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從一紙降書看後主劉禪的真性情

2022-01-23由 明月關 發表于 歷史

說到蜀後主劉禪大家定會想到“樂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等典故。劉禪這位亡國之君似乎已經被歷史及後人塑造成了一位典型的昏君形象,其昏庸自私程度就連司馬昭也曾感慨道:“一個人的無情,竟然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可是歷史就像是個任人塗抹的小姑娘,劉禪到底是怎樣一位君主由於當時蜀國“國不置史,註記無官”等原因已經很難考證了,但透過劉禪降魏時書寫的一份降書似乎可以看到這位亡國之君的另一面。

從一紙降書看後主劉禪的真性情

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國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重兵分三路進攻蜀國。當年冬天,鄧艾出奇兵攻陷了蜀國京畿重地綿竹,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之孫諸葛尚紛紛戰死沙場,自此蜀軍全線崩潰,很快鄧艾大軍便兵至成都。此時劉禪覺得大勢已去隨即決定降魏,在《三國志》中詳細記載了劉禪寫給鄧艾的降書內容:

限分江、漢,遇值深遠,階緣蜀土,斗絕一隅,幹運犯冒,漸苒歷載,遂與京畿攸隔萬里。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闇弱,竊貪遺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歸能之數,怖駭王師,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順以從命!輒敕群帥投戈釋甲,官府帑藏一無所毀。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佈德施化,宰輔伊、周,含覆藏疾。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綬,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輿櫬在近,不復縷陳。

譯文如下:

因遭江、漢二水所阻,相遇水遠山高,憑據狹小蜀地,負隅反抗,逆天運犯天威,隨著歲月推移而漸與京都隔絕於萬里之域。每每憶及黃初年間,魏文皇帝派遣虎牙將軍鮮于輔來蜀,宣示言辭溫誠之詔,申明三善之恩,廣開歸順之門,大義炳然,而鄙人德行低劣、不明大體,貪受先人所創的微薄功業,掙扎抗拒多年,不服國家教化。天威既經震怒,人鬼順歸有時,恐懼天朝雄師,神威所到之處,怎敢不革面洗心,順從天命!現即諭令各軍將領拋戈解甲,官府國庫一絲不毀,百姓列隊郊野,所有糧食留于田地,以待天朝賜惠,保全百姓生命。俯首思慮大魏廣佈仁德普施聖教,有伊尹、周公那樣的賢相良臣輔佐,恩澤廣被天下。謹派屬員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交印綬,恭請指命,獻忠輸誠,存亡生殺,全憑將軍裁決。在下即將載棺材前來請罪,餘不贅述。

此雖為降書但行文並非盡是趨炎附會之詞,劉禪在降書的前半章主動示弱,列舉了自己的諸多“過錯”,承認了自己主動投降的事實。但在後半章劉禪又向鄧艾提出了投降的條件,即魏國佔領蜀國後必須要施仁政同時要保全國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只有這樣我才能確保蜀國投降後交接工作順利進行。要知道蜀國在投降前總人口大概有九十多萬人,軍隊十萬餘人,官吏四萬餘人,糧食四十餘萬斛,如果蜀國仍舊負隅頑抗,魏國想要徹底拿下蜀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作為伐蜀總指揮的鄧艾面對如此形勢只能同意劉禪的要求。如果按照後人對劉禪昏君的人物設定來看,這份降書中肯定會有劉禪為自身開脫請求免於一死等內容,可實際卻恰恰相反,文中並未出現此類話術,反倒是“存亡敕賜,惟所裁之。輿櫬在近,不復縷陳”說的頗有骨氣。就連投降儀式劉禪也策劃的乾脆利落,省去了眾多自我羞辱的環節,直接拉著棺材自綁雙手開到鄧艾面前,任由其發落。

從一紙降書看後主劉禪的真性情

劉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認為劉禪定不會像後人所說那樣昏庸無能,劉禪降魏或許是無奈之舉亦或是使蜀國百姓免遭屠戮的權宜之計,正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