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白朗義軍揭竿而起,“打富濟貧,不馱女人”,被對手稱為“白狼”

2021-11-20由 中原文史 發表于 歷史

《近代河南軍閥史話》

文:汴樂叟

===================

第五回

報兄仇秦椒紅架杆

世道艱白明心入蹚

讓河南都督張鎮芳感到頭疼的,除了革命黨外,還有河南中西部日益活躍的杆子(綠林隊伍)。比較有名的是魯山的秦椒紅和寶豐的白朗。

咱們先說魯山的秦椒紅。

白朗義軍揭竿而起,“打富濟貧,不馱女人”,被對手稱為“白狼”

魯山縣堯山

魯山北、西、南三面環山,東部為沙河沖積平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今天,這些山山水水得到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在當年,未經開發的山水只能是窮山惡水,耕地又少,老百姓生活不好過。

在魯山樑窪街,有弟兄仨,原是縣北郜溝人。因連年歉收,在老家生活不下去,就來到此地給人做窯貨,託缸、做盆,樣樣都在行。

大哥郜秋成,外號“姜不辣”;二哥郜春成,外號“一瓣蒜”。老三郜雪成,又叫郜永成,生於1890年。由於脾氣倔,豫西土話叫“硬紅”,所以人送老三外號“秦椒紅”。(秦椒是辣椒中極辣的一種,因產於秦川而得名)

弟兄三人為人耿直,見義勇為,他們逐漸與梁窪西邊郎店的綠林人物熟識起來。

魯山縣衙要捉拿郎店土匪,為尋找線索,便將老大姜不辣抓到縣衙逼迫審訊。姜不辣至死不招,當堂被毒打身亡。接著秦椒紅的二哥一瓣蒜也被抓去,死在獄中。

為了報仇雪恨,十八歲的秦椒紅就拉起了杆子。(意即拉起了綠林隊伍,首領叫架杆)並與附近梨園溝、郎店的小杆頭目郭喜才、範鍾、任光亮、任光居以及梁窪北邊的牛天禪、郭以德、杜啟斌等有了聯絡。

白朗義軍揭竿而起,“打富濟貧,不馱女人”,被對手稱為“白狼”

魯山縣梁窪

當時駐梁窪的官軍有四棚(棚相當於後來的“班”,大概15人左右),由哨官王豫章統帶。一天王豫章出外剿匪,俘獲了秦椒紅的朋友任光亮,準備解往縣城報功。秦椒紅得知,即帶領手下埋伏道旁截擊,一舉獲勝,打死官軍多人,得快槍多支。趙莊的杆子又與秦椒紅聯合,擊潰了駐在趙莊的官軍史少先部,並將史少先擊斃,又得了幾支快槍。

經過這兩次勝仗,秦椒紅的杆子壯大起來。

接著他們又在寶豐的滏陽、魯山的瓦屋連戰皆捷。辛亥革命前後,秦椒紅的隊伍發展到百十號人,十多條快槍,成為當時比較有名的綠林好漢。

秦椒紅很講義氣。梁窪街上的人,提起秦椒紅,都說他辦事直正。

他有個表侄,外號“海里怪”,向農民強要了一籃紅薯,並威脅說∶“如不給,我把你的房子燒了,牛給牽了!”這事被秦椒紅知道,多次吵他表弟。海里怪不服,就被秦椒紅殺掉了。

秦椒紅最噁心那些截路的、搶犯、小偷,只要見到這些人,乾脆就是打死了事。秦椒紅還曾在梁窪街許家大院設立白虎堂,誰家有啥不合理的事,都找他評理,沒人敢不聽他的。

因為秦椒紅為人正直,又有實力,別處杆子到這裡都得服服帖帖。凡是小股杆子路過樑窪地界,架杆的(首領)就會叮囑∶“到梁窪了,這是紅爺的地盤,都規矩些。”

白朗義軍揭竿而起,“打富濟貧,不馱女人”,被對手稱為“白狼”

寶豐縣

咱們再說說寶豐的白朗。

白朗,字明心,乳名六兒,河南省寶豐縣大劉村人,漢族,1873年生。

白朗年齡比秦椒紅大,但拉桿子要比秦椒紅晚。

白朗家境要好一些,沒有太大生活壓力。他家有 200畝地,未向外出租,僱一個長工幾個短工。白朗幼時還上過幾年私塾,長大後務農。青年時,白朗還趕牛車拉官鹽,掙點零花錢。這樣看起來,白朗家在農村也算是中上水平。

天有不測風雲,禍事說來就來。

白家在大劉村是獨戶,該村王姓居多,白朗幼時常受王姓欺凌。有一次,白朗被地主王真家幾人圍毆,白朗的朋友十分不平,約白朗一起找王真講理。王真見來人多,便把七八十歲的父親推出擋陣,被白朗推一下躺倒在地,王父不久死去。

王家誣告白朗打死父親,縣官受賄,將白朗下獄。獄卒李康索賄,白朗不給,痛受鞭打。白家賣了100畝地,才把白朗救出來。

白朗哪裡受過這樣冤屈。出獄就向母親說∶“我們受人欺負,沒法站腳了,非蹚不可。”蹚,豫西土話,就是拉桿子、入綠林的意思。在白母的極力阻攔下,才未實現。

白母覺得農村時局亂,縣城平穩,就把家裡衣物包了幾包袱,託本村兩人,送到城內西街女兒家中存放。正好趕上縣裡檢查,強行把衣物搶走,將送衣物的兩個人囚死,又把白朗姐姐家抄了。這下更激怒了白朗,白朗下決心說∶“非蹚不可。”

白朗起事以後,寶豐、魯山一帶綠林,如杜啟斌、秦椒紅、牛天祥、郭以德等人的聲勢已比較大了,並且使用快槍。白朗最初只有二三十人,除一支快槍外,盡是大刀和笨炮(笨炮是農村中裝炸藥填鐵砂的槍,射程近,殺傷力小),人稱為笨炮隊。

白朗聽說了秦椒紅的大名,就到魯山樑窪拜會秦椒紅。

由於白朗起步晚,裝備差,秦椒紅的手下有人看不起白朗。秦椒紅反對說∶“綠林行裡不一定誰幹到哪兒,咱可不能小看人家。”

白朗和秦椒紅相會後,非常投機,遂成為莫逆之交,秦椒紅尊稱白朗為大哥。

秦椒紅的義軍以梁窪為據點,白朗帶著義軍駐寶豐老樊店,彼此呼應,相互配合。

他們提出“打富濟貧,不馱女人”。向駐地居民派糧,是五要五不要:做官的人要,充當衙門差役的人要,做生意的人要,吃租子的人要,放債的人要。五不要是∶ 做苦力的人不要,幫工的人不要,殘疾人不要,參加革命的人不要,尤其是參加過討伐袁世凱的人不要。

因此,他們這支桿子頗得當地民心,隊伍不斷壯大。魯山、寶豐官府打了幾次,沒啥效果,此後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白朗義軍揭竿而起,“打富濟貧,不馱女人”,被對手稱為“白狼”

寶豐馬街書會,流傳不少綠林故事

白朗義軍揭竿而起,“打富濟貧,不馱女人”,被對手稱為“白狼”

寶豐馬街書會,流傳不少綠林故事

民國元年(1912年),葉縣縣知事溫少良,升官發財心切,吹牛說要包打魯山土匪。他帶了五六百人的武裝,西犯梁窪。白朗、秦椒紅兩軍並肩戰鬥,打得溫少良潰不成軍,倉皇逃入魯山城內。溫又聯合魯山的官軍,出城反擊,還是被義軍打得一蹶不振。白、秦兩軍直抵魯山城下。官兵眼看力不能支,急電開封向都督張鎮芳告急。義軍恐援軍到來,難以對付,不久即撤離城郊,復屯兵梁窪。

魯山、寶豐、郟縣一帶的土豪劣紳,一聽說白朗、秦椒紅的名字,皆聞風喪膽。日子久了,他們把白朗就傳成了“白狼”。

當然,白朗的名字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豫督張鎮芳的案頭。

張鎮芳起初並未在意,因為豫西地區小股土匪很多,官兵剿也剿不完,費時費力費錢,成本太高;再者,這些綠林多是為了能有口飯吃,沒什麼大抱負,他們對政權形不成真正威脅。

現在,張鎮芳對白朗、秦椒紅這支桿子有些上心了。

有道是:

民生多艱逼出紅白雙蹚,

打富濟貧引來段趙兩軍。

白朗、秦椒紅能否抗住官兵的追剿,且看下回分解。

====================

上一回(第四回)連結

為了新中國,他們沒有選擇詩和遠方,但這些河南人值得我們紀念

下一回(第六回)連結

白狼義軍遭重創,結拜兄弟被殺害;張鎮芳鎮壓革命連同鄉也不放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