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黃河中的搏鬥:一群來自北京的青年人,立志完成首漂

2021-11-19由 在最好的時光遇見 發表于 歷史

1987年4月8日下午,黃河源頭茫茫草甸子上,聚集著一群來自北京的青年人,迎風飄揚的紅旗上赫然印著15個大字:北京青年黃河漂流探險科學考察隊。他們是在長江漂流探險取得成功後,又一群立志於完成首漂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有志青年,和北京隊幾乎同時準備漂流黃河的還有河南黃河漂流探險隊和馬鞍山愛我中華黃河漂流考察隊,他們先後抵達了黃河源頭——卡日曲曲果。

黃河中的搏鬥:一群來自北京的青年人,立志完成首漂

5月15日,漂流隊來到了具有“黃河第一橋”的瑪多縣城。黃河流到這裡,集水面積已達20000多平方公里,河道闊達40餘米。這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漂流里程碑,它不僅標誌著全隊經過38個晝夜漂泊,終於走出了高原死亡禁區,也為270公里長的河源地區漂流探險劃上了句號,“龍頭”已為探險者所縛!衝出河源地區,弄潮兒們便隨它踏上了被稱作“九曲黃河第一曲”的“S”形大轉折:先以東南走向,自青海漂往四川、青海交界的松藩高原,穿越四川松藩草地,又掉頭180°進入甘肅省瑪曲縣。再折回青海,在一系列高山深谷中完成又一個180度轉彎,向東流出青海。。從瑪曲大橋又漂了一天,6月6日,漂流隊的筏子剛過西科河匯合口,前方河道倏地“禿”了,向左轉過一彎,原來岸邊“吐”出一塊崗樓大的巨石,將近百米寬的黃河剁去大半。那巨石活像一尊匍匐在公園門口的石獸,在向漂流隊宣佈:黃河上游第一大峽——拉加峽到了。

黃河中的搏鬥:一群來自北京的青年人,立志完成首漂

剛一進峽,隊員們又緊張又興奮。只見那紅色橡皮筏蜿蜒迴環地衝向群山的臂彎,山巒、谷地、帳包,從眼前一一向後“閃回”,綴成一條緊緊相連的流水線。

“有情況,快停!”好一個特級大灘!

此灘叫塔馬灘,近200米長,兩邊山崖高100多米,光溜溜不生一草一木,河道右方推出一個30餘米長的喇叭口,河道僅七八米寬,中央還“齜”出好幾塊礁石。被束被扼的狂流對著喇叭口“亂咬亂撞”。灘尾被大山一截,呈90°急拐彎,一拐之後就是一處斜面跌水,下方形成同遭水流猛漩的黑洞。

北京隊正在商量衝灘方案,河南隊趕到了。兩路弄湖兒又重逢在黃河第一個特級冷灘前。經一番各不相讓的爭論和親密無間的協調,河南隊雷建生的橡皮筏突然搶先劃出,黑色的筏子恰似一頭從鬥牛場柵門中放出的公牛,在激流中迅猛地先右後左,在喇叭口浪區一陣狂顛暴跳,快到灘尾跌水時,雷建生似乎吼出一聲“加槳囉”!4槳同時用力快撥,船頭加速掙脫了主流的吸力,在跌水的左側穿過急浪迸起的千朵蓮花,比較小的坡度匍然擦下,把嘯聲大作的灘區遠遠地拋在身後。

黃河中的搏鬥:一群來自北京的青年人,立志完成首漂

僅隔兩分鐘,北京隊第一筏飛出。

成功了,闖過去了!

然而,沒過多久,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北京隊和河南隊在闖狼牙灘,直撲拉加峽險灘時,漂流勇士雷建生、郎寶洛、楊浩等5人遇難。在唐乃亥和大半灘先後發現了他們的遺體。

7月25日中午,北京隊的秦大安等3人鑽入河南隊的橄欖狀密封船。峽風浩蕩,乳白色的煙霧如波浪般忽升忽降,顫動著推向前進。

20分鐘後,艙內的兩個人開始嘔吐,後來甚至連綠色的膽汁都吐了出來。猛地,船體失重,栽入一個跌水,接著被兩塊礁石夾擊,船身被“夾”成長條,水壓增高並透過船艙蓋的尼龍拉鍊縫往裡滲水。

不知過了多少秒,橡皮船身終於在一股強大的水流作用下,朝前“彈”了一下。坐在艙內的3人只覺得重重地一記磕頭,隨密封船繼續旋了起來。

3個小時後,秦大安等人拎著白色帆布兜在貴德縣上岸——他們再次勝利了!

8月24日傍晚,北京隊5名隊員躍過三聖公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漂抵黃河上游的終點站——內蒙古托克托。從源頭到托克托,黃河已走完了全程3/5的3461。3公里,落差3463米。

下漂比較順利,直抵壺口。

黃河中的搏鬥:一群來自北京的青年人,立志完成首漂

9月3日下午5點55分,馬鞍山隊的王乃安在眾人的期盼和祝福中乘坐密封船進入瀑布上方的黃河主流,像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愈旋愈快,愈旋愈猛,最後在自然落差60多米的石槽水壺口狀頂端,一頭栽入飛流之中。密封船在濁浪排空的瀑布裡近40秒鐘後翻出。王乃安成為壺口獨漂第一人!

河南隊比北京隊遲到一天,馬鞍山隊和北京隊已經用密封船成功地漂過壺口,他們當機立斷,要創一項“壺口敞船第一漂”。他們選定下水的這片“水簾”,石槽距河南隊有3個臺階,總共約十四五米高。李朝革和朱磊匍匐在一條黑色橡皮筏裡,筏的兩端繫著尼龍繩,由站在石槽頂的14個武警戰士拽著,緩緩地將船往下放。水流對著他們劈頭蓋臉地猛砸。放到最後一級臺階,即那道“水簾”的初端,指揮袁世俊一聲“撒手”,橡皮筏被“水簾”一下子打入石槽底。也就是說船剛接觸水面就翻了。兩人早已準備好,死死抓住筏繩,冒出了頭。在飛快地衝向下遊過程中,身體沿筏沿四周不住地移動,躲避撞來的石角、石嘴。。李朝革瞄準一個機會,扒火車般地攀上高速漂浮的船底,雙肩朝下一頂,兩腳豎起,身子竟搖搖晃晃地倒立起來!眨眼間飛向下游,又一個新紀錄——壺口敞船漂流被中華健兒觸目驚心地創造出來!

北京隊自9月9日上午9點35分從壺口瀑布以下盪開橡皮筏,僅僅用了12天,就先後越過了兩山伸崖相抱、中流飛湍的禹門(即龍門),“千里黃河此一彎,寒風激浪射潼關”的潼關,河心立兩島、雄流分3股的三門峽。。在3支黃河漂流隊中,率先到達入海口,拿下了“黃河第一漂”!

隨後抵達海口的是馬鞍山隊。最後到達墾利的河南隊,在離縣城約1公里的黃河渡口舉行了完漂儀式。

黃河中的搏鬥:一群來自北京的青年人,立志完成首漂

寫著死難健兒名字的紅旗,由4名隊員各執一角,緩緩垂放河中,隨著向前推湧的水流一點點沒去,駕龍入海;死難健兒的骨灰被一捧一捧撒入彎彎黃流。滿滿一杯“中國紅”葡萄美酒,旋即傾入大地、傾入大海,醇香飄向四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