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蜀漢終結者鄧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2021-12-26由 圍爐品茗人 發表于 歷史

鄧艾,是三國後期名將,他文武雙全,軍政雙優,是三國後期曹魏消滅蜀漢的關鍵人物。但是這樣一位優秀將領卻在滅蜀後不久就死於內鬥,的確令人惋惜!

蜀漢終結者鄧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鄧艾

背景一:滅蜀之戰前鄧艾的人生經歷

鄧艾出身南陽新野,據說是南陽當地的大族,但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鄧艾一家和其他許多南陽新野人一樣被攻佔荊州的曹操強行遷往汝南作屯田民。這在當時三國軍閥混戰時期很常見,畢竟大家都在爭奪人口。

剛到汝南屯田的鄧艾,因為年幼被安排去放牛,但是因為家族和母親的支援,他仍堅持學習,後來因為有才學被推薦為典農校尉學士(類似縣級後備人才),但是當時的典農校尉覺得鄧艾有口吃的毛病,不能擔當重任,於是讓他做了管理稻草的小吏。雖然職務低微,但是鄧艾用心辦事之餘,學習不倦,尤其喜好軍事,經常在山川之間指點江山,安排軍營戰陣(當然都是想象)即使被人嘲笑也不改變,看來成功的人都是如此的執著!

職務低微又有口吃的鄧艾平平淡淡地在屯田的地方當著小吏,二十年時間也才混到典農功曹,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鄧艾的一生,一次他被安排去洛陽彙報工作(用險惡一點的想法,安排口吃的人去洛陽彙報工作,是否是上級或同僚想害他呢?),結果誰也沒想到口吃的鄧艾因為這次彙報被當時的曹魏太尉司馬懿看中,發現了鄧艾才華的司馬懿當即將鄧艾調到自己的太尉府,成為了他的幕僚秘書,後來任職尚書郎。也正因此鄧艾對司馬一家非常忠誠,在後來的高平陵政變和司馬氏父子的歷次平叛和打擊政敵的行動中,鄧艾都是堅決站隊司馬家族。在鄧艾的心中肯定早已經不把自己當作曹魏的臣子了。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鄧艾出任參徵西軍事,後轉任南安太守,正式出任軍事將領,並在曹魏西線與蜀漢政權作戰。早年就潛心學習軍事的鄧艾很快成為曹魏西線的重要將領,並逐步成為蜀漢大將姜維的勁敵,雙方多次交戰,總體而言姜維沒佔到多少便宜,還幾次被鄧艾擊敗或擊退。直至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曹魏發起滅蜀之戰前,鄧艾已經領兵二十年,也已成為和姜維並稱的三國後期名將。

蜀漢終結者鄧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司馬昭

背景二:魏滅蜀之戰的背景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開始發動滅蜀之戰。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是:

魏國朝政完全由司馬昭掌控,反對勢力已基本消滅,而且國土面積和人口的優勢,再加上司馬氏父子在曹魏的基礎上透過屯田和

修養生息

,國力已經大大超出蜀、吳兩國。而司馬昭在公元260年弒殺了魏帝曹髦,也希望取得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為自己進一步鞏固權利和篡權奪位增加聲望。

蜀國則因為連年的伐魏戰爭導致國力枯竭,再加上黃浩弄權,國政衰敗。262年姜維又因伐魏失敗,加之和黃皓的矛盾徹底激化不敢回成都,不得已率兵到沓中屯田,蜀國出現明顯的內外失和。

吳國在孫權死後,繼位的孫亮年幼,先後有諸葛恪、孫峻和孫綝等權臣把持朝政,甚至孫綝還廢掉吳帝孫亮改立孫休。孫休繼位依靠張步、丁奉等老臣又誅殺了孫綝。連續的內亂也導致吳國國力下降。

在這樣的背景下,司馬昭決心發動對蜀國的滅國戰爭,期望透過消滅蜀國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聲望和增加司馬家族篡位的資本,同時佔據蜀國後也可順江而下吞併東吳一統天下。

蜀漢終結者鄧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魏滅蜀之戰

後三國時代最精彩的一場戰爭

因為是魏蜀之間的滅國級別的戰爭,雙方都是精銳盡出,名將雲集。這一戰雖然曹魏準備充分,實力上也佔據較大優勢,但是這絕不是一場碾壓性質的戰爭!

戰爭開始階段:魏國兵分三路,西路軍由鄧艾統領三萬人,主攻屯田沓中的姜維,目的是拖住蜀軍的主心骨姜維,等待另一路友軍合圍姜維,另一方面也為鍾會的進攻創造條件。中路軍由諸葛緒統領三萬人,直插姜維的後路,準備截斷姜維部隊的退路,合圍殲滅姜維之餘,防止姜維回援漢中。東路軍則是由鍾會統領的魏軍主力十餘萬人,又再分三路進攻漢中。蜀軍姜維得知曹魏進攻的訊息,立即準備回援漢中,同時命令漢中的守將放棄外圍據點,集中兵力在樂城、漢城和陽安關口(即陽平關)一線進行防禦。同時劉禪也安排了廖化、張翼等人領兵支援姜維和漢中的守將。

戰爭的第一階段:姜維在沓中被鄧艾的西路軍三面圍攻,且戰且退,姜維一心要擺脫鄧艾的糾纏,但是鄧艾一路緊追不放。此時曹魏諸葛緒的中路軍已經逼近姜維回援的要道橋頭,如果諸葛緒成功佔領橋頭,姜維不僅難以回援漢中,自己都可能陷入鄧艾和諸葛緒的前後夾擊。同時蜀漢的漢中守將因為內部矛盾導致陽安關城失守,鍾會獲得了進攻四川的通道,於是留下部分兵力圍困樂城和漢城的蜀軍,親率主力直撲劍閣。

從魏軍開始發起進攻,到漢中的大部分據點失守,鍾會率軍長驅直入逼近劍閣,可以說魏軍在第一階段非常成功的實施了戰前的計劃,也基本達到了戰略目的。蜀軍形勢極其被動,蜀軍統帥姜維還在沓中回撤的路上,隨時可能被合圍,漢中基本失守,劍閣成為整個戰局的關鍵,如果劍閣失守,曹魏大軍就將進入四川腹地,攻陷成都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戰爭的第二階段:姜維不愧為名將,將整個戰局形勢扭轉,盤活蜀漢這局死棋就是靠姜維精彩的戰術指揮。從沓中且戰且退的姜維一心回援漢中,與鄧艾的追兵拉開一段距離後,他首先要面對的是諸葛緒極可能要比他搶先佔領橋頭,如果那樣的話他將腹背受敵。姜維沒有盲目的向橋頭撤退,而是向諸葛緒的後方運動,做出切斷諸葛緒後路的樣子,諸葛緒的能力顯然和姜維、鄧艾、鍾會等其他統兵的將領差一個檔次。瞬間就被姜維的佯動欺騙,嚇得命令部隊掉頭後撤三十里。姜維立刻命令部隊強行軍搶先透過橋頭,發現上當的諸葛緒已經比姜維差了一天的路程。姜維的這次漂亮的戰術指揮,不僅順利使自己率領的部隊擺脫了險境同時也使自己回援漢中和指揮主戰場作戰有了極大的可能性。隨後姜維探知漢中極可能已經失守,鍾會的大軍已經長驅直入準備進攻劍閣。姜維當機立斷也迅速南下,與廖化、張翼等援軍會合後退守劍閣。

這一階段戰爭幾乎就是姜維的個人表演。退守劍閣後,鍾會統領的大軍根本毫無辦法,面對由姜維指揮的天險,鍾會也心生畏懼,甚至已經萌生了退兵的打算。本來岌岌可危的蜀軍和蜀漢政權終於將戰局穩定下來,按常理來說劍閣不失守,曹魏就滅不了蜀國,勞師遠征的魏軍極有可能要無奈的退兵,到時漢中是否能奪回也還在兩可之間。

戰爭的第三階段:眼看戰局僵持,普通的軍事將領或許就沒有辦法打破常規只能無奈接受退兵的結果。但是鄧艾不會,他提出自率精兵繞開劍閣,從險道偷渡陰平,然後奇襲成都。鄧艾一開始邀請諸葛緒參與,但是諸葛緒不敢去,鍾會這樣名將當然不會錯過,他同意了鄧艾的奇襲之策。於是鄧艾選出一批精兵,穿越大範圍的無人區,翻山越嶺,遇河架橋,甚至遇到懸崖鄧艾親自裹著毯子第一個滾下去,就這樣帶著這些人奇蹟般的到達江油城下。江油守將面對神兵天降一般的鄧艾所部,直接不戰而降。聽聞江油失守的劉禪命令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統兵抵抗鄧艾。人數不多的鄧艾部隊一開始處於下風,面對從陣前退回的兒子鄧忠和部將師纂,鄧艾大怒道:“生死存亡之際,全在此一舉,還說什麼可與不可”,說完就要將鄧忠和師纂斬首,嚇得兩個人掉頭又向蜀軍衝鋒,最終大破蜀軍,並且陣斬諸葛瞻父子。劉禪得知訊息嚇得聽從譙周等人的建議,出城投降了。隨後得知訊息從劍閣回援的姜維接到劉禪的命令向鍾會投降。魏滅蜀之戰至此結束,蜀漢政權滅亡。

這一階段鄧艾的奇襲可以稱為歷代攻蜀戰爭中最精彩和最經典的戰例,也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奇襲戰例之一。正是他的奇襲導致姜維扭轉過來的戰局再一次崩潰,而後主劉禪的投降也導致姜維等人無力迴天。

蜀漢終結者鄧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鍾會

戰後餘波,名將凋零

囉嗦了那麼多,幾乎都是介紹背景和戰爭過程,至於主人公鄧艾是如何走向死亡卻還沒提及。其實鄧艾的悲劇是在戰後才開始爆發的,因此我們只能到戰後這一節來闡述。

複雜的人事安排窺見司馬昭的複雜用心。

司馬昭是曹魏的實際話事人,但是他畢竟不是皇帝,再加上他司馬家族也是靠著軍功和軍隊的支援才得以控制曹魏政權的。所以司馬昭是不會完全放手讓人掌握軍隊的,他時刻防範著類似他們家族這樣的篡權者的出現。因此他在徵蜀大軍的人事安排上是精心謀劃思考過的。主力部隊統帥也是代行全軍統帥的鐘會是他司馬家族的心腹謀臣,也有過多次隨同出征的經驗,最重要的是鍾會是司馬昭滅蜀計劃的少數支持者。西路軍統帥鄧艾既是名將,又長期在西線與姜維作戰,而且也是司馬家族的忠心擁護者,但是他極力反對司馬昭的滅蜀計劃,因此司馬昭沒有讓他統領主力。諸葛緒則承擔輔助鄧艾和鍾會作戰的任務,而且是也是雍州太守,也在西線和蜀軍多次交戰。在三路大軍的安排之外,司馬昭還安排了衛瓘以監軍的身份監視鍾會、鄧艾等人的軍事行動。由此可見司馬昭對這些前線將領是作了預防的。

鄧艾的擅權行為引起司馬昭的警覺

。其實鄧艾是忠於司馬家族的,但是鄧艾更是一個長於謀國,拙於謀身的人。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有幾次不聽從司馬家族的指揮,但是他的出發點大都出於公心,並不是對司馬家族有異心。包括司馬昭這次的滅蜀之戰,戰前鄧艾是極力反對的,但是一旦確定,鄧艾仍是盡心盡職,即使姜維和鍾會對峙於劍閣戰局僵持之際,鄧艾完全可以不去冒險奇襲,反正退兵後也更可以證明他之前的意見是正確的。但是鄧艾沒有,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冒險。但是也正因此鄧艾就會做出一些自己認為正確但是會使司馬昭忌憚的事情。比如鄧艾攻佔成都之後,他效仿東漢初年鄧禹領兵出征的做法,擅自以皇帝的名義冊封劉禪等投降的蜀漢君臣的官職。但是他沒有認識到當年鄧禹的主公是劉秀,一個出了名的不喜歡屠戮功臣的開國之君。更為主要的是司馬昭不是皇帝,也就是這些恩德變成了鄧艾和曹奐的,看上去沒他司馬昭什麼事。其後,鄧艾不斷上書提出如何安置處理劉禪等人,同時還對如何滅亡東吳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司馬昭明顯表示出不耐煩之後(司馬昭讓監軍衛瓘轉告鄧艾,他提的建議要上報,不宜馬上實行),仍不斷上書力爭。而且鄧艾在滅掉蜀國後也確實變得有點居功自傲了,他不僅修築京觀表彰自己的功績,又在蜀漢君臣面前誇耀自己的為人等等。這些言行很快就被人利用,並導致了他的悲劇。

鄧艾的言行被野心家鍾會利用。

鍾會是曹魏的另一個名將,雖然他長期作為司馬昭的心腹謀士的身份出現,但是他的能力是朝野認可的。此次滅蜀之戰也是鍾會第一次獲得統領這麼多軍隊的機會,隱藏在鍾會內心的野心開始萌芽。在劍閣對峙時,鍾會就藉口諸葛緒(當時鄧艾邀其一起偷渡陰平他不去,轉而去和鍾會會合了。)畏縮不前將他押送京城,自己將諸葛緒的軍隊一起統領了。之後鄧艾奇襲成功奪得首功,鍾會還停留在劍閣一帶沒有進入成都。他利用鄧艾擅自封賞,居功自傲的言行開始向司馬昭打小報告。甚至後來鄧艾和司馬昭的通訊他都暗自修改,把鄧艾的語氣改的傲慢無禮(鍾會父子都是有名的書法家,尤其是他的父親鍾繇)。同時鍾會還不斷煽風點火,引得當時的監軍衛瓘等人也一起向司馬昭告發鄧艾有異心。於是司馬昭下令將鄧艾押送京城,但是司馬昭顯然還不想一下子就處死鄧艾,他只是預防萬一,先把鄧艾弄到京城控制起來。

鍾會的野心也不能瞞過司馬昭。

個人認為司馬昭對鍾會的野心也是早有察覺的。一是司馬昭很少讓鍾會單獨出外長期統兵,這點鄧艾就不同;二是鍾會此人到死都沒有娶妻,以鍾會的才能、家世和職位這是非常罕見的,如果我是司馬昭也會對他有所提防。再加上鄧艾被拘押後,徵蜀大軍幾乎就全部歸鍾會一人統領了。司馬昭當然不會不作安排,他馬上寫信給鍾會,告知他:“我擔心鄧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我們不久就可以相見了。”這樣一封看起來輕描淡寫的書信,讓鍾會措手不及,鍾會本打算安排姜維等人出擊長安,自己穩固成都、漢中之地後,立刻出兵與司馬昭爭奪天下。他來不及去探聽司馬昭的信裡說的是真是假,立刻急匆匆的進入成都,並馬上將軍中的將領集中軟禁起來,假借郭太后的遺命,要求大家和他一起討伐司馬昭。

名將凋零的尾聲。

鍾會顯然高估了他對這支伐蜀大軍的控制力,他從未長期掌兵,沒有和這些部下建立穩固的關係,再加上他打著曹魏皇室的名義號召大家一起討伐司馬昭,但他卻忽視了他自己正是司馬家族弄權的主要助手和謀士,而且如嵇康這樣不太配合司馬家族的名士本就是鍾會出謀殺害的,現在的他站出來號召大家勤王就和吳三桂殺了南明永曆帝后來又號召大家反清復明一樣沒有多少人真正相信。隨後鍾會軟禁的那些將領的部下為營救自己的將官,發動兵變,衝入鍾會等人所在的蜀國王宮,在亂兵之中鍾會被殺,姜維等一批蜀國將領也同時被殺(因為姜維等人試圖依附鍾會叛亂,企圖乘亂恢復蜀漢政權,因而當時姜維等人是支援鍾會的)。隨後監軍衛瓘穩定了局勢,控制了亂兵,但是衛瓘擔心他參與了陷害鄧艾的事情被司馬昭追究,於是派曾經被鄧艾處罰過的將領田續追上正被押送京城的鄧艾,將鄧艾父子一併殺死,鄧艾留在京城的兒子們也因為父親死無對證,也按鄧艾叛亂的罪名被株連殺害,只有鄧艾的妻子和孫子被髮配西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