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皇親國舅長孫無忌

2022-01-01由 自由空間—吳 發表于 歷史

皇親國舅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像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無忌貴戚好學,該博文史,性通悟,有籌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少與太宗友善”,長孫無忌不僅和李世民關係良好,而且妹妹也嫁給了李世民;李淵起兵時長孫無忌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李世民幕府參與決策的重要成員之一,尤其是在促成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長孫無忌功勳卓著。

隋朝末年,李淵起兵反隋,建立唐朝。長孫無忌追隨李淵,輔佐秦王李世民東征西討,建功立業,因為李世民戰功赫赫,逐步就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於是兄弟二人,關係非常緊張。大家都知道,皇位之爭,是你死我活,勝者為王,敗者寇,絕對容不得半點仁慈。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世民很糾結,他身邊的長孫無忌,卻看得清楚,覺得形勢越來越對李世民不利。不當機立斷,將來必定人頭落地!

李世民手下還有一位謀士,房玄齡,也和長孫無忌看法一致。長孫無忌向李世民坦誠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李世民當時很糾結,聽了長孫無忌的話,沉默了。

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已有覺察,便用計讓李淵把房玄齡、杜如晦兩人調到了外地,因為這兩個人是李世民最得力的謀臣,沒有這兩人的謀劃,可以說李世民在這場鬥爭中就沒有勝算的可能。

李世民從沉默中變成了焦慮,不知如何是好。長孫無忌剖析了當前的局勢,他說:很明顯,皇上把房玄齡和杜如晦貶出了京城,是對秦王起了疑心,如今你不殺你兄弟,皇帝也得殺了你。李世民驚出了一身泠汗,立即下定了發動政變的決心。

皇親國舅長孫無忌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給長孫無忌一個艱鉅任務,暗暗將被李淵貶到外地的房、杜二人接回了京城。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任務,畢竟把房杜二人貶到外地雖然是太子一行人在背後吹風所致,但命令卻是李淵下的,違抗皇命是殺頭之罪。

長孫無忌從各種危機中,看清楚了與其如何都是死局,不如冒著風險,勇敢一搏,絕處逢生,重新把握命運。所以他沒有畏懼,神不知鬼不覺的就把任務完成了,平安把房、杜二人帶回京城。

有這二人助力,李世民迅速開展了絕地反擊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取得了儲位之爭的最終勝利。

在李世民步步驚心的奪權、上位的登帝傳奇中,大舅子長孫無忌,可以說是李世民,運籌帷幄的貼身高參,是主要的參與者與策劃人,推動了貞觀時代的誕生。

皇親國舅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不居功,李世民對他更加信任

當時,能把學識、眼界、智慧、格局、勇氣、權謀、集於一身的人並不多。但是長孫無忌卻是全部擁有的一位。並且,除了這些,他還有一個更大的優點,居功不自傲。

唐太宗李世民屢次為長孫無忌加官進爵,長孫無忌每次都是推拒。因為他和自己的妹妹都看透了一個道理,功高震主,容易讓君王猜忌,想要贏得君王更多地信任,就要保持低調。

因為長孫無忌不居功,李世民對他更加信任,連自己的臥室都讓長孫無忌自由出入。後來唐太宗又拜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無忌擔心富貴至極會帶來災禍,一再懇請辭去相位,長孫皇后也極力勸說。唐太宗沒辦法,只得改任長孫無忌為一品文官。

不久就有人進諫李世民,說長孫無忌的權勢過大。幸虧長孫無忌有先見之明,也才讓唐太宗對這種說法毫不隱瞞,不但把密奏拿給長孫無忌看,還很明確的把大臣召集起來,表明自己的信任。

貞觀七年,唐太宗冊拜長孫無忌為司空。長孫無忌上表推辭,被駁回後,又透過高士廉再次提出請求,認為以外戚擔任三公,會讓大臣們認為這是皇帝私下把官職給自己的親戚。唐太宗解釋說授官是以才德為標準,讓長孫不要在意。但長孫無忌還是堅決的上書辭讓。

這樣推來推去,竟然觸動了唐太宗的情感深處,寫下了這樣一道批覆:“我當秦王的時候,你是我的心腹,我是因為你才有了今天的皇位,你是憑藉自己的才幹,擔任了三公的職位,千萬可不要再推辭了。”還寫洋洋灑灑的寫一篇讚頌長孫的《威鳳賦》,深情回憶了他們的青春歲月。

基於這種情感,貞觀十一年,唐太宗又封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十四位曾經追隨他的功臣為世襲刺史。長孫無忌被封為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長孫無忌,並沒有接受這種恩典,反而上書勸諫實行分封有害無益等同流放。唐太宗嘆息一聲說:“分封,是我的誓言,是想讓你們世代享受榮華,既然你們不喜歡,那就算了。”

後來,李世民執意在貞觀十六年,拜長孫無忌為司徒。又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長孫無忌則位列第一。

皇親國舅長孫無忌

凌煙閣功臣畫像長孫無忌位列第一

很多人面對誘惑會動搖,會腐敗,但長孫無忌卻謹言慎行,居安思危。最終贏得了李世民的完全信任。

我是@自由空間-吳,#古今傳承# 每週更新,謝謝您關注、支援、點贊、評論、轉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