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因為與主將同姓,無能之輩手握十萬重兵,卻稀裡糊塗中計身死兵敗

2021-12-19由 閒趣記史 發表于 歷史

太平天國有一個特色,高層官員都喜歡扶植自己的親族,引為親信。

早期專門有“國宗”這個編制,如洪秀全的堂兄洪仁政,韋昌輝的親兄弟韋濱、韋俊等。就算沒有血緣關係,為了壯大聲勢,只要是同姓都認做親族。如楊秀清的“大國宗”楊元清、“七國宗”大名鼎鼎的輔王楊輔清,都是因為與東王同姓而改名引為國宗。

這股風氣在太平天國後期仍然存在,英王陳玉成軍中,就有幼弟陳聚成,還有陳得才、陳時永、陳仕榮等一批陳家人。 忠王李秀成軍中也有他弟弟揚王李明成。

這批國宗親族裡邊,像韋俊、楊輔清一樣確有統帥之才的實在少之又少,更多的都是憑藉著與主帥的親族關係而受到重用

,甚至連那些久經沙場,戰鬥力強悍的宿將都受其節制,這樣又如何讓人心服?等到這些“國宗親族”到了危難關心,周圍的將領往往就出工不出力,有難不救。

侍王李世賢的同宗,忠裨天將李尚揚的經歷可謂最為典型。

因為與主將同姓,無能之輩手握十萬重兵,卻稀裡糊塗中計身死兵敗

這位李尚揚,有資料說被封為宗王,但找不到佐證,也不知資料出處。幼天王洪天貴福在南昌獄中寫下的諸王名單裡邊,的確提到有一位宗王,但並沒有留下姓名。

因此李尚揚“宗王”與否,只能存疑。

李尚揚與李世賢除了同姓李,並沒有任何親緣關係。李世賢是廣西藤縣人,李尚揚則是湖南安仁人。李尚揚一開始還不是李世賢手下,他在家鄉安仁加入太平軍後,先是隸屬西王蕭朝貴。蕭朝貴在長沙城下中炮死,李改隸到李開芳手下,一直到進入天京。

李開芳不久之後以地官正丞相身份開始北伐,李尚揚卻沒有從行,轉到當時在鎮江的李世賢麾下。

才幹卓越的李世賢在太平軍中鋒芒盡露,從侍天福,到左軍主將侍天義,再到侍王雄千歲,成為第一級別的統帥。

李尚揚也隨之水漲船高,因為同姓,又有資歷與功勞,被李世賢引為同宗,相當倚重。

曾跟隨忠王侍王參與第二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以及蘇州、常州、無錫等地的攻略作戰,以戰攻升至天國六爵之中最高一級的裨天義。

因為與主將同姓,無能之輩手握十萬重兵,卻稀裡糊塗中計身死兵敗

辛酉十一年(1861)年初,太平天國集中主力進行第二次西征,想以圍魏救趙的策略解救安慶,最後失敗。李世賢大軍從湖北戰場返回,順勢殺入浙江,四月十六日,攻克湯溪縣(今天金華市婺城區一帶),命令李尚揚鎮守,同時封為大佐將。

一天後,李世賢打下金華府,改名金花郡(“華”是太平天國避諱字),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大本營,金華城中的侍王府也一直儲存至今。李尚揚負責把守金花郡的門戶,可見李世賢對他的信任。

同年八月,李秀成也從湖北迴師,與李世賢商定瓜分浙江。當時浙江省共有11個府,北4府,也就是杭州、紹興、嘉興、湖州屬李秀成,南7府全歸李世賢,李世賢開始了浙南攻略。這段時間是侍王的全盛時期,南7府除了溫州、衢州部分地區,以及部分沿海島嶼在清朝手上之外,其他全部插上了侍王的大旗,李世賢也成為了有兵有民有根據地的太平天國一大實力派。

第二年春天,浙南地方組織金錢會首領趙啟來到金花郡面見侍王,說自己可以作為嚮導幫助大軍奪取溫州。侍王自然大喜,馬上命令李尚揚發兵前往。

李尚揚的能力到底如何,在此次行動中暴露無遺,堂堂率領大軍的大佐將,走到黃岩附近,居然連當地的民團都對付不了,只能草草退兵。路上又管束不住士兵,所部毫無紀律,四出滋擾百姓。

與他一起進軍的其他幾位將領因為李尚揚是侍王同宗,不敢當場勸諫,只能把事情上報,但在侍王包庇之下,兵敗與擾民兩事都不了了之,不久之後,還加封為忠裨天將。

太平天國官爵架床疊屋,前後期又不一樣,這個“天將”位在王爵之下,百官之上,份屬高官,可見李尚揚在侍王軍中的地位著實不低。

因為與主將同姓,無能之輩手握十萬重兵,卻稀裡糊塗中計身死兵敗

壬戌十二年(1862)四月十七日,湘軍曾國荃部忽然間殺到天京城南雨花臺之下,開始圍困天京。湘軍居然來得如此之快!天王洪秀全十分驚懼,急詔諸王勤王。

此時侍王面臨的形勢也相當不利,清軍左宗棠部從李世賢一直不能佔領的衢州開始反攻,屢陷浙南各地,金花告急。

不得已,侍王只能上奏請求先破左宗棠再回援天京。但左宗棠豈是那麼容易對付?雙方僵持了半年,到了秋天,天王嚴詔又至,侍王沒辦法,只能在九月決定分兵,天京浙南兩頭都要兼顧。

具體部署是這樣的,李世賢自己親領七萬精銳回援,浙南留下十萬七千人分守金花、龍游、義烏、湯溪各地,由李尚揚任總節度。

侍王深知李尚揚並非左宗棠對手,因此只要求堅守五十天,為了鼓舞士兵,許下承諾,自己五十天內必返。

李尚揚將十萬人馬分兵各處,其中金花守將劉政宏部下四萬。龍游因為就在衢州邊上,守軍二萬九千,其他城池各佈置一萬人不等,城內糧草可供應一年以上。李尚揚本人則與彭禹蘭等將領率二萬人繼續守衛湯溪。

因為與主將同姓,無能之輩手握十萬重兵,卻稀裡糊塗中計身死兵敗

左宗棠大軍猛撲金花及龍游、湯溪,因為防守嚴密,無法得手。於是左宗棠改變策略,分兵攻下金花西邊的嚴州郡,至此金、龍、湯三地腹背受敵,

李尚揚坐困孤城,久久得不到侍王音信,軍心開始動搖。

天京方面,李秀成統領十四王六十餘萬人的雨花臺會戰因為人心不一而失利,在洪秀全的瞎指揮下,李世賢未能返回浙南,而是為了打通天京糧道去攻打金柱關,後來又被清兵鮑超部所阻,

雖然在離浙南相當近的安徽

寧郭

郡(原寧國府,“國”同樣是避諱字),卻未能夠依約回援。

侍王回不來,只能寄望其他援軍,當時在浙北紹興郡附近,還有屬於李世賢系統的三王,即首王範汝增、戴王黃呈忠與梯王練業坤,這三王都是久經沙場,戰功赫赫。尤其戴王、首王參與了寧波、慈溪保衛戰,痛擊外國侵略者,重傷常勝軍領隊華爾,華爾在第二天斃命。

但這三王卻與李尚揚,劉政宏不睦,

究其原因,李尚揚只是天將,沒有封王,卻憑藉著與侍王同宗的關係,節制著十萬軍馬與一郡數縣的地盤,三王自然不能心服。

雖然看在侍王份上,當年十二月分別從諸暨、東陽、義烏、永康等地派出援軍,都只是作個樣子,懾於楚軍威勢,與左宗棠手下蔣益澧打了幾場之後,就徘徊不肯深入。

李尚揚見狀曾經發文苦求,得到的回答卻是:

“愛打便打,不能催我”

因為與主將同姓,無能之輩手握十萬重兵,卻稀裡糊塗中計身死兵敗

此時的李尚揚心裡可謂又焦急又無奈,鬥志全無。

他的那個手下彭禹蘭卻早已暗通蔣益澧請求投降,蔣益澧開出條件,要投降就拿李尚揚來當“投名狀”。彭禹蘭想了一計,假意勸李尚揚投降,讓他前往清營。李尚揚不察其中有詐,又走投無路,居然中計。

癸開十三年(1863)正月,

李尚揚帶領親信出城議降,走到清營伏濠邊,早就埋伏在此的清軍一湧而上將他們全部抓住

,主將一失,城中登時大亂,湯溪被攻陷。得到湯溪城破的訊息,首、梯、戴三王連忙退兵。金花守將劉政宏竟嚇得不戰棄城逃跑,郡縣陸續失陷,

李世賢在浙南的地盤丟得一乾二淨。

李尚揚被清軍抓住,還幻想自己是出降投降可以免死。

但清軍將領為了邀功,向上報稱是在戰場上抓住了李尚揚。李尚揚因此落得與其他被擒太平軍將領一樣的下場,在大營門前被凌遲處死。

李尚揚本身才能欠奉,無勇無謀,戰不能戰,守又不能守,坐擁十萬大軍,卻稀裡糊塗中了叛徒之計,身入敵營讓清軍輕易抓住處死,死得可謂毫無意義。

但喪師失地,根據地完全丟失的責任,恐怕還是要由用人不明,篤信親族的李世賢自己來承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