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2022-01-15由 平昌老夏 發表于 歷史

說起三國這段歷史,給人的感覺總是風雲激盪,英雄輩出。這主要是受《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明清以後,這部小說基本上家喻戶曉。當然,這在在很大程度上,傳播了三國文化。其影響力甚至遠播整個東南亞。很多人對三國的認知,也正是從這裡來的。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四大名著之一

今天不談其他,只說我們大多數三國迷的偶像,諸葛孔明。

他其實沒有那麼神。個人覺得他是一個優秀的國家管理者和政治家,有很強的人格魅力,在蜀漢威望很高。但他在軍事上,絕非是小說中的那麼足智多謀,出神入化。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諸葛孔明

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很厲害嗎?

諸葛亮26歲之前,一直住在南陽,沒有涉足政壇。在天下群雄逐鹿,形式不明的情況下,他就能看出日後的三分天下,確實厲害,但並不是什麼曠世奇才。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諸葛亮所處南陽,(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襄陽),地處中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資訊暢通。再加上他的朋友圈,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這些人久歷天下,他們又經常在一起交流談論。同時諸葛亮還具備敏銳的洞察和分析能力,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也是情理之中。這就好比現在的專家學者,分析國際時事熱點的走向,往往也能預判得八九不離十。就像股市高手能精準預測股票的漲跌是一個道理。由此可見,名揚千古的隆中對,似乎也就沒那麼玄了。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南陽臥龍崗

赤壁之功,力挫曹魏?

赤壁鏖戰,可以負責任的說,全靠東吳舉國拒敵。大戰的指揮核心也是周瑜無疑。你所熟悉的草船借箭,借東風這些橋段,對不起,那都是小說演繹杜撰的。當時劉備剛打了敗仗,一路逃到江夏。缺兵少糧,元氣大傷。根本無力對抗曹魏。要說諸葛亮也不是沒有功勞,對於蜀漢來說,諸葛亮憑藉自己的傑出外交能力,成功的把曹魏對自己的進攻引向了東吳,並且說服東吳聯和蜀漢,共同抗曹。這樣一來,既保全了蜀漢自己,又消耗了東吳。一仗下來,曹操和孫權的力量都削弱了,劉備則乘機擴充地盤,迅速壯大。

所以赤壁大戰,對於蜀漢來說,諸葛亮是有大功的。而對於整個戰役來說,諸葛亮是並無大的實際軍事功勞的。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赤壁古戰場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赤壁之戰總指揮 周瑜

空城退敵?

別傻了,那是純屬虛構。用邏輯思維一分析便知:司馬懿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面對城門大開,居然被你彈一段古箏就嚇跑了?這在現實中可能嗎?要知道,幾十萬人馬,別說城門大開,就算是你城門緊閉,嚴陣以待。司馬懿用人往上堆,都是有機會給你拿下的。再說,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在城下能聽見嗎?幾十萬人,嘈雜喧囂,除非他是順風耳。由此分析,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多奇謀妙計。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彈琴焉能空城退敵

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以弱勝強,震懾敵膽?

其實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要目的和動力:一是報劉備的知遇之恩,二是實現自己匡扶漢室的個人夙願。他在政治策略上表達為:與其偏安西南一隅,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北伐曹魏。先不說,諸葛亮策略的對錯。至少在當時的蜀漢朝廷,反對他連年用兵北伐的人是很多的。這些士大夫認為,蜀地國弱民窮,道路不通,而曹魏勢大,兵強馬壯,一時難以撼動。連年征戰只會加快蜀國的衰落。現在看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魏蜀吳三國中,蜀國最先滅亡。而東吳卻憑藉在外交上與曹魏修好,在地理上利用長江天險,比蜀國多堅持了17年。甚至直到曹魏都被司馬氏的西晉取代了,東吳都還挺著。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成都武侯祠

話說回來,那麼諸葛亮六次北伐的結果如何呢?眾所周知,全部失敗。這也才有了後來杜甫的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嘆惜。

正史給諸葛亮的評價

陳壽是正史《三國志》的作者,他生活在西晉初年與三國這段歷史比較近,可信度應該是相對比較高的。他給諸葛亮的評價是這樣的:“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由此可見,諸葛亮善於治國治軍是實。善於排兵佈陣,攻城掠地是虛。他之所以能流芳百世,還有個很大的因素:就是他的“忠”,諸葛亮不光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兒子孫子也都同樣是忠君愛國。可以說諸葛氏祖孫三代都為了匡扶劉氏一族,竭盡全力,血灑疆場。

對不起!諸葛亮真的沒有那麼神,這幾點分析足以說明了

後世對諸葛亮至高無上的推崇

而這種千秋忠義和愛國情懷,歷來被古今所推崇。也許正是這些因素,才有了今天大家心目中所熟悉的諸葛孔明吧。

(不喜勿噴,侵權必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