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代功臣的自保之道

2021-12-22由 浮來柳青 發表于 歷史

常言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朝歷代的功臣在立下功勞之後,功臣與皇帝之間的關係就非常微妙。功臣們的權勢和威望是對至高無上的皇權威脅和挑戰,因而功臣如不懂自保之道,就會被皇帝剷除,最終得到身敗名裂的下場。翻看歷史,兔死狗烹的劇情反覆上演。下面來看一下明智的功臣都懂得在皇權的威勢下如何保全自己。

一、低調收斂。比如湯和,明朝開國功臣,著名將領。湯和是朱元璋小時的玩伴,曾舉薦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後來追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取鎮江,功勳卓著,封為統軍元帥;率軍先後擊敗張士誠部和方國珍部,又平定福建,俘獲陳友定。湯和於洪武十一年被封信國公,是明朝重要的開國功臣。朱元璋登基稱帝之後,大肆殺戮功臣,然而湯和卻得以倖免。何也?湯和不貪權位,主動上交兵權,最早提出辭官養老。回鄉養老之際,為人恭敬謹慎,入朝所聽到關於國事的議論,不敢向外洩露一句。正因為湯和能猜透朱元璋的心思,不居功自傲,處處做到低調收斂,使得朱元璋解除了對湯和的疑慮,同時又念及舊情,因而就放其一馬。

歷代功臣的自保之道

二、自毀名聲。再看蕭何,漢朝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秦末輔佐劉邦起義,舉薦韓信為大將軍。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蕭何擔任丞相之後,遇事小心謹慎,但劉邦擔心蕭何在百姓中的聲望,怕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蕭何賤價強買民間田宅,老百姓都怨恨蕭何,其名聲變壞。劉邦率軍平定叛亂回都之際,百姓們攔路上書告狀,控告相國用低價強行購買民間的土地房屋,劉邦心中暗喜,消除了對蕭何的顧忌。最終蕭何躲過一劫,得以善終。

歷代功臣的自保之道

三、退隱江湖。陶朱公范蠡做得更絕,直接退隱江湖。范蠡,字少伯,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范蠡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在輔佐勾踐滅掉吳國之後,范蠡看清了勾踐的為人,毅然提出辭官,然後退隱起來。後來乾脆離開越國,來到當時天下之中——宋國的陶丘,幾年經商就成鉅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范蠡的好友文種。當初范蠡歸隱時曾勸文種離開勾踐,但文種貪戀權位,做不到急流勇退,最終被勾踐賜劍自殺。

歷代功臣的自保之道

《老子》第九章雲:“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歷代功臣能做到功成身退的少之又少,即使做不到功成身退,也要懂得低調收斂。然而大多數功臣都是居功自傲,得志猖狂,難以得到善終。上帝欲使其滅亡,先使其張狂。每一個人都應懂得這個道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低調為人最為上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