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資訊傳遞在古代依舊能夠以多種的方式存在

2021-12-16由 笑笑的秘密 發表于 歷史

導語: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資訊交流和資訊交換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再也不用想以前一封書信要等上數月之久。在古代的時候沒有網際網路,你是不是認為古人傳遞訊息都是用飛毛腿和策馬傳信呢?實際上正是古人的很多方法才給我們現代人很多啟發,造就出瞭如今的便捷通訊。

古人很早以前就會以物傳遞訊息了,他們透過預定好的計劃,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按照計劃行事,可以將一些資訊傳達給其他地方,這種資訊交流就比書信要快的多,正如古代攜軍令號令士兵,實際上並非是將軍或者皇帝本人來了,軍令實際上就是一種資訊的象徵。

烽火戲諸侯的烽火也是資訊傳遞的一種方式

關於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在小學的課本中就有講述,內容講的是皇帝為了討美人的歡心隨意點燃烽火戲弄諸侯,多次之下諸侯早已不相信,等待真正敵軍入侵的時候點燃烽火已形成無人支援的局面。“烽火”其實就是古代傳遞訊息的一種途徑,這種途徑從商朝開始,直至明清時期都在使用,而且在漢朝的時候這種途徑規模被髮展的最大,形成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寨”的規模。

資訊傳遞在古代依舊能夠以多種的方式存在

皇帝點燃烽火取樂女子

這種傳遞訊息的方式一般在邊塞地區,由於邊塞山脈多,距離遠,因此人為的傳遞送訊息往往來不僅,因此古人才建造烽火臺,透過白日焚燒狼糞產生黑煙、夜間點火發出火光來向周圍人傳遞外敵入侵的訊息,相鄰的其餘烽火臺在看到訊息後,也會行同樣的做法,訊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傳達千里,調兵遣將、調整狀態、組織防禦等等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裡得到了充足的準備。

古代飛鴿傳書傳訊息現代烤乳鴿桌上美食

有一種資訊的傳遞叫做飛鴿傳書,這種方式最初的產生時間不得考證,但是可以知道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方式,無論是軍隊還是平民都會使用這種方式傳遞訊息。最為有名的就是張九齡的“飛奴”,這個飛奴實際上就是飛鴿的意思不過起的文雅一些而已。當時的他透過飛鴿與朋友進行書信往來,外人看到無不感覺很是奇妙。

資訊傳遞在古代依舊能夠以多種的方式存在

使用飛鴿傳遞書信的古人

鴿子透過飛行較少了地面的高低曲線所產生的速度減緩問題,讓資訊傳遞的速度得到了提升,雖然說在唐朝以後的諸多朝代飛鴿傳輸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資訊傳遞模式,但是其終究還是有一些弊端的。飛鴿能夠飛到制定的地點,是要經過長期訓練的,因此需要提前訓練好,但是訓練還會話很長的時間來培養,因此都是提早訓練好隨時待用。如果不訓練,它可能就會當自己是大雁向南飛了吧。

並且鴿子是動物,因此會產生很多的傷亡,比如野獸的捕食、獵人的打鳥,還有就是資訊的竊取等等,產生很多不確定因素,話說烤鳥肉他不香麼?

特殊的信件對於古代有著不同的意義

羽書、雞毛信與八百里加急在古時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資訊傳遞,不過二者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通常的時候人們會選擇用書信的方式交給附近的驛站,由驛站統一的進行送信,但是當戰事緊急的時候就會在信件上新增羽毛來告知驛站事件的緊急程度,收到信件的軍隊隨時進入戰鬥狀態,因此才有“八百里加急”送信一說。

資訊傳遞在古代依舊能夠以多種的方式存在

在古代承載著特殊意義的羽毛信

所謂的百八里加急並非真的能夠達到日行八百里,實際上馬的奔跑速度只有二十公里每小時,雖然途徑多個驛站不斷的換馬,但是也並不能達到日行八百里的程度。如果要是下雨有泥濘的路段,那麼行程的速度會降低不少,因此八百里加急實際上只是一種比喻的手法而已。不過這種信件一般有較為安全和快速的特徵,山賊都不會去搶奪這種人,因為信件關乎於國家安危,國亡了他們也不好受。

因為涉及的是邊關緊急戰事,因此馬匹累死的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是將檔案丟失或者是遲到,在國家的法律當中都有著明確的懲罰規定,輕則百十大板,重則人頭落地,可謂是風險很大,不過好在的是一般遇到這種情況下,驛卒都會拼命的跑因此也很少發生這種事情。

資訊傳遞在古代依舊能夠以多種的方式存在

急行騎馬八百里加急的訊息

為什麼將羽書、雞毛信和八百里加急放在一起說呢?因為八百里加急是傳遞羽書的一種主要途徑,而羽書又和雞毛信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一樣的東西。古代的時候羽書就只是用來傳遞軍事緊急事件的,而雞毛信則是民間傳遞訊息的緊急事件,相對於普通訊件來說更為緊急,也就是咱們現在普通派送和加急派送的區別。不過在後來雞毛信被濫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加雞毛信,最終這種信件的重要性被人所忽視。

急腳遞實際上就是飛毛腿快遞員的前身

由於在光緒年間之前一直實行的都是郵驛制度,關於"驛"剛才已經講過了,現在咱們來談一談"郵"。古代的"郵"實際上就是咱們現在的快遞員,不過他們所試用的範圍不是普通人而已,也是為國家所服務的,這種"郵"被稱為急腳遞,是一種取代於羽書傳遞的資訊傳遞方式。

資訊傳遞在古代依舊能夠以多種的方式存在

急腳遞傳遞書信

可別小瞧這種跑步傳遞,宋朝時期對郵驛進行了改革,將緊急檔案一般採用這種方式來傳遞,當時的急腳遞能行四百里,在熙寧年間又出現了金牌急腳遞能夠日行五百里,不過金牌急腳遞只能由皇帝直接發出。急腳遞和金牌急腳遞的衣著也是有所不同,普通的是頭戴紅巾,身穿紅袖衣服,信袋則是用紅白相間的顏色,為的就是讓路人看到這是緊急信件,趕緊讓路,

這種顏色很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反光衣的性質一樣

。金牌急腳遞則多了一個紅漆金字的木牌,在很遠處就能看到其閃光,為此士兵看到後會直接指揮群眾讓路,可見待遇不一般啊。

很多少數民族透過聲音來傳遞資訊

除了上述的一些專門設定的傳遞方式外,還有很多是依靠聲音來傳遞訊息的。在西非和南美的地區有很多的原始部落,將樹木刻成一個個不同形狀的木槽,透過敲擊這些木槽發出的聲音來傳遞資訊,越是複雜的資訊敲擊出來的聲音組合起來越為複雜。在赤道地區的原始部落則發明了箱型鼓、圓形鼓和錐形鼓,他們用這種鼓傳遞資訊就好比我們古代使用牛皮鼓來鼓舞士氣一樣。

資訊傳遞在古代依舊能夠以多種的方式存在

古代戰爭時候用於傳遞資訊的大鼓

不過資訊的傳遞不僅僅使用於國家的國事,相對民間來說也是常有的事情,民間關於喪葬還有著使用竹號來通知人們有喪事舉行,這種方式一般出現在少數民族當中,他們吹竹號的多少於其地位也有所關係,未婚去世的吹一個,已婚去世的吹兩個,老人或者首領去世吹五個,這種“吹”的傳遞方式,實際上就是透過聲音廣而告之,讓人們前來弔喪。

寓意性的思維資訊傳遞是一種人際交往模式

不過在古代還有一些象徵性手法來傳遞資訊的,不過這種資訊傳遞的方式並不多見,可以說是極為罕見,其中最為罕見的就是鴻雁傳書。這種傳遞方式與飛鴿傳書並不相同,它實際上並不能做為一種資訊傳遞的方式。它只是一種寓意行傳遞。

資訊傳遞在古代依舊能夠以多種的方式存在

大雁傳書的蘇武牧羊故事

在漢朝的時候蘇武前往匈奴地區出使,但是卻被單于所扣留,由於他始終不妥協與單于,於是單于就將其放到無人區進行牧羊。十多年後,匈奴和漢朝的關係重歸平靜。此時的皇帝非常想要當初被扣留的蘇武回到漢朝,於是派使臣要人,由於匈奴內心並不想放人,因此謊稱蘇武病死。

不相信蘇武死去的皇帝又一次派使臣前往,這時同是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透過獄卒的幫助秘密的見到了這才拜訪的使臣,他將蘇武的情況告知使臣,使臣一聽隨即想要救蘇武,出於維護兩國友好的情況下,使臣在單于面前說:“漢朝天子在涉獵的時候,射下一隻大雁,大雁的腳上捆綁著一封信,心中寫道蘇武並未死而是唄困於一片大澤之中”。這話一說出口,匈奴人也知道使臣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不好隱瞞,為此也就將蘇武放走了。這個故事中大雁就是資訊的傳遞媒介,雖然形是大雁傳遞,但實際上還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思維傳遞。

結語: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古人,古人往往需要一天才能傳遞的訊息,對於先在來說只是短短的幾秒時間,人們可以更加方便更加自由的交換資訊。不過從實際情況來說,如果古代用了了像現代一樣傳遞訊息的方式,那麼歷史也會被改寫,多少戰爭的勝負最終是因為資訊傳遞快慢,資訊的不對稱所導致的。多少的古人思鄉、思人是因為資訊傳遞慢而產生的情懷詩句,所以慢也是一個國家歷史走向快的一個最好證明。

不過"慢"也有慢的好處,"快"也有快的弊端。古代雖然慢,但是當時的攻擊性武器也並不發達,對資訊的攔截能力較差,因此大多數的資訊都能夠準確的傳遞給前線。現在的資訊通暢依靠的是網路,網路就可能涉及到資訊傳輸途中被攔截、竊取和篡改,無論是哪種結果都會讓前線的局勢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並非快就是好的,慢就是不好的,這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時代來分析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