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八百諸侯國”是什麼?為何能推翻一個500年的強盛王朝?

2022-01-16由 靜說歷史 發表于 歷史

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段時期的主角先後為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他們都是一眾諸侯國家中的佼佼者,但很容易被後人認為只有這寥寥數個諸侯國爭奪天下,實則不然,這幾位是參與爭霸的最具代表性的幾大人物,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這幾位諸侯王,還有後期的七大戰國,齊楚秦燕趙魏韓,最終秦國一統六國,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

當初周王室衰微之時,進入春秋時期,那時差不多有170個政治實體,但在周滅商朝之際,武王帶著八百諸侯伐紂,甚至根據史書記載不止八百諸侯,只不過最後選擇依附周武王的諸侯有八百個。

春秋時期的數十個諸侯最終鬥得只剩下七個大國,那麼曾經的八百諸侯是如何鬥得只剩下一百餘個呢?而且這八百諸侯可是比歷朝歷代的皇室王爺都多的多,這樣數量上的統治階級倒是可以比得上郡縣制了,整個中原地區的地方需要朝廷派出一眾官員以達到面面俱到的程度,另外周武王當年伐紂的軍隊總人數也就三萬到五萬左右,根本沒有後世的數十萬乃至百萬軍隊,這與當時的社會人口數目限制有關,那麼這八百諸侯的具體實力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程度呢?

“八百諸侯國”是什麼?為何能推翻一個500年的強盛王朝?

當時絕大部分的軍隊仍是被商朝把持著,比如在牧野之戰中,紂王帝辛聽說姬發前來,發兵七十萬抵禦,但這七十萬軍隊太過龐大,與當時人口比例不符,其實紂王的軍隊都是臨時拉來的奴隸俘虜湊數,看似人多,實則一到了戰場上就潰不成軍,他們更加期盼的還是周武王能夠趕快攻入,很快周武王帶著參加會盟者的四千輛戰車在牧野之戰中大獲全勝。為何會有如此多的諸侯國支援周武王呢?

要將這八百諸侯說清的話,那就得提到夏商周時期的部落制度,並非為後世的宗族家庭制,當時大大小小的部落不計其數,有可能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舉起在一起就能稱之為群落,經過數年的發展後,就有了部落,再推出一位部落的領袖,也就是諸侯。既然有這麼多的部落,自然就會有強弱之分,周朝一開始就是從較大的周部落發展起來的,那時的商部落已經先人一步成為了所有部落名義上的領導者,也就是天子。

“八百諸侯國”是什麼?為何能推翻一個500年的強盛王朝?

由此可見八百諸侯的勢力並不是很大,基本上只是個小部落,只是一旦有了王朝,那麼他們怎麼也得被稱為國家,這樣統治者才覺得有統治整個天下的感覺,所以各個部落就逐漸變成了諸侯國。這時的諸侯國壓根沒有春秋時期的諸侯手握重兵,威風八面,但有如此多的諸侯國反商的話,至少可以證明周武王伐紂是民心所向,而非私心篡權。現在看來,八百諸侯的實力加起來也並不是很大,可為何他們就能推翻商朝的統治呢?更何況還有保持中立和支援商朝的諸侯國。

“八百諸侯國”是什麼?為何能推翻一個500年的強盛王朝?

世人大多認為商紂王荒淫無道,暴虐不仁,天怒人怨,這才導致商朝滅亡,其實殷商的衰弱從商王帝乙這一任就開始了,已經發展了五百年的商朝內裡腐敗不堪,這是古代每一個大國的必經之路,沒有哪一個王朝能夠延續萬世。同時周邊的部族都在發展勢力,隱隱有反叛之勢,等到帝辛即位之時,商朝已經沒落了,不可挽救,史書上的他並沒有小說中的過分,國家滅亡絕非由他一手促成,牧野之戰中只有他一人抵禦,他的兩個哥哥同樣作為商朝王室,因為不滿帝辛破壞了嫡長繼承製,他們並不支援小弟的統治,所以沒有奮力抵抗。

另外殷商為東夷之民,東夷之中也分著許多部族,發展強大後,為了爭奪權力,內部先互相打了起來,日後周朝實現了改朝換代,東夷人仍然在發動戰爭,有這樣一顆定時炸彈,也難怪商軍無法抵禦周軍。周人發展多年,他們早就收服了許多部落,只等有朝一日徹底起兵造反,果然潰敗的商朝毫無反擊之力。

“八百諸侯國”是什麼?為何能推翻一個500年的強盛王朝?

周朝雖建立了,但數量較多的諸侯國仍然在暗中發展勢力,尤其是土地和軍隊方面,這時的他們可不是當年的部落了,而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只不過這國家也有強弱之分。此時周王室想要施行強權統治,施行自治的諸侯國自然不會同意,各諸侯國擁軍自立,只等有一日能夠打破這個微妙的平衡,也就是周王室徹底消失,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諸侯們意識到天下很快就變了,如此他們就能進行激烈爭霸天下。

其實到了周朝末年之時,曾經風光無限的八百諸侯早已所剩無幾,有的被強國兼併,有的則是被異族攻破,但僅寥寥數個國家也足夠在春秋戰國時期攪得風雲動盪,讓世人見證古代驚心動魄的權謀與戰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