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史上的馬超:有勇而不孝

2021-12-21由 煮酒君 發表于 歷史

在《三國演義》裡面馬超是一個武藝高強、勇冠群雄的戰將。作為劉備陣營裡面的“五虎上將”之一,他曾經令曹操割須斷袍,他與許褚、張飛的惡戰更是《三國演義》中描寫最精彩也最動人心魄的打鬥場面。但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馬超的形象、事蹟與《三國演義》裡面的那個馬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歷史上的馬超:有勇而不孝

馬兒雖勇,但曹操絕無割須斷袍

在《三國演義》裡面馬超幾次精彩的出場都給人深刻的印象。第一次出場是是在第十回馬超跟隨馬騰、韓遂討伐李傕、郭汜。兩軍對峙只見“只見一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如流星,虎體熊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

第二次出場是在五十八回,馬超為報父仇,發兵討伐曹操。當曹操看到“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所謂馬超之時不禁暗自稱奇。而在這場戰爭當中,曹操更是被殺得割須棄袍,幾乎喪命。此戰之後,馬超名聲大震,以至於後來諸葛亮看到馬超之後不禁給出了“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的高度評價。

歷史上的馬超:有勇而不孝

事實上,真實的馬超確實是這麼一個驍勇絕倫的武將,這點雖然《三國演義》有一定的拔高,但是基本符合馬超的生平。唯獨有幾個細節是真實的歷史是不曾發生過的,最出名的就是曹操的割須斷袍當屬子虛烏有。最初曹操割須斷袍不過是元朝時期的《三國志平話》及元明雜劇中的為烘托出馬超驍勇絕倫的藝術描述。羅貫中在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便引用了《三國志平話》裡面的這個故事。

很多人認為曹操割須斷袍的這個故事成立的最大證據是曹操說的那句“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實際上這句話的最初出處是在《山陽公載記》,據《山陽公載記》載:“初,曹公軍在蒲坂,欲西渡,超謂韓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過二十日,河東谷盡,彼必走矣’。遂曰:‘可聽令渡,蹙於河中,顧不快耶!’超計不得施。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可見曹操並非因為被馬超打得割須斷袍才說出“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而是被馬超的計策給嚇到了才說出這句話。

歷史上的馬超:有勇而不孝

真實的滅門慘案,為保全自己,不顧一家老小安危

在《三國演義》裡面馬超除了被塑造成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之外,同時也被塑造成一個忠臣義士孝子。根據《三國演義》的說法,馬超之所以發兵討伐曹操,是因為父親及其兄弟、族人被曹操殺害。為報家仇,馬超才聯合了韓遂出兵伐曹。

但是事實上卻恰恰相反,正是馬超一時的魯莽,發兵反曹,才導致曹操殺死馬騰一家。據《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八》記載:“十六年三月,操遣司隸校尉鍾繇討張魯,使徵西將軍夏侯淵等將兵出河東,與繇會。倉曹屬高柔諫曰:‘大兵西出,韓遂、馬超疑為襲己,必相扇動。宜先召集三輔,三輔苟平,漢中可傳檄而定也’。”由此可見當時,馬超等人因為對曹軍的行蹤誤判以為曹操是來攻打自己的,便主動出擊攻打曹操。

歷史上的馬超:有勇而不孝

可是馬超卻“忘記”了自己的父親在早之前就已經投靠了曹操。在《三國演義》馬騰是奉詔入京,後來參與了暗殺曹操的計劃而被誅殺的。但是真實的馬騰是因為與韓遂不合,為了鞏固自己在西涼的地位,主動請求“還京畿”以此獲取朝廷的支援,曹操此時面對馬騰的投懷送抱也樂於接受。以漢獻帝的名義授予馬騰衛尉,拜馬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就連馬超的弟弟馬休、馬鐵也被加官進爵,馬氏一家只剩馬超一個沒有入京,其餘族人都入京為官。

在建安十六年,曹操進攻漢中,馬超、韓遂二人誤以為曹操是來攻打西涼,便先下手為強攻打曹軍。後來曹操親自出徵,擊敗了馬超、韓遂。第二年回京之後,才處決了在京的馬騰一家。《三國演義》為了襯托馬超的忠孝,顛倒了馬騰被殺的時間,為馬超攻打曹操製造了一個正義的理由。事實上,關於馬超與曹操的這場戰爭更多的是一場軍閥割據之間爭地盤的戰爭。為了爭奪地盤,馬超竟然不顧在曹操手中的父親、族人的安危,這樣的馬超配不起忠孝仁義的名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