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2021-12-16由 楓林晚秋晉瑞 發表于 歷史

上石勒村的歷史概況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楓林晚秋 晉

04-24

閱讀 1015

來自話題

#鄉村文學鄉村情

4。1萬篇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石勒本是後趙皇,

以名定村萬古揚。

坐北朝南子午向,

乾山高大震山旺。

先蓋西邊後蓋東,

西建明初東朱棣。

蘆馮兩家是先行,

李楊張姓隨後跟。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00:19

03:42

  根據老人們的傳說和三官廟院內的清朝嘉慶二十五年重修三官廟和戲臺殘碑,及場堖咀老榆樹上掛的嘉靖年間建三官廟時的鐵鐘記載,及我對該村地形,地貌,和房屋住宅,位置的多年觀察,使我對該村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並形成了一個理論概念。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農村還處於沒電的時代,更談不上有什麼娛樂活動,一遇到天陰下雨和冬天下雪就是一群人坐在熱炕頭上叨瞎話,講故事,說歷史。曾記得老福科,老潤喜,老芝蘭,經常叨一些水滸,三國和本村的歷史傳說和地名來歷的故事。村無史不立水無源不流,凡建一個村莊都有它的歷史源源和故事才能留傳於後世。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石勒村老人們說;在三國之後的西晉王朝,因司馬家族弟兄們為了爭權當皇帝互相殘殺,導致了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這時有一夥胡人相跟著來到了松溪河畔,當時在松溪河的北邊有一個方圓不到三十畝的小山峪。雖然不大但非常向陽依山傍水非常適合人居住,因此這夥人為了躲災闢難,就選擇了這個地方作為棲息之地並取村名為石背。

當時這夥人裡邊有一個小頭目叫周曷朱,而且還引著一個小男孩叫世龍。當二十多年以後這個小男孩改名字為石勒,經過十幾年的征戰最終當了後趙皇帝。從此這個小峽谷再也無人敢住,都認為這個山峪是龍佔之地,光怕自己命小福薄家中出事,因此眾人經過協商認為還是不住為好,於是又向東邊移了二里多地,又找了一個朝陽傍水的地方才安頓下來,這就現在上石勒村西頭一帶。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當這夥人遷出來之後,就又在松溪河的北岸,略高於河床五,六,米的半坡上找了一個比較藏風聚氣的地方又重新建房仍然以種植養畜為職業。。但在石虎篡位之後,石勒王的家族和部下多數人被殺,很有可能這一夥人多數已被殺害或者遷居,所以說上石勒村後來居住的村民並不一定和他們有關係,很有可能是幾經更換,特別是元朝也是一個極不安寧的朝代,同樣是戰亂四起人口極居下降,直至明朝才成為一統,黎民百姓才得到養生安息。根據石碑和鐵鐘上的記載上石勒村的人才基本穩定下來,所以說現在上石勒村的人應該是明朝初年至嘉靖年間才固定下來的人群。

從上石勒村的地理條件和各家居住的房屋位置都可以看出這一點,同時也能看出上石勒村現在姓氏的先來和後到順序,現在咱們就作一下具體的分析和判斷。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首先從山水和姓氏居住房屋位置來看,上石勒村由東到西整體佈置是一字形,綿延一里多地,前面是河後面是山而且帶有彎弓形狀,屬壬子癸方丁午像。小河東坡為龍山,西邊山神廟為虎崗。但從具體位置來看上石勒村可分為兩大部分由兩個歷史階段組成。第一部分是西邊的山神廟至楊五元房屋傍邊的五道廟,這一部分應該是明朝以前組成的村落和住戶。在唐代之後凡是村基本上都有閣和廟,根據當時的歷史文化,無閣無廟不算村,只能叫作莊。所以從地裡和建築方面來說,上石勒因該是村而不是莊。因為在村的子午線上首先有閣,建閣的目得是為了裝飾村的門面和站在閣樓上進行觀望達到到防禦和安全,除此之外是風水所需,為的是村裡藏風聚氣,再閣上還可以供觀音和本村英烈也達到鎮村和一方安寧。以閣為中央,東邊是五道廟西邊是山神廟,五道爺專門負責陰間和陽間生死註冊與開黃泉路條,山神爺專門負責村裡的牛羊家畜不受野獸的侵蝕。當時的龍山脈應該是上堖峪和旮旯中間夾的那個圪梁而不是東坡。先入村的住戶因該是蘆姓,因為蘆姓住的地方正好是中間而且比較平整,在蘆姓房屋的外圍住戶是馮姓,這就說明了上石勒村在明朝初年左右先入村的就是蘆家,隨後就是馮家,當時的上石勒村也只有這兩姓人家,從五道廟往東根本沒有人家,就是五道廟西邊附進的人家以是後來才建下的。在正常情況下五道廟二十米之內是不可能有人家的,而是停屍和出村燒紙的地方,這就是元未明初上石勒村的基本狀況。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當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朱棣仍然執行其父明太祖的移民屯田疏散人口政策。把當時人口稠密的地方進行了強制性大遷徙,在當年的山西省洪桐縣一帶人口多達四五十萬,為了發展生產力改變社會條件,把元朝戰爭造成的損失扭轉過來,所以從朱元璋開始移民到兒子朱棣斷斷續續進行了五十年左右的大移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有一戶李姓弟兄幾個在官府的強制性下從洪桐縣來到了和順縣,分別居住在了和順上石勒村,九京村,上下莊,榆格塔等村。當李姓進入上石勒村時,上石勒村當時從山神廟至五道廟,也基本佔滿沒有可蓋房的地方,於是只好選擇了村口五道廟東邊比較平整,而且比河床高出五六米的地方作為蓋房的場地。在三,四十年之後李姓就又叫來他的姻親楊姓,在他們的後邊半坡上開始蓋房居住。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隨著歷史的推移,經過明朝歷代帝王厲精圖治和社會的生產及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逐漸有所富裕,當到了武宗朱厚照和世宗嘉精年間,李楊兩姓的人也達到了百十餘十口。於是李楊兩姓和西頭的蘆馮兩姓協商準備把東西兩地合二為一變成整體村落。但是要改變原狀就必須首先改變風水修改一山頂兩脈的佈局,為了鎮住龍虎之崗,根據風水論和道教的傳說必須請德高望重的神祗,才能保一方平安,於是又一次經過商量,定下了在一頂二脈的龍虎山頭,建一個三官廟。因為三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管人間禍福吉凶。同時以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帝王,又稱三官大帝,即天官唐堯,地官虞舜,水官大禹。天官是掌管天堂的神明,地官是掌管地府的神明,水官是掌管海洋的神明,又稱“三元大帝”,是極為崇高的神祇。於是立為廟中正神,同時還在東配房塑了個趙公明財神也賜福錄。上石勒村七月二十二的廟會其實是祭祀財神爺而不是三官爺。因為天官的祭祀日是正月十五,地官是七月十五,水官是十月十五,所以斷定上石勒村的廟會是祭祀財神爺而不是三官爺。當建起三官廟之後,又想到了村邊的守護神,所以在村的東邊又蓋下了老爺廟。老爺廟也是武廟,在中國歷史上是專門供奉武聖人的廟宇。在中國歷史上武聖人共有三個人,第一個是西周的姜子牙(呂望),第二個是南宋的抗金元帥岳飛(字鵬舉),到洪武年間接替了姜子牙。當清軍入關之後建立了滿清政府,到了康熙年間認為岳飛當年曾經抗過金,是滿族人的仇人,於是把岳飛又換成了關公(字關羽),一直留傳至今沒有更改。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當把村裡按排好之後,卻覺得還是不妥,要想讓村裡人丁興旺多出有識之士和晉士狀元一類的人才,就必須求助於分管文化的文昌星君,於是又在村口的東坡蓋下了魁星廟,從此上石勒村的格局基本上形成。

當到了乾隆初年又從窯上遷出一戶張姓,居住在了上石勒村東頭的李姓和楊姓的外圍,這才有了後來的場堖,和三官廟後邊及東邊的張姓住戶。顧名思義場堖就是張姓打場的地方,現在已有九輩人。到了乾隆末年又從沙佛佗遷來一戶張姓,現在已有七代人居住在了上石勒村的西頭蘆姓和馮姓的外圍,及使馮蘆中間有張姓的房屋,已是花錢買下的。現在東頭居住的馮姓和西頭居住的楊姓,都是土改時期分的果實戶,並非住的是原址。當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又遷入了趙,郝,王,杜,等幾戶女婿,從此上石勒村又多了幾個姓氏,這就是上石勒村的源源歷史,如果誰還有其他傳說和推斷,可以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共享。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00:57

上石勒村歷史概況

來自話題

鄉村文學鄉村情

4。1萬篇內容 31。0萬人參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