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奪門之變的背後不只是爭皇位,本質是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大內鬥

2022-01-12由 李老師歷史課 發表于 歷史

奪門之變,是明朝中期一次重要的宮廷政變,當時,明代宗朱祁鈺病重,徐有貞、石亨等一批陰謀家趁機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辟登基。於是,明代宗朱祁鈺被囚禁至死,一代名臣于謙也被冤殺!其實這場看似皇位之爭的宮廷政變,潛伏著很多不為人所知的重要因素。

奪門之變的背後不只是爭皇位,本質是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大內鬥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

首先,從策劃奪門之變的主要成員來看,居然大部分都是武將,被後世認為是主謀的文臣徐有貞其實是石亨臨時拉來湊數的!

石亨可以說是政變集團的第一發起人,由於他是明代宗朱祁鈺的寵臣,因此他第一時間得知了朱祁鈺的病情,眼看皇帝行將不豫石亨起了心思。他決定搞一把政治投機,朱祁鈺沒有子嗣,而朝臣們正因為儲君問題吵得不可開交,一部分朝臣支援襄王之子入承大統,另一部分朝臣主張復立沂王朱見深為太子。石亨深知自己作為一員武將,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冊立皇太子的重要會議,如果想得到擁立之功,那麼就得劍出偏鋒,他直接選擇擁立“前任皇帝”朱祁鎮復辟。

奪門之變的背後不只是爭皇位,本質是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大內鬥

大將軍石亨

石亨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眾多武將的支援,比如名將張玉之子張軏張輗兄弟、宦官曹吉祥、老將王驥等等都十分支援石亨的計劃。石亨此舉一呼百應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武將集團蓄謀已久的計劃——從文官們手裡把軍權奪回來!

明朝建國初期對於軍權十分重視,明太祖朱元璋採用軍制跟宋朝差不多,軍權由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兩個機構共同管理,文官集團掌握的兵部有調兵之權卻無統兵之權,武將集團掌握的五軍都督府有統兵之權卻無調兵之權,二者相互制約共同聽命於皇帝。看似很合理,雙方地位均等共同完成軍事行動,可是現實實行起來並非如此!

奪門之變的背後不只是爭皇位,本質是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大內鬥

明代宗朱祁鈺

兵部的所謂調兵之權其實是跟皇帝共有的,這種情況下,就看皇帝的軍事水平過不過關了!朱元璋朱棣的軍事水準很強,他們不需要兵部直接就跟領兵打仗的五軍都督府對接了,這樣一來就導致武將集團勢力迅速坐大,而文官掌握的兵部基本上淪為了一個記錄戰功資料、發委任狀之類的閒衙冷曹!

明太祖初年,五軍都督府的將領們大都是開國功臣,但是經過“胡藍之案”和靖難之役後,開國將領們基本都退出了歷史舞臺。與此同時,靖難功臣集團填補了這些人留下的空缺,比如張玉家族、朱能家族等等大都是五軍都督府的高層,這些人與皇室的關係是文官集團所不能比擬的,因此看似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平級,可是真實的情況是,兵部在五軍都督府面前根本沒有任何威懾力可言!

奪門之變的背後不只是爭皇位,本質是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大內鬥

靖難之役

例如正統年間,有一次,兵部尚書鄺野向掌管五軍都督府事務的吳克忠要一些軍籍資料,可是吳將軍一句話直接把鄺尚書給懟了回去,吳克忠說必須有聖旨才行。鄺野連連致歉,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越權了,軍籍是五軍都督府掌管的,兵部不可以染指。從這件事兒上就能看出,武將的地位其實是遠遠高於文臣的,五軍都督府對軍權的把控基本上讓兵部難以望其項背!

五軍都督府碾壓兵部的這種情況到了仁宣年間稍微有了一點改善,到了明英宗年間,一個突發事件土木堡事變直接讓這種局面出現了反轉。兵部的權力瞬間飆升,五軍都督府開始走向了衰落,因為在土木堡事變中,大批五軍都督府高階將領戰死,光是都督、都督同知級別的將領都死了十幾個,武將首領英國公張輔死了,掌管五軍都督府的成國公朱勇也死了,武將集團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奪門之變的背後不只是爭皇位,本質是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大內鬥

土木堡之變

​在稍後發生的北京保衛戰中,五軍都督府也因此無法承擔起領導保衛戰的重任,命運的天平倒向了文官集團掌握的兵部一方,兵部尚書于謙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在於謙的領導下,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在此期間,軍權也完成了從五軍都督府到兵部的交接過程,五軍都督府的軍隊管理權、指揮作戰權全都轉移到了兵部的手上,加上兵部原本就有的軍政大權,文官掌握的兵部從此徹底把軍權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奪門之變的背後不只是爭皇位,本質是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大內鬥

于謙

從此文官集團的地位迅速攀升,文官領兵的制度也逐漸成為主流,武將集團開始了沒落,石亨和張氏兄弟,宦官曹吉祥都是這場軍事大變革之下的失意者,因此他們利用了明代宗病重的關鍵時刻,企圖用宮廷政變的方式再次把軍權從文官們的手裡奪回來!徐有貞雖說也是文官,但他不甘久居人下因此也加入到了石亨的陣營中,做起了武將攻擊文臣的大軍師。

奪門之變後,武將集團的計劃得逞了,文官集團的代表于謙、王文也都被殺了。石亨被明英宗封為忠國公手握軍權,徐有貞接任兵部尚書,張氏兄弟也都加官進爵,曹吉祥總督三大營,一時間武將集團似乎再次把軍權奪了回來。

奪門之變的背後不只是爭皇位,本質是大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大內鬥

兵部尚書于謙

可惜,武將集團太不爭氣了!先是徐有貞被石亨、曹吉祥聯合陷害,被貶出京城;稍後又是石亨驕橫跋扈,被明英宗設計除掉;最後是曹吉祥,這個宦官竟然想做中國第一個太監皇帝,並且發動兵變最終也被剿滅,武將集團也因這一系列事件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最終,還是文官掌握了大明的軍權,于謙雖然死了,但是他創立的制度卻一直施行了下來。文官領兵確實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如果帶兵的都是武將那麼不久之後就會天下大亂,比如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五代十國。都說于謙是給大明續命兩百年的一代豪傑,其實他給大明續命並不是打贏了一場北京保衛戰,而是給大明換了一套軍事制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