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2022-01-24由 哈屯在草原 發表于 歷史

蒙古帝國有《五色四屬》之說。五色:是指帝國擁有多種色、多種民族的臣民;四屬:是指成吉思汗後裔,即他兒子術(zhǘ)赤、察合臺、窩闊臺及孫子旭烈兀在中亞和東歐的佔領地上建立的四大汗國。 四大汗國是蒙古統治者逐次在西征勝利中擴張領土的結果。四大汗國的出現,是蒙古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成吉思汗在西征勝利之後,把所征服的土地封給他的三個兒子。這些封地後來發展為朮赤(欽察或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1258年(蒙哥汗八年)旭烈兀破黑衣大食,遂以達布力斯為中心建立伊兒汗國。這些封地當時還是蒙古帝國大汗統一政權管轄下的一部分。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四大汗國由於經濟、宗教、語言等多種原因,更因諸侯汗引兵自重,有的還與中朝為敵,從13世紀後半葉開始逐步脫離中央集權,行使各自的統治權力,建立起害據分治、獨立執政的封建獨立汗國。 蒙古帝國四大汗國,在以後的歷史舞臺上各自引兵自重、爭戰分合,形成了許多大小封建王朝、幾經換朝、幾度沉浮,直至衰亡。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一、欽察汗國

朮赤是成吉思汗的長子,能征善戰,多次參加征服金國、西廈和中亞的戰爭,屢建戰功。1219—1225年間,成吉思汗率部第一次西征中所佔領地封給了三個兒子。朮赤氏族蒙古諸汗的世襲領地為朮赤汗國,亦稱欽察汗國,領地有額爾齊斯河以西,鹹海、裡海以北的欽察、花刺子模和康嶺等古國的領土。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1225年,朮赤因病去世,其次子拔都奉命統帥蒙古諸王長子西征(亦稱西征長子軍)對東歐和中歐征討。1236年征服伏爾加河沿岸的保加里亞地區;1237年冬向東北進軍羅斯,先後佔領莫斯科、喀山、基輔等10餘座城市;1238—1240年同波羅夫齊人、阿蘭人、切爾克斯人連續作戰,並征服南羅斯;後經波蘭、匈牙利等地遠征到亞得里亞海岸。其轄地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北括羅斯。拔都統帥的蒙古帝國第二次西征軍(西征長子軍)正準備向西歐進行大規模征伐的1241年末,因收到窩闊臺大汗駕崩的噩耗之後,從中歐收兵返回。1243年拔都留駐伏爾加河畔的封地。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拔都在原有的朮赤汗國的基礎上建立了更強大的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其版圖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北括羅斯;即包括西西伯利亞、花刺子模、伏爾加河保加里亞、北高加索、克里木、傑什特等地區,羅斯各公國均屬於金帳汗國。首都為伏爾加河下游的薩萊巴圖城,14世紀前半期起為薩萊別爾克城。拔都還將鹹海東北之地分給其兄斡魯朵,稱白帳汗;將鹹海以北之地分給其弟昔班,稱藍帳汗,總領於金帳汗拔都。 拔都於1243年對羅斯國土實施了很多管理制度,羅斯人稱為“蒙古韃靼羈絆”。1380年的庫利科沃會戰後僅具空名;1480年經“烏格拉河對峙”為伊凡三世徹底擺脫。

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蒙哥帖木兒(?—1282年)、烏茲別克(?—1342年)、脫脫迷失(?—1406年)、兀魯·阿赫馬德(?—1445年)、卡西莫汗(?—1469年)等汗。 蒙哥帖木兒,拔都之孫子,1266年起為金帳汗國的汗。他同羅斯王公們結成聯盟,遠征拜占庭、立陶宛、高加索。他鬚髮的第一批汗誥之一是豁免羅斯教會的貢賦。 烏茲別克汗於1313—1342年間暫時鞏固了汗的權力,並把胞妹下嫁莫斯科大公。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他的主要政策是利用宗教唆使羅斯王公相攻擊,1327年他鎮壓了特維爾起義。

脫脫迷失於1382年率蒙古軍隊進攻莫斯科時,因封建主和公國行政當局官員逃離莫斯科而激起莫斯科起義。莫斯科市民和四周村鎮農民的組織了莫斯科保衛戰,但在蒙古大軍經過三天的圍城強攻,順利佔領了克里姆林宮。脫脫迷失於1389—1395年間與貼木兒的戰爭中敗北;1398—1399年被伏爾加河沿岸的藍帳汗打敗。

元朝初期,金帳汗國承認元朝皇帝的地位,接受皇帝的冊封和賞賜,處於宗藩地位。有驛路直達元大都,成為溝通中西文化經濟聯絡的要路。在拔都弟別兒哥汗在位時期(1257—1265年)逐漸脫離大元政權。

金帳汗國在14世紀末,由於內訌不斷,人民反抗及帖木兒帝國建立者帖木兒(1336—1405年)和莫斯科大會德米特里·頓斯科伊(1350—1389年)的打擊,勢力漸衰。在15世紀先後肢解為喀山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克里木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白帳汗國、藍帳汗國等等。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一)喀山汗國

伏爾加河中游的封建國家,1438年由金帳汗國分立出來而建立,首府喀山。創立者是金帳汗國的汗兀魯·艾哈邁德,脫脫迷失汗的孫子,曾多次遠征羅斯。他的兒子卡西莫建立卡西莫汗國,在1446年臣服莫斯科大公瞎子瓦西里二世。1545—1552年,羅斯軍隊為阻止蒙古韃靼人的侵襲而對喀山汗國進行征戰,叫“喀山遠征”。經過數次的征戰,1552年10月2日對喀山實施圍攻和強擊,結果喀山汗國被消滅,伏爾加河中游地區併入俄國。

(二)西伯利亞汗國

西伯利亞汗國的行政中心為成吉圖拉(今秋明),後來遷至卡什雷克城。1555年,葉吉格爾汗臣服莫斯科大公。1572年,古楚汗力圖擺脫臣屬地位未成,而後1582年葉爾馬克汗致力於把汗國併入俄國,16世紀末完成合並。

(三)克里木汗國

1443—1783年在克里木半島建立的封建國家,首都為巴赫奇薩萊。克里木的可汗們對俄國、烏克蘭、摩爾達維亞和波蘭的土地多次進行掠奪性侵略。1475年起為土耳其的屬國。1571年向俄國征戰,縱火燒燬莫斯科城;1572年在莫洛季會戰中被擊退。1687年和1689年俄國軍隊兩次對克里木汗國進行的“克里木遠征”都以失敗告終。1783年因俄土戰爭而滅亡,領土併入俄羅斯。

(四)阿斯特拉罕汗國

阿斯特拉罕汗國位於朮赤封地的西部,是金帳汗國的一部分。1459年從金帳汗國分出,都城為伏爾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1556年歸屬俄羅斯。

(五)白帳汗國

白帳汗國領土包括伏爾加河流域、高加索東北部和哈薩克等地區。15世紀在白帳汗國境內建立了大帳汗國、諾蓋帳汗國、克里米亞汗國、烏茲別克汗國等,先後被俄羅斯收復。其中諾蓋帳汗國的創立者是葉基蓋依(1352—1419年),1399年起為諾蓋帳汗國的統治者,1408年對羅斯進行征討,後在內訌戰爭中身亡。諾 蓋帳汗國的都城為薩萊奇克城。該國後劃分為若干國(兀魯思),名義上臣服諾蓋王公,16世紀後半期,分裂為大、小諾蓋帳汗國和阿拉騰烏爾多汗國。

俄羅斯人民為推翻蒙古統治幾乎鬥爭250年。透過1380年9月8日在頓河上游進行的“庫利科沃會戰”(也叫頓河會戰),即金帳汗國的統治者格傑爾·馬邁(?—1380年)領導的蒙古軍隊與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1350—1389年)統率的羅斯軍隊在庫利科沃原野上進行的戰役,會戰以蒙古軍失敗告終,莫斯科大公首次不經金帳汗國批准就把大公職位傳給兒子瓦西里一世,這為羅斯擺脫蒙古韃靼人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又透過1480年在烏格拉河畔進行的“烏格拉對峙”,即金帳汗國大汗艾哈邁德(阿赫馬德)同莫斯科大會伊凡三世之間的交戰。起因是1476年伊凡三世拒絕向金帳汗國交納年貢。1480年艾哈邁德試圖強渡烏格拉河未果之後,蒙古軍隊在10—11月之間未敢採取堅決行動並撤退,這次作戰行動結束了蒙古韃靼人的統治地位。羅斯不僅在實際上,而且正式成為主權國家。後又經過幾次遠征擴充領土,壯大勢力,在彼德一世(1682—1725年)在位的1721年起形成一個多民族的俄羅斯帝國。

二、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1186—1241年),成吉思汗三子及其汗位繼承人。窩闊臺汗國是窩闊臺氏族諸汗的世襲領地,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城。 1229年,窩闊臺繼承大汗位後,將汗國領地封給其子貴由。 窩闊臺汗死後,中間經過五年的汗位虛懸和三年的貴由汗的統治(1246—1248年)。貴由汗死後,朮赤、拖雷後裔宗王與窩闊臺、察合臺後裔宗王間發生汗位紛爭,在欽察汗撥都的支援下,拖雷之子蒙哥於1251年即汗位,汗權由窩闊臺後裔轉至拖雷後裔。

蒙哥汗即位後,即著手鞏固汗的地位,加強汗的權力。對窩闊臺後裔諸王中的反抗者進行鎮壓,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臺之子合丹領別失巴里地區,滅裡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臺之孫脫脫領葉密立地區,海都領伊犁以西地區。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1260年,忽必烈稱帝后,海都自以窩闊臺嫡孫不得立為由,先後聯合阿里不花、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264年,阿里不花之亂被平息後,蒙古統治階段內部的矛盾和鬥爭並未終止,當時北方東有乃顏之亂,西有海都稱兵。與海都鬥爭的時間持續更久,繼而戰敗察合臺汗國巴刺汗,並於1272年扶立巴刺之子篤哇為汗,使察合臺汗國也納入其勢力範圍。海都又於1289年進兵哈刺和林城,忽必烈率兵親征之後,聞訊遠逃。但直到忽必烈死時(1294年),海都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海都、篤哇於1301年又舉兵東犯,為元軍擊敗,不久海都病死,窩闊臺汗國勢力漸衰。1303年,海都之子察巴兒與篤哇遣使請和,戰事始平。1310年,海都之子察巴兒汗為察合臺後裔篤哇之子怯伯所敗,窩闊汗國被併入察合臺汗國。

三、伊兒汗國

伊兒汗是旭烈兀王朝蒙古諸汗的尊號。伊兒汗國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之孫(蒙哥汗之三弟)旭烈兀汗(1256—1265年在位)。 1255—1259年間,旭烈兀特奉蒙哥大汗之命,統帥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征軍先後佔領伊朗、阿富汗、土庫曼、外高加索、伊拉克大部及小亞西亞東部地區而建立的封建王朝,都城初在馬裡,後遷至達布力斯。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其疆域東起今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是溝通亞歐兩洲經濟文化的重要樞紐之一。其子阿巴哈汗時(1265—1282年)相繼敗敘利亞,戰埃及王,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其孫合贊汗時(1259—1304年),為了接近地方封建主,他改宗伊斯蘭教;還依靠大學者、國務活動家、《自然科學百科全書》的作者刺失德丁輔助,實行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清除積弊,制定稅率,整治驛站,鼓勵農桑,統一貨幣及度量衡,加強法制,提倡文治,使伊兒汗國達到強盛時期。透過改革伊兒汗國的經濟得到空前發展,但是蒙古軍隊整體作戰能力大大減弱。因為改革主要對所有參加封建軍隊的蒙古人都頒封軍事采邑(賞賜領地),按蒙古汗法令規定把他們固著於土地上,目的為削弱地方軍事勢力,避免產生內訌。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1317年,年僅十二歲的阿布賽圖即汗位,由於權臣出班專政,內亂迭起,並遭到欽察汗國的進攻,國勢漸衰。1335年,阿布賽圖汗病故後,諸王爭立,汗位屢相更迭。沙爾別達爾趁機發動反對蒙古統治的反封建起義,1337—1381年在霍拉桑還建立過沙爾別達爾國。1365年在撒馬爾罕和1373年在克爾曼都發生過沙爾別達爾的起義。伊兒汗國陷於分裂,國勢益衰。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伊兒汗國曆經132年,15位汗繼承汗位。

四、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成吉思汗的次子、勇猛善戰,多次參加成吉思汗的遠征。察合臺汗國是察合臺氏族蒙古諸汗的世襲領地,領土包括喀什噶爾地區、中亞的馬維蘭納爾、謝米列奇耶和哈薩克的東南部地區,也就是天山南北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地區。1224年建立,建都於阿力麻裡城。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1260年,察合臺之孫阿魯忽汗率兵參加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與忽必烈對抗,後又與阿里不哥發生戰爭。察合臺後裔篤哇汗與窩闊臺後裔海都汗聯合,屢與元朝軍隊爭戰不斷。至1303年,篤哇被海都之子察巴兒歸服。

1306年,篤哇汗又打敗察巴兒汗,盡收海都生前所佔察合臺封地。1310年篤哇汗之子怯伯汗再破察巴兒汗,兼併窩闊臺封地。後分裂為東西兩部,西部可分裂為若干小國,汗權旁落。十四世紀中葉,察合臺後裔託格盧克·貼木兒即位後,削奪藩鎮權柄,汗權一度有所恢復。

1362年,合不勒沙汗即位後,諸藩王日益跋扈,汗位空有其名。1370年,為貼木兒帝國所天。東部察合臺後裔汗國的統治維持到十六世紀。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一)莫臥兒(‘蒙古’異音)斯坦

14世紀中期由察合臺後裔託格盧克·帖木兒(?—約1363年)建立的封建國家,疆土包括東突厥斯擔、謝米列奇耶和南西伯利亞的一部分,該國在東突厥斯擔存在到16世紀70年代。

(二)帖木兒帝國

創始人為察合臺汗國的貴族。蒙古巴魯斯氏人、中亞國務活動家、軍事統帥帖木兒。帖木兒帝國是公元1370—1507年建於中亞的莫臥兒王朝,建都撤馬爾罕。1378年曾打敗過金帳汗國。1380年征服統治阿富汗;後又對伊朗、外高加索、印度、小亞西亞等地進行了征討。 其他著名人物有沙哈魯(1377—1447年)、烏魯伯格(1394—1449年)和1526年在印度建立大莫臥兒帝國的巴卑爾(1483—1530年)等帝王。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三)大莫臥兒帝國

蒙古貴族帖木兒汗的後裔巴卑爾在16世紀早期乘印度德里蘇丹國分裂之際,由中亞領地南下入侵,幾經征戰建立了印度史上著名的大莫臥兒帝國(1526—1858年),首都為阿格拉城,後遷至德里城。 其他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亞格伯、阿克巴、查罕基(1569—1627)、沙赫傑汗(1592—1666年)和奧朗扎布等。

16世紀後半期阿克巴皇帝統治時,又經歷了長期戰爭,擴大了帝國的叛圖。一個北起中亞、南達德干草原,東西都達到海濱的大帝國形成。阿克巴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鞏固帝國的統一,促進各種文化的融合都起了很好的作用。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大莫臥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蒙古四大汗國曆史變遷

17世紀中期,大莫臥兒帝國處在黃金時代。沙赫傑汗時期(1627—1658年)建成了德里紅堡,特別是沙赫傑汗為其寵後泰姬·馬哈爾建造的泰姬陵,以其華麗、莊嚴、優美而享譽世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奧朗扎布皇帝統治印度達半個世紀(1658—1707年)之久,其間他透過征戰,使疆城達到了頂點。

18世紀大莫臥兒帝國分裂成許多邦,大大削弱了內部統治權力和對外抵抗能力。當時,歐洲殖民者特別是英國殖民者正加緊侵略印度;1803年佔領德里後英國殖民者只付給大莫臥兒王室生活費。1856年印度軍民發動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民族起義,擁立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重新執政,但起義軍被英軍鎮壓,於1858年正式廢止大莫臥兒帝國的皇權制。

(四)昔班尼汗國

中亞1500—1598年的封建國家,都城初在撤馬爾罕,後遷至布哈拉城,並稱布哈拉汗國。創始人為察合臺的後裔穆罕默德·昔班尼(1451—1510年),在位時大大擴充套件了國家疆域,同伊朗王伊斯邁爾—世作戰時身亡。著名的有阿卜杜拉汗(1534—1598年),在位時昔班尼汗國向外進行領土擴張和政治影響最大的強盛時期,先後佔領了塔什干、巴爾赫、費爾干納和花刺子模等地,1583年起為全烏茲別克汗。 1599年賈尼德王朝開始執政、到阿什塔爾王朝趨於衰落,1740年被納迪爾沙赫征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