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崇明島的舊民俗(四)

2021-12-27由 小島百姓 發表于 歷史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風舊俗不斷變化。

崇明島初露水面於唐代,(開始位於江陰一帶),後不斷遷塌淤合,大體上,西塌東漲,不斷東移,也不斷壯大,最後在清代,在現在的位置基本穩定下來。

崇明島的最初的先民是長江上的漁民和江浙一帶的鹽民;之後,是江南一帶的農民為主體的移民,據說是從句容到常熟間的農戶,受當地富戶僱傭,前來崇明島開墾,慢慢地,定居下來。所以,崇明島上的習俗,大體上和江南吳方言區的有些類似。

筆者是70後,很小的時候生活在崇明島上的農村,對於那些崇明習俗,也不陌生。

前幾天,在島上,回鄉路上,路過園藝展覽館,看到一些展示的畫片,勾起了舊日的回憶。

前幾天,有位網友提醒我,說,這些圖原創者是海門的鬱異人先生,他創作了《江海民俗風情百圖》。我網上查了一下,的確如此。我仔細看了這百圖發現,鬱先生的百圖基本也是崇明的風俗,不過,少數也有不一樣,或者稱謂不一樣。我這裡講的是我所知道的崇明民俗。

歷史上,崇明和啟東海門大部都是長江上的沙洲,起起落落,浮浮沉沉,不過,由於長江水文的變化,海門和啟東先後連線上了北方大陸。先民們先後上沙洲開墾拓荒。開發順序,大體上,先崇明,後啟海。所以三地民俗相同,語言相同,婚喪嫁娶互通。崇明本地說法,崇明東部稱為下沙,西部稱為上沙,啟東(呂四除外)稱為北沙。

我到過啟東多次,海門也去過。就我而言,我覺得,崇明西部方言和啟東海門方言基本一致,和崇明東部方言略有差異。(崇啟海方言又稱沙地話,為吳語分支,三地方言基本一致,大概只有崇啟海人才能分辨出其中細小的差異)

(接上期)

崇明島的舊民俗(四)

我的記憶裡,在崇明,除了如圖所示,截斷溝渠,拉網捕魚的方法外,還有一種方法,稱為“洘溝”。具體方法是,先截斷溝渠,然後,用抽水機把水抽乾(如果溝渠小,水淺的話,人力舀幹水),魚兒就躺在泥漿裡,一抓一個準。

這個活動一般是在冬季農閒時。當年家家戶戶條件都很差,有魚上桌,也是高興的事。

崇明島的舊民俗(四)

還有一種捕魚(包括王八、螃蟹、貝殼類)方法,就是穿上皮衣下水。我現在不記得,是我自家宅上(即村裡),或是外婆宅上,有一位長輩,家裡就有一套皮衣,應該是舊的,上面有補丁(就是像腳踏車輪胎上的那種補丁),有時候,看到他穿著皮衣,拎著桶,下水去摸魚。當時覺得穿著著皮衣下水,很好玩。現在想想,冬天下水,那個苦滋味,有誰知道?!

崇明島的舊民俗(四)

我依稀記得,當時還是生產隊時代,捕魚上來後,生產隊裡統一堆放在打穀場上,按戶數,按魚的大小,分攤編號後,每戶出一人抓鬮分魚。當年也沒有冰箱,除了嗮魚乾,就是及時吃掉。

80年代,我父親在某單位上班。他們那裡有個優勢,會收到大量海魚,有時候會分發一些給員工。我家和父親單位直線距離100米。所以,有時候,父親出差不在家,單位裡就會來人在我家樓下大喊:“某某家屬,分魚了,快來拿走”,一般,跑腿的,都是我乾的,我會回問一句:“大籃還是小籃”。如果是大籃的話,我還得拉上母親一起去,原因也簡單,我拿不動。單位辦公樓前空地上,也是這樣一攤一攤擺放好。

現在,我家已經搬離,那個辦公樓還在,不過那個單位早已經被合併,撤銷了。

崇明島的舊民俗(四)

我在之前曾說過,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然後隨父母到外地收穫了一段時間,再後來,搬回小島,在一港口小鎮上居住,離農村老家幾十裡地。

當時,回農村老宅的方法有兩種,父親騎腳踏車,我坐在前樑上,母親抱著妹妹坐在後座上。還有一種,就是公交車。不過,好像是85年之前,島上公交線路很少。當年,我們是乘坐“堡前線”,到 “北四滧” 站或者 “渡港” 站下車,然後,再邁開腿走回家,路途遙遠,所以,我是十分不願意的。

在車站上,總有一些攬客的黑車“司機”,不過,他們的座駕就是腳踏車。我們當地把這個行當稱為 “踏尼等車”,“尼等” 就是 “二等” 之意,估計 “頭等車” 是指 “烏龜車”,當年的計程車,為三輪的小機動車。我記得,我家從來沒有叫過 “尼等車”,更別提 “烏龜車” 了,原因也簡單,窮。

我80年代末參加工作,在一鄉村學校任教。當時,老師收入真是低。學校裡有幾位老師,在課餘時間裡,也在偷偷 “踏尼等車”,不過,已經不是用腳踏車了,是用幸福250摩托車或幸福125摩托車,這兩者,可是一代神車,上海易初出品。那幾位老師,他們一般在堡鎮北港攬客,因為那是崇明島通往啟東的港口,那個港口的位置有些尷尬,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公交又少。所以,攬客的收入還不錯,弄得我也心癢癢,曾想買一輛摩托車去攬客。

崇明島的舊民俗(四)

我家老宅前有條河,從鎮上彎彎地向東而來。我印象裡看到過兩三次縴夫拉船而來。因為岸邊有樹,所以他們站在水裡岸腳邊拉縴,很是辛苦。之後,大概是河流水淺,人民公社在1970年代中後期,組織另開新河,與此同時,機動船也多了,一般都是水泥船體,後掛機槳。拉縴,(表演性質的除外)就再也沒有見到過了。

我是看圖寫回憶。但因我少小離鄉(指離開農村),或許記憶有誤,還請大家指出。

也希望大家能提供素材。可在評論區留言,也可私信。

上述圖片,均為鬱異人先生所作。

往期回看:

崇明的舊民俗(一)

崇明的舊民俗(二)

崇明的舊民俗(三)

(待續)

我是小島百姓,熱愛生活,對身邊的人、物、景,對大江南北的人、物、景,對天南海北的人、物、景都感興趣。我會把我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呈現給大家。

對我的作品感興趣的朋友,請點選 “關注”、 “收藏” 並 “轉發” 吧!我會不定期更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