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秦始皇的身世之謎,橫貫千年的尋父路(二)

2022-01-23由 那輪明月 發表于 歷史

導讀:我們發現最早出現秦始皇身世緋聞的記載來自《史記》,但是細讀下來又會發現其內容有些前後矛盾的地方,於是我大膽猜測當《史記》的初稿送到漢武帝劉徹面前時,作為一個成熟的極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發現了問題。

秦始皇的身世之謎,橫貫千年的尋父路(二)

《史記》裡面關於秦的記載似乎有些光輝了,這樣不行啊!為了統治的需要必須搞臭秦,使得民眾認識到漢的替代更加合理,更加順應天命,於是這一重大的歷史使命就交給了司馬遷。

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既能保全記載又能完成政治任務的方法嗎?有,於是出現了那一幕前後矛盾的情節。

其實這類問題司馬先生不是第一次遇見了,作為東方史學之父司馬遷是紀傳體史學的開創人,當他大量地閱覽和考察各種不同來源的史料,著手編撰《史記》時,他面臨了一個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對於同一事情,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記載,應當如何取捨?

秦始皇的身世之謎,橫貫千年的尋父路(二)

司馬遷是非常嚴肅的歷史學家,他視史實的可信為《史記》的生命,對於史料的取捨有嚴格的標準,凡是他認為不可信的史料,都在判定後作了刪除。對於可信程度不高,但又有儲存價值的史料,他在史記中以異聞和異說的形式作了儲存。最可信的史料,多用於本紀和表的撰述,信用度較低的史料,保留於列傳當中,有時甚至將相互矛盾的史料並列一處,留下讓人思考和回味的隱語。(這樣也給當權者的某些政治任務留下了發揮的空間)

明白這一點,對於誰是秦始皇的父親這一問題的由來,以及司馬遷為什麼會在《史記》的不同篇章當中對於同一事情做不同記載的原因,自然就一目瞭然了。

《秦始皇本紀》的記事,基於最可信的史料撰寫,是司馬遷確信的所在,嬴政的父親是秦莊襄王子異。《呂不韋列傳》的記載,採用了坊間的傳聞趣事(姑且這樣說罷),儘管信用度低,刪去又可惜,於是用隱喻和矛盾的筆法,以異聞異事的形式將不同來源的史料儲存下來,饗與好奇者。

而事實上,秦莊襄王雖然性格較為怯弱但也是一個眼裡不揉沙子的英察之主,繼位第一年就宣佈大赦天下,施德布惠於人民。同時命蒙驁伐韓,把韓國的成皋、鞏等地搶到手了,是秦國邊界擴充套件到了大梁並設立了三川郡。在其後的兩三年裡,秦莊襄王子楚連續命令蒙驁攻打趙國和魏國,奪取了太原、榆次、新城、狼孟、高都。可以說秦莊襄為嬴政的一統六合開了個好頭,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始皇的身世之謎,橫貫千年的尋父路(二)

而且嬴政也不是莊襄王唯一的兒子,他還有個很能打的兒子長安君成蟜,要是嬴政身世有一星半點可疑,那麼王位繼承人早就換成成蟜了。

可以說嬴政一出世莊襄王就沒有懷疑過嬴政是否是自己親生的問題。

我們站在呂不韋的角度來看,如果嬴政果真是呂不韋的兒子,那他在與嬴政和趙姬相處時一定會持續加強與趙姬的聯絡,竭力增進和嬴政之間的感情,並伺機將自己與嬴政的關係以較為恰當的方式告知嬴政,那樣自己的地位才能得到長久的維持下去。

秦始皇的身世之謎,橫貫千年的尋父路(二)

在當時的情況下呂不韋也是具備這樣做的條件的,莊襄王死後秦國大權落在他和趙姬手上,而嬴政當時只有13歲,以呂不韋行事的老辣,使一個小兒乖乖就範,應當不成問題。但是從呂不韋的所作所為來看當時他並沒有這樣做。隨著嬴政年齡的漸長,因擔心自己與趙姬私通招到嬴政的報復,呂不韋竟然主動疏遠了趙姬,不肯再跟她私通了。

這也可以看出呂不韋雖然和莊襄王后趙姬有著親密的情人關係,但是和嬴政是沒有血緣關係的。

況且在嬴政掌權後他是親手處死了呂不韋的,雖然嬴政處事較為暴虐但是對待親人還是相當不錯的,他母親趙姬淫亂後宮與嫪毐生下兩個兒子,嬴政也只不過將她從大鄭宮遷到條件較差的櫟陽宮而已,如果知道呂不韋是自己親生父親,也許最多隻是免除相位發配邊疆罷了。

呂不韋被免除相位後,嬴政頒佈的問罪詔書其中有一句:“君何親與秦,號稱仲父”。如果嬴政真的是呂不韋的兒子,他怎麼可能問出這樣一句話,父子之間的親情還用問嗎?

秦始皇的身世之謎,橫貫千年的尋父路(二)

要戳穿“秦始皇身世可疑”的謊言,只需要反問一句話就行了:當初秦國王位繼承權競爭相當激烈,但為什麼沒有一個對手拿秦始皇(或者叫嬴政、趙政)的出身說事兒?等到秦始皇滅了六國,各種謠言和髒水就都出來了,所以我們可以判定,所謂的“秦始皇身世可疑”,不過是六國遺族洩憤的辱罵,或者漢代史學家為了證明以漢代秦光明正大,而編出來的故事而已。

本文為連載文章,未完待續……

感興趣的君們可以評論、關注、點贊,這也是對我寫此文章的支援,感激不盡。

文章參考書籍:《史記》、《大秦盛衰四十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