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從路西法效應來分析二戰時德國士兵心理

2021-12-23由 光華街的tobu 發表于 歷史

從路西法效應來分析二戰時德國士兵心理

人性是最經不起考驗的!

歷史學家克里斯多弗·布朗寧從二戰德國的戰爭犯罪中找到了部分檔案:101補充營在戰爭後期徵召了諸多平民,這些新兵毫無經驗也未受到訓練,但是僅僅在四個月內,他們便以近距離直射的方式殺害了至少3.8萬名猶太人,而這個命令並不是強制性的。這樣的事情在納粹中數不勝數。讓我們從路西法效應 (好人如何變成惡魔)出發來探究他們的心理。

從路西法效應來分析二戰時德國士兵心理

1978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進行了至今為止飽受爭議的斯坦福監獄實驗,進行情景實驗以探究人性。不可否認的是,作者藉助於其影響力誇大了實驗效果,但是仍有借鑑之處,我們可以用它來探究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普通士兵如何變為“屠夫“。

實驗中讓徵募來的被試,分飾兩類角色,一類是獄警,一類是犯人。讓他們嚴格按照菲利普津巴多制定的監獄要求來進行實驗。不到一週,實驗變得難以控制,混亂不堪,部分犯人和獄警失去了自我,沉浸於情景,為角色所吞噬,性情大變,犯人叛亂與獄警的動亂讓局面難以收拾,被迫無奈,菲利普·津巴多隻好終止了實驗,並竭力治療心理受傷的被試。

從路西法效應來分析二戰時德國士兵心理

此前,西方國家都普遍認為善良邪惡是人的本性,根深蒂固,難以改變,高估個人特質的重要性,低估了情境因素,而這場實驗讓人們重新審視自己對於人性的看法。

而納粹德國不少普通士兵與猶太人也無太多瓜葛,怎麼就成為慘無人道的屠夫了?

我們來談談這場實驗中與人性有關的因素。

1.權威。人人都有服從權威的可能性

。獄警本身的權威影響著獄警扮演者,同時也影響著犯人扮演者。這種權威會成為犯人扮演者行動的內因,一直支配著犯人扮演者。而在二戰中的德國也是同樣,很少有人會主動去抵抗權威的力量,即使是沒有外在威脅的權威,更多的人還是會選擇順從、服從。而與權威相關的的規定也有著同樣的影響,規定無非是以正式而簡化方式來控制非正式的複雜行為,規定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威權。相關實驗:米爾格倫電擊實驗)

2.去個人化以及匿名。

斯坦福監獄中的獄卒和工作人員都穿戴著特製制服以及用來偽裝自己的眼鏡。在這個狀態下,個人似乎被隱藏了,眾人對其的辨識度也降低了,實行惡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會無形中降低人的理智分析能力,監獄中獄卒對犯人的欺負以及暴行就是其證據。而在戰爭中,制服以及其他工具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自己的身份,促進士兵匿名化,也增加了他們慘無人道的暴行。

從路西法效應來分析二戰時德國士兵心理

3.去人性化。讓殺害物件失去存在價值,使其殺害正當化。

獄卒在監獄中對犯人進行人格侮辱,尊嚴踐踏,將他們視為低等人,為自己的暴行尋找正當理由。而在二戰中的德國,希特勒較早便使用了這種方法,將猶太人視為低劣民族,將他們汙名化,在國人心中塑造一個猶太人侵略者、惡魔的形象。所以普通士兵屠殺也就正當化了。

4.認知失調。行為與信念之間不一致以及行為不是隨著恰當態度而產生的都會產生認知失調。

戰場中的普通士兵進行屠殺後,心理勢必會產生不舒服與不快。這種認知失調會使人難以接受,會使人去改變自己的態度或者尋找正當理由以減少不適。

從路西法效應來分析二戰時德國士兵心理

5.從眾。戰爭中,普通士兵在社會團體的壓力下,會放棄自己的意見,轉變原有態度,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

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對個人來說是最好的保護方式,大部分人為了尋求心理平衡、降低壓力、減少內心衝突都會選擇從眾。(相關實驗:阿希的線段判斷實驗)

這些因素遠遠不足以解釋這些平民的心理轉變,其中真實的人性我們也無法探究,一切都成為過去式了。

情境帶給我們的影響是難以想象的,善惡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人性也是最經不起考驗的。望大家可以透過此文章進一步認知自我,重新審視真實的自己,合適地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警惕為權威和規範所束縛,有太多東西可以左右我們的理智。

參考資料:路西法效應

平民如何變成屠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