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實力一般的劉邦為什麼能快速攻佔秦朝都城?

2022-01-17由 芮凡聊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在秦朝末年出現的眾多起義軍中,劉邦的實力並不是最強的,項羽的兵力就比他多,實力一般的劉邦為什麼能快速攻佔秦朝都城?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能聽取不同的意見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能聽取不同的意見,這是劉邦的一大優點。

實力一般的劉邦為什麼能快速攻佔秦朝都城?

劉邦畫像

在劉邦部隊向秦朝都城咸陽(陝西西安一帶)前進的路上,曾經被宛城的秦朝守軍阻擊(宛城在河南南陽一帶)。

宛城城池堅固,一時難以攻下,起義軍盟主楚王當初和劉邦、項羽約定:誰先打下咸陽,就封誰為王。所以劉邦急著去咸陽,但宛城易守難攻,劉邦就準備帶兵繞過宛城向西走。

這時有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

這裡我們介紹一下張良。

張良家族是戰國時期韓國的貴族,張良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韓國的宰相,本來張良可以繼承父輩的事業,可是秦國打了過來,把韓國給滅了,張良也從貴族變成了平民,所以張良從一開始就對秦朝懷有國仇家恨。

為了報仇,張良散盡家財,曾經策劃過一次暗殺秦始皇的行動。

當時秦始皇到東部來巡視,張良知道後,找來一個大力士,給他準備了一個120斤的大鐵錘,按照規定,只有皇帝的馬車用六匹馬,大臣的馬車只准用四匹馬,張良就準備到時刺殺有六匹馬的馬車。

張良摸清秦始皇的行蹤之後,和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的必經之路上,過了一會,秦始皇的車隊來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由於秦始皇被人多次偷襲過,所以防備之心很重,秦始皇讓所有的馬車都用四匹馬,這樣張良就分不出哪個車是秦始皇的。

於是張良只好賭一把,讓大力士瞄準最豪華的一輛車,把大鐵錘砸過去,一下子把那個車上的人砸死了,然後張良趕緊趁亂逃走,但其實秦始皇並不在那個車上,張良暗殺失敗。

後來反秦起義爆發,項梁擁立楚王,恢復楚國之後,張良也想恢復韓國,就去找項梁幫忙,項梁答應了他,派人找到韓國王室的後代,立為韓王,張良就去輔佐韓王,以潁川附近為地盤。

劉邦向西進攻關中,路過潁川,張良就加入了劉邦的隊伍。

劉邦打算繞過宛城的時候,張良對劉邦說:“我知道你現在急著想打進咸陽,但秦軍還有很多,如果我們不打下宛城,繞過去繼續前進,那前面路上還有秦軍擋著我們,後面宛城的秦軍可能襲擊我們的後方,那我們就危險了!”

這番話點醒了劉邦,他立即帶兵返回,把宛城重重包圍,擺出一副不打下來,誓不罷休的樣子。

正是由於劉邦能聽取不同的意見,才避免了己方被前後夾擊。

二、能夠採用靈活的策略

獲得勝利不一定全部靠武力,需要審時度勢,採用靈活的策略。

劉邦採納了張良的建議,帶兵回來包圍宛城,守城的太守一看,這下子是不可能突圍了,絕望之下,太守準備自殺,被一個叫陳恢的手下攔住了,陳恢說:“你先別急著死,我還有辦法!”

兵臨城下之際,陳恢還有什麼辦法呢?他的辦法就是:談判。

陳恢越過城牆,來到劉邦的大營,以守軍代表的身份,見到了劉邦,一場改變命運的精彩談判上演了:

首先分析當前形勢,陳恢對劉邦說:“我聽說楚王約定,誰先打進關中,就封誰為王,現在你停在這裡,包圍我們宛城,,守軍們怕投降被殺,所以都決心堅守,宛城城池堅固,你天天攻城,損失了很多士兵,如果繞過宛城前進,宛城的秦軍又會打擊你的後方,這樣你前面難以接近咸陽,後面又有宛城秦軍的威脅。”

這番話直擊劉邦的要害,劉邦也無法反駁,陳恢接著提出瞭解決方案:“你不如和我們訂盟約,招降宛城,封賞南陽太守,讓他繼續守南陽,你帶著他的部隊繼續向西,路上其他城池的官吏聽說投降有封賞後,一定不會再拼死抵抗,你就可以順利的抵達咸陽。”

陳恢的方案,有效地解決了雙方的困境,劉邦很滿意,立即招降宛城,封賞守城的太守,然後帶兵繼續向西走。

其實在秦朝的高壓政策下忍受很久了,各地守軍並不是對朝廷有多麼的忠心,只是因為怕投降後被起義軍殺死,現在一看,投降不僅不會被殺,還有封賞,沿途的守軍就不再拼死抵抗,紛紛向劉邦投降,劉邦順利的接近了關中。

隨著劉邦大軍的步步逼近,秦朝的實際掌權者趙高慌了,為了自保,趙高除掉秦二世,派人去和劉邦談判,想和劉邦分割關中的土地,各自為王,劉邦不聽他的,繼續進攻,打敗了咸陽附近秦軍的抵抗

趙高看和談不成,就立秦二世的侄子子嬰為秦王,想把罪責都推到他身上,自己乘機逃跑。

但是子嬰不像秦二世那麼好糊弄,他暗中準備,突然發動政變,殺死了趙高,等政變結束,子嬰把皇位坐穩的時候,劉邦的部隊已經到了霸上,到了咸陽門口了

這時子嬰已經無力抵抗,只能向劉邦的部隊投降,以前稱霸天下的秦國,就這樣被亭長出身的劉邦給滅掉了。

三、為人寬容,善於管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的人才能贏得更多人的支援。

活捉子嬰後,有的將領建議殺了他,這就屬於感性上的洩憤了,項羽會這麼做,劉邦不會,劉邦是理性的人。

劉邦就說:“當初楚王派我進攻咸陽,就是考慮到我比較寬容,而且殺死投降的人也不吉利’劉邦沒有殺秦王子嬰,而是把他交給官吏看守,這樣做無疑是正確的,當時秦人剛剛投降,人心不穩,如果一來就把秦王殺死,只會製造恐慌,增加管理的難度。”

秦朝皇宮富麗堂皇,劉邦看了也歎為觀止,想進去住幾天,被張良勸住了,敏感地點不能落人口實啊,劉邦帶兵退到霸上駐守,然後為了穩定人心,表明態度,請秦國的父老豪傑們來開了個會

會上劉邦說:“大家在秦朝的嚴刑峻法下已經受苦很久了,稍微說點和朝廷不一致的話就會被定為誹謗,然後被滅族,這樣的日子過去了,我們和諸侯之前有約定,誰先打下咸陽誰就在關中稱王,所以我應該在關中稱王,秦朝的嚴刑峻法全部廢除,新的法律只有三條:殺人者死,傷人和偷竊按嚴重程度受罰。”

這就是約法三章這個成語的來歷,這個新的規定傳開之後,秦國人都很高興,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忍受多種嚴刑峻法,生活在恐懼之中了,劉邦的這一舉動讓秦人很感激,都支援他在關中稱王

這時有人就對劉邦說:關中地理位置好,易守難攻,現在聽說項羽正帶兵向關中前進,如果他來了,關中恐怕就不是你的了,應該派兵守住函谷關,擋住項羽,然後自己在關中招兵買馬,壯大實力

劉邦覺得有道理,就照這個方案去辦,派兵守在了函谷關,那麼劉邦能否阻止項羽入關呢?我們下回再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