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2021-12-15由 山青河003 發表于 歷史

為什麼孝莊太后輔佐順治、康熙使大清朝走向了康雍乾盛世,而慈禧太后輔佐同治、光緒卻使大清朝走向了同光宣敗落?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兩個人的命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順治即位時是六歲,同治即位的時候也是六歲,都屬於沖齡嗣統,沖齡嗣統的結果是皇帝尚在幼年,世事艱難,不但得有攝政王攝政,而且使母親垂簾聽政也成為可能。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慈禧太后

所以,孝莊和慈禧在這種特定的歷史情況下,都面臨著要輔佐自己六歲的親生兒子臨朝稱制,這就很考驗她們的王佐之才,由於她們不同的心胸,以致在清朝的整個歷史過程中出現了兩個斷面。

兩個斷面,兩種結局!一是康雍乾盛世,一是同光宣敗落,所以兩個女人隱隱地貫穿在清朝歷史中的暗線,預示了清朝的興盛和衰落。

但是,前面的朝堂總是和後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比如孝莊和順治的關係,慈禧和同治的關係,即使再親如母子,也難免落入婆媳掉到河裡先救誰的俗套。

我們先來看看孝莊太后吧。

一、孝莊和順治的關係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年輕時候的孝莊太后

順治八年的時候,孝莊把自己哥哥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指婚為順治的皇后,但是順治不願意,從二月一直拖到八月,才舉辦了大婚儀式。婚後不久,順治堅決要求廢后,無奈在順治十年八月,孝莊只好同意了順治的要求。同時孝莊又給順治選擇了一位蒙古族的姑娘博爾濟錦氏進宮,在順治十一年的時候,這位姑娘被立為皇后,但是到了順治十五年,博爾濟錦氏又被廢了。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的孝莊太后和順治皇帝

這就成了孝莊和順治矛盾的導火索,從這個層面,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然是孝莊的問題了,當皇帝是有很多特權的,你非得把一個順治不喜歡的女人塞給他,又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不發生矛盾才怪。

不過這只是個引子,孝莊真正和順治關係惡化的原因是因為董鄂妃。

董鄂妃的父親鄂碩是正白旗的一位軍官,由於一直隨軍征戰,鄂碩的軍隊曾在蘇州、杭州一帶駐紮過幾年,所以,董鄂妃受到江南文化的薰陶,具有江南女子的溫婉嫻靜氣質,又喜好讀歷史書籍,精通書法,所以董鄂妃一入宮,和後宮其他女子的俗豔相比,一下子就脫穎而出,而且和順治在一起情投意合,於是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由,連著幾級跳,一下子晉封董鄂氏為皇貴妃。同時為董鄂妃舉行了隆重的冊妃典禮,更為董鄂妃而大赦天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還儲存了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頒行天下的詔書。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的順治和董鄂妃

這一系列的舉動引起了孝莊的極度不滿。

單不說作為婆婆的孝莊對於順治對董鄂妃的專寵是否有嫉妒之心,不過這一撥神操作肯定會引起孝莊的極度不適感,因為什麼呢?因為坊間的傳說。

當然這傳說也不是沒有來頭的,根據《清宮遺聞》,這董鄂妃一說是順治的弟弟襄親王博木博果爾的福晉,二是說這董鄂妃是江南才子冒闢疆的知音董小宛,是被官兵劫走的,後來經過洪承疇之手獻給了順治。詩人吳梅村曾寫過這樣的詩句: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的董鄂妃

亂梳雲鬢下妝樓,

盡室倉皇過渡頭,

鈿合金釵渾棄卻,

高家兵馬在揚州。

不管哪一種說法,總之,董鄂妃來歷有些不明,但是從現在演繹的電視電影來說,還是比較傾向於說董鄂妃是順治弟媳的這一說法,所以真是這一謎底的話,孝莊也就難免對董鄂妃有看法了。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事情往往很寸,順治非常寵愛的董鄂妃懷孕生了個兒子,結果不久兒子夭折了,董鄂妃經受不住打擊,不久也去世了。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的順治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因為當初要冊立董鄂妃為皇后,曾遭到孝莊的反對,董鄂妃一死,母子間的隔閡越來越深,甚至在孝莊病倒之後,順治甚至都不去問候一聲。

所以一直到順治駕崩,孝莊和順治的關係都是在水火不相容的冰點。因為順治是十二歲開始親政,駕崩的時候是二十四歲,政治上的心理已漸趨成熟,如果真要說對什麼失望的話,那就只有母子之間的關係了。

二、孝莊和康熙的關係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同樣兩個人融洽的關係也是相似的。比如孝莊太后和康熙的關係。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斯琴高娃老師飾演的的孝莊太后和兒時康熙

可能是孝莊在對待自己兒子順治的問題上吸取了教訓,或者是隔輩親,祖孫之間的感情更好相處的原因,孝莊和康熙的關係簡直就是祖孫和睦相處的典範

康熙的繼位具有傳奇色彩,據說是因為出過天花後,對這一恐怖疾病有了終身的免疫力,順治在駕崩之時,根據湯若望的建議,擬詔冊立八歲的玄燁為皇太子,同年在太和殿即位,是為康熙帝。

也是康熙的生身母親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命薄,在兒子成為大清皇帝的第二年就不幸去世了,這時候的康熙成為了實質上的無父無母的孩子皇帝,試想一下,一個九歲的孩子當了皇帝,坐上正大光明牌匾下的丹墀寶座,得需要多大的定力啊。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的少年康熙

這時候孝莊太后從幕後站了出來。

她開始親自調教和培養康熙治國的雄才大略,並且為康熙在成為真正的掌握實權的皇帝的成長道路上傾盡了心血。

其實康熙這一生有很多精彩之筆,但是最驚豔的還是擒鰲拜的這一鼎力之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康熙親政的時候只有十四歲,僅僅在兩年時候就除掉了鰲拜,可謂是大內伏虎之高高手。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擒鰲拜

順治去世的時候,因為考慮到康熙年幼,給康熙留下了四位顧命大臣:索尼、鰲拜、蘇克薩哈和遏必隆。

對於僅僅才八歲的康熙來說,這四位顧命大臣的平衡卻是個棘手的問題。因為所謂的顧命大臣,往往在皇帝年幼的時候,是由他們完全攝政的,他們代替皇帝管理朝政,其權勢往往凌駕於皇帝之上,如果皇帝軟弱,常常就會淪為傀儡。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康熙王朝》中陳道明老師飾演的康熙皇帝

所以康熙在十六歲時除鰲拜可謂是經典之作。但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說是滲透著孝莊的心血。

所以在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病危的時候,康熙親伺湯藥,並率領王公大臣們步行到天壇,涕淚交流地禱告上天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

康熙願意以折損自己的生命,來延長皇祖母的天壽,可見康熙對孝莊的感情之深。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雍正王朝》中焦晃老師飾演的康熙皇帝

除掉鰲拜之後,康熙的政治生涯走向輝煌,大清王朝走向興盛,出現了康雍乾盛世。

再來看看慈禧太后吧。

一、慈禧太后和同治的關係

同治雖為慈禧的親生兒子,但是慈禧實際上對同治是散養模式,而所謂散養並不是因為慈禧對同治的溺愛,

對於一個痴迷於權力的女人來說,哪有閒心去管兒子的成長呢。

在這裡,慈禧的境況實際上和當初孝莊面臨的情況別無二致,所以最後的結局也非常類似。同是六歲即位的順治和同治,駕崩的時間也都在青春朝氣的年紀,一個是二十四歲,一個是十九歲,不同的是,順治有後代,同治卻連子嗣也沒有就去世了,實是令人遺憾。

這根本原因當然在於慈禧。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電腦處理過的慈禧照片

其實仔細分析慈禧,會發現,大凡能掌握最高權力的女人,骨子裡都具有一種無刃削藩之凌厲的手段,就拿幾個歷史上具有同樣權謀的女人相比較吧,她們性格的殘忍程度是有差異的,按降冪順序排列的話,一為呂雉、二為慈禧、三為武則天、四為孝莊。

所以慈禧手段的狠辣僅次於呂雉。

辛酉政變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咸豐駕崩的時候,留下了八位顧命大臣。在當時的顧命大臣、帝胤和帝后三種勢力中,帝后實際上是最弱的一方。所以如果這八位顧命大臣輔佐同治的話,即使慈禧能垂簾聽政,但是參與政見的分量和可能性都不大。

所以這時候,慈禧的政治手腕一下子就顯露出來。他先用慈安太后牽制住八位顧命大臣,然後自己這邊聯絡恭親王奕訢從而形成兩股勢力一舉拿下並消滅了顧命大臣的勢力,致使八位顧命大臣中的載垣、端華自盡,肅順處斬,景壽、匡源、杜瀚、焦祐瀛褫(chi)職,穆蔭遣戍軍臺。

這就是有名的“辛酉政變”,真是乾淨麻利脆,從這裡,就能看出慈禧非同一般人的御政手段,簡直和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在政變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同治皇帝

所以,慈禧真的是厲害的政治家,具有非凡的政治頭腦。

慈禧在同治朝的失敗之處就是疏於對同治的教育了,致使同治的身體每況愈下。尤其是同治還不到二十歲的年紀,正處於逆反期,身邊缺少正面的引導,尤其是缺少一位男性長輩的管束,如果同治身邊有一位像康熙那樣的父輩在身邊,同治絕不至於早死。同治得病是有原因的,雖然官方的說法是天花,但是坊間的傳聞多多少少驗證了同治的生活有不檢點的地方。

還有就是慈禧和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的緊張關係也是加速同治病情和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慈禧和光緒的關係

慈禧和光緒關係的惡化完全是權力的問題,在光緒年間,慈禧對權力的痴迷達到了頂峰。

或許慈禧因為丈夫咸豐帝和自己兒子同治的死,性格上已經發生了變化,母性的心裡基本已蕩然無存。所以同治帝剛剛駕崩了兩個小時後,事關皇位立嫡的會議就在養心殿的西暖閣召開了。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

會議中,慈禧親自指定醇親王

奕譞

(xuan)的兒子載湉(tian)過繼給咸豐帝,立為皇儲,慈禧的話音一落,在場的奕譞立馬痛苦地哀嚎一聲,癱倒在地,大哭不止。旁邊的親貴大臣們上前伸手相扶,但是誰也拉不動。

是不是這個場景很有畫面感?奕譞的表現是不是過於激烈了?其實不然。

多年以後,作為光緒親生父親的奕譞當時的表現大家就都能理解了,或許奕譞早就熟悉慈禧的殘忍手段,而對於自己才四歲的兒子來說,在慈禧的控制之下當皇帝,並不是人生的巔峰,而是如履薄冰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光緒皇帝

就這樣,年紀四歲的載湉繼承了大清的皇位,年號為光緒。

光緒四歲繼承大統,十八歲才開始親政,那麼這中間的空檔十四年是誰在執政?是慈禧!所以這十四年是慈禧真實意義上的女皇時代,

只是慈禧在武則天稱帝的最後結局中吸取了教訓,而沒有明詔以示天下而已。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慈禧畢竟還沒有這麼大的底氣。

因為,慈禧不像武則天那樣有幾個兒子的實力。不管是平常人家還是皇家,子嗣的問題歷來十分重要,尤其是有皇位繼承的人家。假若慈禧真的篡權成了女皇,那麼就會帶來一連串的麻煩,最重要的是,自己一旦百年之後,誰來尊奉她,這是她心中的大忌。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的慈禧太后

十四年實質上的臨朝稱制,成為慈禧輝煌的時刻,這也就練就了她對皇權攫取和佔有的把持能力。而且這些年已經形成了朝廷統治的權力之網,編制這張網的就是慈禧的纖纖玉手。

光緒親政以後,本想銳意進取,大刀闊斧,但是戊戌變法僅僅維持了103天就被慈禧一手掐死,以後再也難以翻身。

自此以後,慈禧和光緒的關係開始極度惡化,再難恢復。

最後結論:

孝莊和慈禧的最重要的區別是:

孝莊是從清朝的大局著想,而慈禧只在乎自己手中的權力,這是清朝為什麼在孝莊時代慢慢走向興盛而在慈禧時代走向沒落的根本原因。

首先,孝莊在順治的即位問題上,做了大量幕後工作。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之間因爭奪皇位而劍拔弩張,這種混亂的局面,最後在孝莊的斡旋之下,以孝莊的兒子福臨即位而平息,即後來的順治。雖然孝莊在和順治的相處過程中,關係緊張,但是等到康熙即位之後,孝莊就開始全力盡心地輔佐康熙,使得在康熙真正親政後,能真正地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使得大清朝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影視劇中的孝莊太后

但是,反觀慈禧呢?從咸豐帝駕崩,慈禧發動的“辛酉政變”來看,慈禧完全就在於侵染皇權的心思上,試想,如果不政變,有咸豐留下的八位顧命大臣,互相牽制,扶持幼帝同治,說不定大清還有走向繁榮的可能,但是慈禧攝政以後,政局立刻發生了變化,由此他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兒子同治,也就掌握了皇權。而且,在同治駕崩以後,他選擇了光緒,在光緒親政時還一直不放權,才致使光緒和康有為等人策劃了兵圍頤和園捕殺慈禧的行動,行動失敗後,康熙和光緒的關係自然就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孝莊和慈禧同樣輔佐了兩代幼帝,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卻如此懸殊?

慈禧太后

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光孝莊和慈禧就每人輔佐過兩位幼帝,佔據了清朝歷史的三分之一,可見這兩人在清朝歷史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慈禧,一個女人,經歷了四個皇帝,使得清朝在她的手中慢慢衰敗,最後,在她生命的最後,還不忘親手選擇了末代皇帝溥儀,徹底地給歷時296年的大清王朝劃上了句號。

參考資料:

《清史稿》

《清宮遺聞》

《辛酉政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