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2021-12-19由 背起揹包一二一 發表于 歷史

在通往羅家坪的途中,我們驅車首先來到馬關都龍口岸。1954年3月,中越兩國政府開通了“中國都龍—越南箐門”口岸,1960年12月關閉,1963年底復通,1974年再次關閉。兩國政府於1991年簽訂了《臨時協議》,決定在條件具備時逐步開放21對陸地出入境口岸。“中國都龍—越南箐門口岸”就是其中之一。都龍口岸所在的馬關縣,2676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居住著35.2萬各族群眾。全縣有國境線138公里,縣內的都龍、金廠、小壩子等邊境鎮與越南老街省猛康縣、新馬街縣和河江省箐門縣、黃樹皮縣接壤。還有數十條邊境通道。越南上述四縣與馬關縣接壤的邊民極大部分民族同宗、文化同源,往來十分密切,有的甚至是同一家人跨國而居。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中國都龍口岸

距離都龍口岸還有2-3公里的地方,我們的車被“中國都龍--越南箐門口岸”的中國邊防武警攔下,例行檢查,下車後,他們看見我們服裝印有“自衛還擊 參戰老兵”字樣,武警戰士也明白了許多,態度明顯轉變,十分親切,當我們自我介紹,說明來意之後,執勤戰士到辦公室,把他們的站長(少校)請出來與我們見面,並向我們介紹了邊境檢查站情況和都龍口岸的情況,離別時,我對他說:“作為一個老兵,向堅守在邊境的戰友致敬,你們辛苦了!也希望你們把南疆守衛好、建設好”站長回答到:“請老兵們放心,我們一定會恪盡職守,保衛好中國的南大門”。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來到都龍口岸,首先看到的是莊嚴的國徽和“中國都龍”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出入境的國門高大雄壯,中國口岸這邊是寬敞的道路,路兩邊是一排排臨時攤位,每到週日,邊民就會擺攤設點,進行交易。在路上,偶爾有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兩國邊民在我們身邊走過或騎摩托車經過,我們走到國門,看見不遠處的越南菁門口岸的國門,相比之下小於中國的國門,國門由路邊修建的兩棟三層小樓構成,沒有中國國門高階大氣,也許是兩國的建築風格不盡相同,也許是兩國綜合國力的差距,我們來到兩個國門之間的邊境線,若向前一步就進入越南,由於該國門正在建設之中,我也體會了一次兩腳踏兩國領土之上的感覺,然後步入越南口岸參觀,由於我們穿著軍服的緣故,沒有繼續深入,M紅英、Z麗萍、H欽蘭三位戰友夫人“膽大包天”,竟然邁開大步向越南國門走去,如入無人之境,進入越南一側的邊民交易點,用人民幣買回來越南水果糖、香菸等東西,帶回來與我們分享,便宜的香菸20人民幣一條,高檔的70元人民幣,對於越南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額,一元人民幣兌換3000多越南盾。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藍色的房屋是越南的國門(菁門口岸),出入境辦公大樓。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中國的出境入口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在兩國門之間,有一段開闊地,,中間是國境線,黃色箭頭方向為兩國邊境線。

在都龍口岸,我們見到了民國時期的國門,由磚石砌成,高約4米,厚約4米,長約8米,上面可以駐兵放哨,有一拱形門洞,可以通行,門洞上有“大中華民國”字樣,雖然現在已經是殘垣斷壁,但是顯得威嚴,讓人肅然起敬,它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中越人民的友誼,現在的198號界碑就在附近,它是兩國政府2001年協商後確定的兩國邊境線。

重返第二故鄉#民國時期國門#中國都龍口岸#國境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