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2022-01-22由 阿銘二哥 發表于 歷史

原創

今天繼續說一個《三國演義》裡沒有提到過的三國英雄。

他叫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今陝西西安市高陵區)人。出身寒門大富人家。這話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怪異,其實不是。寒門是指他家的政治地位,大富是指他家的經濟實力。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古代豪門和寒門之分,和家族的政治背景有關,和經濟無關。豪門是指至少三代人以上都有人做到太守以上職位的家族。三國的領袖曹操、孫權、劉備,包括諸葛亮,都是寒門。袁紹、楊修這些四世三公的才是豪門。司馬懿勉強算是豪門。大耳朵老百姓沒門。

少年老成 重諾守信

十六歲時,張既在郡裡做小吏,跑腿打雜。這小子長得帥,字又寫得好,還特別有心計。他知道自己出身寒門,沒人幫扶就難以上爬,要想辦法結交貴人才行。

於是,他仗著家裡富裕,準備了一些上好的刀筆和版奏。那時已經出現了紙張,但價格昂貴,一般人用不起,主要還是用竹簡,寫錯字了沒辦法塗改,就只能用刀刮掉重寫。小的叫竹簡,大的叫版奏,大約一尺長的竹塊,所以也叫尺牘。

古代讀書是件奢侈的事情,這些東西都是要花錢買的。這也是窮人家孩子讀不起書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郡裡的官員辦公時忘帶刀筆、尺牘,張既就及時地免費贈送,博取了官員的好感。果然很快就擔任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職務。

漢朝時沒有科舉制,選拔任用官員採取的是察舉制,由地方(或者高階官員)推薦,經朝廷考試合格後任用。郡裡每年推舉一個,叫孝廉(本來是兩個,一孝一廉,但通常合二為一);州里每年推舉一個,叫茂才(就是秀才,因避光武帝劉秀的名諱改為茂才)。

張既又順利地得到郡裡的推舉,為孝廉。可以到京裡去做三署郎官。不知道什麼原因,他沒去。猜測大概是當時正是董卓亂政時期,他看不清楚形勢,不想去趟渾水。

曹操進入洛陽,挾持漢獻帝,自任司空時,辟召他去朝中為官,他也沒去。緊接著就被州里推舉為茂才,朝廷任命他為新豐(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縣長。

這次他去了,做得非常出色,在任期間政績為三輔各縣中第一。由此可以看出,他雖然年輕,卻很沉得住氣,不盲目急躁地接受與自己意願不符的官職,像個成大事的人。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他能成大事的潛質在郡裡做小吏時就被一個有心的官員發現了。

郡功曹(類似於郡辦公室主任兼人事處處長)遊殷覺得張既是個奇人,就請張既到家裡吃飯。遊殷回家對妻子說:“今天有異客來訪,要好好招待。”妻子不敢怠慢,準備得十分豐盛隆重。等到張既來時,妻子覺得太好笑了,對遊殷說:“你昏頭了啊?張德容這個懵懂小孩,是什麼異客啊!”遊殷說:“你不明白,此人有方伯之器。”(封疆大吏)

更奇特的還在後面。吃完飯後,遊殷竟然要把兒子游楚託付給張既。張既自己還是個孩子,怎能受人以子相托?不敢接受,遊殷堅持。張既無法推脫,就答應了。

後來張既還真幫了遊楚一把。建安二十年(215年),已經做到雍州刺史的張既跟隨曹操征伐張魯。平定漢中後,漢興郡太守空缺,曹操問張既誰合適,張既立即推薦時任司隸河東郡蒲阪縣令的遊楚,稱讚其文武雙全。曹操同意了。張既算是沒有辜負遊殷的託付。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遊楚也是個《三國演義》裡沒有提到的優秀人才,當時已經做到縣令,沒有張既的推薦也會出人頭地,慢一點而已。後來遊楚轉任隴西郡太守,正好遇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曹魏對此完全沒有防備,(蜀)漢軍氣勢如虹,與隴西郡相鄰的天水郡、南安郡望風而降。遊楚獨撐隴西,誓不投降,發動全城百姓抵抗,一直堅持到援軍到來,驅退諸葛亮。

如果遊楚與其他郡同時投降,諸葛亮可以迅速穩定局勢,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成功截斷涼州與長安的聯絡,長安就岌岌可危了。遊楚憑一郡之力解除了危局,對保住曹魏西部的安寧立下了頭功。

諸葛亮北伐實際上就毀於遊楚之手,如果遊楚投降,三郡穩定,就可以招回魏延阻擊援軍,輪不到馬謖。

戰後,天水、南安太守均獲重罪,遊楚則因功受封為列侯,下屬官員全獲朝廷賞賜。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魏明帝曹睿特別召見遊楚。不懂宮廷禮儀的遊楚在召見中鬧了個笑話。侍中傳令其上殿時,遊楚應該回答“唯”,他不知道,大聲回答“諾”。遊楚身材矮小,但聲音卻特別響亮,他這一聲聲震屋宇,群臣忍住不敢笑,曹睿卻忍不住笑了。當然也沒為難他,而是慰勞勉勵了一番,並且同意了他留在京城擔任宮廷宿衛的請求,任其為駙馬都尉。(只是個官職,不是皇帝女婿)

遊楚是個音樂發燒友,養了一批歌伎,隨身帶著琵琶、箏、簫等樂器,高興了就來一段,活得十分瀟灑。

數年後,遊楚又回到了西北邊關,出任北地郡太守,活了七十多歲才去世,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首戰西部 初露頭角

張既出仕時,曹操還沒有統一北方,雖然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但四面強敵環伺,政權並不牢固,還需要不停地四處討伐征戰,消除強敵,擴張地盤。張既就在聽從曹操指派,四處征戰的過程中成長起來。

建安七年(202年)九月,曹操在為原來的“主公”,後來的最大政治對手袁紹服喪三個月後,大舉進攻黎陽,將袁紹已經過繼給從兄袁基的大兒子袁譚圍困。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坐守鄴城的袁尚被迫親自帶兵出救兄長。馳援黎陽前,袁尚命令幷州刺史高幹、河東太守郭援率數萬大軍從壺關西進,進攻河東,與南匈奴呼廚泉單于取平陽,同時派人聯絡馬騰、韓遂,希望與他們結盟,聯合攻擊曹操。

曹操不能分身應敵,阻擋袁軍的重擔落在了駐防關中長安的鐘繇身上,此時張既就在鍾繇身邊,領命去遊說馬騰等,成功地將馬騰等拉到曹營裡來。馬騰派兒子馬超帶兵一萬多人前去增援鍾繇。

亂軍之中,馬超部將龐德殺了郭援,事後才知道郭援是鍾繇的外甥。高幹退保幷州,呼廚泉投降。鍾繇在缺乏主力的情況下聯合馬騰等打敗了袁軍的進攻,實屬難能可貴!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從征馬超 漸成方伯

建安十年(205年),高幹降而復叛,舉幷州反曹。河內郡張晟、河東郡衛固、弘農郡張琰紛紛起兵響應,一片混亂。曹操任命張既為議郎、參鍾繇軍事,帶領西征諸將和馬騰等,合擊張晟等人,殺了張琰、衛固。

高幹亡奔荊州,想投靠劉表,在途中被上洛都尉王琰所殺,獻首於曹操,曹操封其為列侯。這本來是喜事,王琰的妻子卻嚎啕大哭,她以為王琰富貴了以後就要娶妾,會奪去王琰對自己的喜愛,也是奇葩。

張既因功被封為武始亭侯,第一次有了爵位。亭侯也挺難得,關羽那麼厲害,也只是個(漢壽)亭侯。其實這次平叛事件中,功勞最大的是另一個同樣沒在《三國演義》裡出現的曹魏名臣,也是個奇人的杜畿。

平定幷州之亂後,曹操想徵荊州,但是馬騰、韓遂等小軍閥擁兵駐紮在關中,曹操擔心會發生變故,又派張既去找馬騰等人,希望他們解散部隊,到京城去做官,以此消除後患。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馬騰最初聽從了張既的建議,不久又開始猶豫。張既擔心夜長夢多,就大張旗鼓地釋出公函到關中至鄴城的沿途各郡,要求各郡守官員郊迎,即無縫交接。弄得馬騰騎虎難下,被迫將部隊交給兒子馬超,帶著其餘家眷到鄴城。曹操任其為衛尉,實際上是人質。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不聽衛覬、高柔的勸阻,同意司隸校尉鍾繇帶兵以徵漢中張魯為名威懾關中,降服盤踞在關中的涼州小軍閥。沒想到反而刺激了這些軍閥,馬超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十方割據關中的勢力全部反叛,推舉韓遂為都督,十萬人馬屯聚潼關。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曹操悔恨之餘,親征關中,險些喪命,歷盡艱辛打敗各路勢力。馬超、韓遂逃回涼州。第二年又糾集羌人、匈奴人在涼州造反。

馬超再次興兵作亂的訊息激怒了曹操,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曹操滅馬超三族。這也是後人指責馬超不忠不孝的原因。

馬超的結局十分悽慘,家族百餘口人慘遭殺害,僅剩下從弟馬岱一人。歸降劉備後,劉備也不敢重用,表面尊重,暗地提防。馬超再也沒有往日一方雄傑的威風與豪氣,只能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地度過餘生。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張既也參加了徵關中行動,並因功升任為京兆尹,鎮守京畿。曹操建立魏國後(漢下面的公國,不是魏朝),張既任魏國尚書,出任雍州刺史。

這是曹操做的個人情,讓張既衣錦還鄉。也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不光張既,徐晃也享受過這種榮耀。

遊殷當初託付兒子時說張既有“方伯之器”(封疆大吏之意),果然言中。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平定涼州,威震邊陲

此後張既繼續在西部征戰,跟曹操徵張魯、跟曹洪攻吳蘭、跟夏侯淵討宋建、助蘇則平河西等諸多軍事活動中都立下汗馬功勞,因功由亭侯晉升為都鄉侯。(蘇則也是個《三國演義》裡沒有提到過的英雄)

張既為曹操做的最後一件事是,西北武威郡顏俊、張掖郡和鸞、酒泉郡黃華、西平郡麴演紛紛造反,互相攻打。顏俊將母親和兒子送到曹操這裡做人質,請求曹操出手相助,張既建議曹操不要出兵相救,坐山觀虎鬥,讓其互相殘殺,得到曹操採納,並果然有效。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後,設定涼州,任命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人作亂,攪得河西不得安寧,已經禪漢稱帝的曹丕認為只有張既才能安定涼州,於是將鄒岐召回,任張既為涼州刺史,負責平定叛亂,並且給了張既遇事自己做主,不必預先請示的特權。賦予帶兵將領這種特權,其實是很危險的,於此可見曹丕對張既的充分信任。

張既統兵先行,護軍夏侯儒、將軍費曜等後發。張既趕到金城郡,搶渡黃河,用計避開叛軍主力,迅速佔據武威郡。此時後發的費曜才趕到,夏侯儒還沒到。

張既不等夏侯儒,準備一鼓作氣,殲滅叛軍。設計讓參軍成公英率領一千多騎兵去挑戰叛軍數千騎兵,假裝戰敗,誘敵進入預先設下的伏擊圈,大破叛軍。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這邊平定了,那邊酒泉郡的蘇衡又造反,聯合羌人部落豪族鄰戴和丁令胡,共一萬多騎兵四處攻打。張既與已經趕到的夏侯儒帶兵平亂,蘇衡、鄰戴等投降。張既上疏在當地建造城池,修築要塞,設定烽火臺、修建糧倉屯糧,以此防備胡人。

當地西羌人害怕了,有二萬多部落前來投降。不久後西平郡麴光等殺郡守造反,張既屬下紛紛請戰平亂,張既反而不打了,認為真正作亂的就麴光那幾個人,出兵反而會讓吏民羌胡不安,被叛亂者裹挾造反,不如懸重賞緝拿麴光,其餘不問,以分離叛軍人心。果然,懸賞一出,麴光的部下就將其人頭送來了,動亂轉瞬即逝。

張既:曹魏西北邊陲的擎天柱——不為人知的三國優秀將領之一

張既鎮守西北雍、涼二州十多年,無論文治,還是武功,都可圈可點,為曹魏西部邊陲的安寧和穩固立下汗馬功勞,不失為一代英雄。

黃初四年(223年),一代英雄魂歸故里。魏文帝曹丕下詔悼念,其中對張既的評價是:“能容民畜眾,使群羌歸土,可謂國之良臣。”

此言不虛。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