沒有考慮到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

這封奏疏不僅直斥嚴嵩,罵嚴嵩是“冒濫充數的人”,說嚴嵩“僥倖得到恩寵”,從而徹底得罪了嚴嵩。

同時,奏疏還暗指嘉靖皇帝識人不明、用人不當,賞罰不明、施政不力,

這不就是指桑罵槐地指責嘉靖皇帝昏庸嗎?

嚴嵩本來就非常善用嘉靖皇帝來打擊異己,看到奏疏的瞬間,即明白這事用不著自己出手。果不其然,

奏疏呈入宮中,嘉靖皇帝看後勃然大怒,下詔對沈束處以廷杖之刑,並下到詔獄關押。

而此時,張氏正在老家,忙著為沈束娶小妾潘氏,好為沈家傳宗接代。

得知這個訊息,無疑是晴天霹靂,當時也來不及細想,便帶著潘氏趕往京城。

而周尚文的撫卹表彰呢?因為有嚴嵩的阻撓,當時終於未能實行。直到嘉靖皇帝的兒子、明穆宗朱載坖即位後,才追贈周尚文為太傅,諡號武襄。

3.夫妻情深,進京做工供養

張氏帶著潘氏及隨行家人,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來到了京城。這裡有她們的丈夫,而他現在正在詔獄受苦!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詔獄

詔獄是什麼?詔獄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裡面的罪犯都是由皇帝親自下詔書定罪。

在大明,詔獄由錦衣衛或東、西廠管理,被世人稱為“不衷古制”的地方,

很多人都說“好人進去脫層皮、正常人進去要變瘋”,其可怕可想而知。

張氏她們自然也聽說過詔獄,現在輪到沈束被關了進去,這個家相當於失去了頂樑柱,內心的擔心受怕難以形容。

沈束關進詔獄後,其待遇自然也被取消。

沒有祿米、沒有住房、沒有僕役,隻身一人陷入囹圄,不僅自身難保,而且還需外界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

張氏到達京城後,已然找不到地方住了,怎麼辦呢?

便只能與潘氏一起,寄居在旅店中。

古時候可不比現在,舒適性不說,僅是婦女不能隨意拋頭露面,這生活上的不方便,就是一個大問題。

沈束剛入獄的時候,還有一些同事、朋友提供資助,可時間久了,很多人開始慢慢淡忘。

張氏二女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靠做女工、紡織來賺錢,除了養活她們自己外,還要供應獄中沈束的衣食。

除了她們和沈束以外,還有她們的公公、沈束的父親沈儘,因為年老體弱退休在家,也需要有人照顧。

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她們的生活過得十分艱辛。

而讓她們撐下去的信念,便是獄中身處困境的丈夫。一個是夫妻情深,而對潘氏而言,他們卻素未謀面。

潘氏嫁給沈束的想法,我們不得而知。

在講究儒家綱常的封建社會,妾的社會地位不同於正妻。

雖然潘氏是在張氏的主張下迎娶的,張氏對她也確實很好,但社會地位的分別還是十分明顯。況且潘氏與沈束從未見面,二人至今都沒同房。

張氏也清楚沈束的處境,覺得對不起潘氏,曾經勸過潘氏改嫁。

但是那時的女子看重名節,從一而終的理念早已銘記於心,潘氏當即發誓,始終不肯改嫁。

雖然度日如年,但日子總是要過,終於熬到了1564年!

沈束在詔獄被關了16年,張氏二人也寄居旅店、靠做紡織供養了他16年。

沈束在獄中過得怎麼樣?不能說好,但是因為有張氏她們的照顧供養,起碼還算過得去。

16年已經磨平了他的稜角,改變了他的性情,

那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已經衰變成一個知命之年的大叔!

沈束在獄中還專心做了兩件事,並且取得不小成果。

一是潛心研究《周易》

,著有《周易通解》,算是一個大家。

二是練就一手雕刻的絕活,

他把一根尺長的楠木,做成“文具一、大匣三、小匣七、壁鎖二”,又把數片棕竹做成扇子,其精緻程度,就連專業匠人也都自嘆不如。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周易》

而這些,也都得益於張氏二女的辛苦勞作,為他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條件。

4.生活艱辛,冒死上疏申救

時間回到2年前,即1562年!

此時,嚴嵩已82歲高齡,嘉靖皇帝對嚴嵩父子日久生厭,寵信逐漸減少。

徐階等很多大臣對嚴嵩父子心懷不滿,“倒嚴”呼聲越來越高,

嚴嵩的地位岌岌可危。

有一天,嘉靖皇帝讓道士藍道行扶乩。藍道行以善於扶乩聞名燕京,頗得嘉靖皇帝信任。

藍道行上奏扶乩結果,稱“今日有奸臣奏事”,此時正好嚴嵩路過,嘉靖皇帝心動有了驅逐嚴嵩的想法。

嘉靖皇帝的這一想法,被內侍透露給在其家中避雨的御史鄒應龍。

鄒應龍為人聰明,迅即上疏彈劾嚴嵩兒子嚴世蕃。

1562年,農曆五月十九日,嘉靖皇帝根據鄒應龍上奏,

迅速將嚴世蕃下獄,同時命令嚴嵩退休,馳驛回籍。

把持朝政十幾年的所謂“嚴黨”,此時“樹倒猢猻散。”朝堂格局進行重組,

嘉靖皇帝重用徐階,朝政開始清明。

張氏此時已四十多歲,潘氏年齡也逐漸增加,眼看沈束子嗣還沒有著落,加之生活清苦艱辛,她們心裡“很著急”。

1564年春,張氏實在等不起了,經過和潘氏的反覆商量,思前想後終於鼓起勇氣,冒死給嘉靖皇帝上疏:

臣丈夫沈束家有八十九歲的老父,身體衰病,朝不保夕。以前因為沈束膝下無子,臣為他娶妾潘氏,待臣與潘氏來到北京,沈束已入詔獄。潘氏發誓不肯改嫁,我們一起寄居旅店,靠紡織賺錢供應沈束衣食,年深日久,痛苦萬分。想回老家侍奉公公,則沈束的饘粥無法措辦;想留在北京供養沈束,則公公的生命又旦暮將盡。反覆思慮,進退無策。臣願意代夫坐牢,使沈束回家得給老父送終,喪事完畢仍回獄中,這實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

奏疏中,張氏講清了年老公公的病情,

她為沈束娶妾延續子嗣、潘氏發誓不肯改嫁的情況,她們寄居旅店生活、依靠紡織賺錢供養沈束的艱辛,

現在生活苦難、進退無策的困局,願意代夫坐牢、讓丈夫出獄為父送終的孝心,誠心可鑑。

想想她們這16年的生活,兩個瘦小的“弱女子”卻是無比偉大,她們不僅僅是“婦女能頂半邊天”,而且頂起了沈家的整片天空,更是撐起了沈束的生命和未來。

奏疏可以說是聲淚俱下,看後讓人無不感嘆!《明通鑑》進行了完整記載。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古代紡織圖

奏疏呈上後,刑部眾人也大為感動,他們身處那時的環境,更能理解張氏二女的不易,

於是刑部也為沈束求情。

5.感動嘉靖,家人再敘天倫

奏疏呈入宮中,嘉靖皇帝看後,心中也是很受觸動。

但是作為他欽定的案子,想要推翻自己、釋放沈束,為了皇帝的尊嚴,嘉靖需要一個理由和時機。

嘉靖皇帝雖然沒有立即釋放沈束,但是對沈束卻更加關注。

他命關押沈束的獄卒,每天都要奏報沈束的食宿言語情況,當時將之稱為“監貼”。有時沒有特別情況,就將沈束的詼諧之語奏報上去。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流逝,轉眼便到了1566年!

這年春天,

發生了史上著名的“海瑞上疏”事件。

戶部主事海瑞見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而是專心致志的修舉齋醮,朝臣還紛紛獻上符瑞,於是上疏勸諫。

嘉靖皇帝看到海瑞奏疏後,勃然大怒,把奏疏“扔到地上”,還讓人“快抓住他,不要讓他跑了!”

爾後將海瑞下到詔獄,奏疏則留在內廷數月,反覆思量。

看到諍諫的海瑞,嘉靖又想起了仍然關在詔獄之中的沈束,想起擅權貪腐的嚴嵩,

回憶起18年前沈束的直言,還有那仍未撫卹表彰的功臣周尚文。

海瑞入獄後,朝臣中一些所謂的“清流”,便是不斷地上疏申救。

有一天,戶部司務何以尚想起他與海瑞的友情,敬佩海瑞的風骨,也是上疏申救。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海瑞劇照

1566年,農曆十月二十四日,喜鵲在沈束的窗外鳴叫。

沈束順口說道:“難道還有喜事降臨到囚犯頭上?”獄卒的“監貼”奏報上來後,嘉靖皇帝心動了!

恰在此時戶部司務何以尚申救海瑞的奏疏也是送到,嘉靖皇帝看後大怒,詔命將何以尚予以廷杖、關入詔獄。

同時立即釋放了沈束,將他革職為民。

沈束在獄中關押了18年,但到最終也沒定罪。張氏、潘氏在獄外等了他18年,潘氏到此時還是處子,只是沈束到老也沒子嗣。張氏的願望雖然成空,

但是18年的艱辛卻有了回報,一家人最終迎來了團聚的日子,她們此時此刻的心情,相信世上任何美麗的語言都無法表達!

沈束回到老家,父親已經去世,他最終沒能實現為父送終的夙願,這或許也是他為年輕的草率所應該付出的代價。

兩個月後,嘉靖皇帝駕崩,明穆宗即位。沈束被起用原職,他不上任;後來又召為都給事中,不久提升為南京右通政,他又稱病辭職,

回到老家與張氏、潘氏一起布衣蔬食,擁抱屬於自己的幸福!

1581年,沈束去世。

張氏主持喪事,請張元忭給他做墓誌銘,

用的見面禮,則是沈束親手做的那些匣子和扇子。

他上諫得罪嚴嵩,受冤入獄18年,妻子冒死上疏,皇帝心動釋放

明代墓誌銘

結語:

透過這個故事,還有這麼四個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

1。張氏在給嘉靖皇帝的上疏中自稱為“臣”,而不是“草民”,更不是“奴婢”,

說明當時是基於沈束的官員身份,也給他家人張氏一個類似的身份,

大明在堅持封建等級同時也是比較開明的。

2。張氏無嗣後主動為沈束納妾,潘氏雖與沈束從未見面,卻在獄外等候18年而不改嫁,

說明大明以儒立國、以孝治國的統治文化早已深入人心。

3。張氏二人寄居旅店,依靠紡織供養沈束18年,雖然條件不如現在方便,但也維持了基本生活。

說明當時手工業已有一定發展,社會風氣、治安環境等較好。

4。這個故事也說明即使是古代封建社會,能幹的女子也是頗多。

她們忠君愛國、孝敬父母、相夫教子、賢良方正的傳統美德,永遠值得我們賡續傳承。

參考資料

:《明史》、《明通鑑》等,相關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