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末皇家圍場弛禁:為大開荒埋下伏筆,歷史上東北開墾幾起幾落

2021-11-18由 故事魔袋 發表于 歷史

自從清王朝將長白山大部分割槽域封禁為盛京圍場後,這裡曾荒寂300多年。瞭解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圍場開荒始於清末光緒二十二年。

然而在歷史上,清朝為了緩解災年糧食緊張多次打算開荒,但都因長白山是滿族的龍興之地而放棄。

清末皇家圍場弛禁:為大開荒埋下伏筆,歷史上東北開墾幾起幾落

滿清鐵蹄逐鹿中原後 ,他們將自己的家鄉封為皇家圍場,不許有人居住,忙忙千里杳無人煙,

顯得格外空曠淒涼。當年

有詩這樣描寫:黃沙漠漠暗乾坤,/威遠城頭欲斷魂。/蘆管一聲催過客,/柳條三尺認邊門。/亂山積雪人煙絕,/老樹風回虎豹蹲。/從此徵鞍隨獵馬,/東行夜夜宿雲根。

清末皇家圍場弛禁:為大開荒埋下伏筆,歷史上東北開墾幾起幾落

清順治八年(1651)有華北和山東等地移居漢民於東北開始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為了發展經濟,清政府還制定了《勸農招墾法》,頒發了《

遼東招民開墾條例

》,鼓勵漢民到東北開荒。

清末皇家圍場弛禁:為大開荒埋下伏筆,歷史上東北開墾幾起幾落

順治十年(1653)十一月清政府又以優厚的政策鼓勵中原人民去開發遼東“凡招至百名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招民數多者每百名加一級,所招民每名月給口糧一斗,每百名給牛二頭。由於招民措施得力,一部分漢人從關內來東北開墾,二年後大量的漢民湧入東北而且深入各地。

清末皇家圍場弛禁:為大開荒埋下伏筆,歷史上東北開墾幾起幾落

康熙七年(1668)隨著漢民大量湧入東北開荒。清政府開始擔心老祖宗的風水被破壞,歷來清室把遼東視為滿族列祖列宗興幫建業的發祥聖地,怕漢人進入有侵其聖土之意,鍾靈毓秀不可褻瀆。於是撤《遼東招民開墾條例》,並在山海關設限嚴控關內人員隨意進入東北。

清末皇家圍場弛禁:為大開荒埋下伏筆,歷史上東北開墾幾起幾落

到了乾隆五年(1740)又頒發了《遼東流民歸還令),將已經出關的“流民”和“遊民”遞解回原籍,留下來的也禁止耕種和禁止開墾新荒。這樣,不少移居到東北的漢人不得不迴歸關內,

第一次大面積開荒宣告結束。

清末皇家圍場弛禁:為大開荒埋下伏筆,歷史上東北開墾幾起幾落

公元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席捲江南大地,雖然最終被平定,但也嚴重動搖了清朝的統治根基。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加之蝗蟲、水災旱災頻繁,社會秩序嚴重混亂。道光末年(1850)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

清政府不得不取消滿洲封禁令。

清末皇家圍場弛禁:為大開荒埋下伏筆,歷史上東北開墾幾起幾落

光緒二十一年,在盛京戶部侍郎良弼等大臣的奏請下,要西流水圍場開墾,雖然政府猶豫不決,但終沒有擋住開墾的滾滾洪流,

直到1902年建縣設治,開荒歷史基本結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