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2021-11-10由 樓外斜月 發表于 歷史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漲價了,銅礦石漲價了,煤炭漲價了,所有的漲價都是針對我們中國,正因為此,許多國人開始了對澳大利亞的關注。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翻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澳大利亞離我們並不遠,中間只隔著一個叫印度尼西亞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是個島國,有大大小小13000多個島嶼,如果我們以這些島嶼為跳板,從南海駕船到達澳大利亞,應該是件很容易的事,而且也不遠,比鄭和遠航到東非海岸近的多。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早在西漢的時候,漢朝的遠洋航行路線已可以從廣東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泰國灣、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的南部和斯里蘭卡,然後經紅海到達埃及的開羅,或者由波斯灣進入兩河流域,之後經地中海到達羅馬帝國,這是古代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創舉。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唐朝時期,造船業先進,航海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廣州、揚州、泉州是當時世界性的大港口,大唐船隊從廣州出發,經南海、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到達天竺、波斯、大食、東羅馬帝國和地中海地區。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曾由江蘇劉家港出海,七下西洋,到達爪哇、蘇祿、真臘、古裡、天方、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的莫三比克和坦尚尼亞,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船員最多、航行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大航海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我們發現,中國古代的航海,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多是經南海進入印度洋,而後到達非洲東海岸和地中海沿岸!而鮮有從南海出發,向南航行,以印度尼西亞諸島為跳板到達澳大利亞的記載!甚至中國古人航海到達菲律賓群島的時間還要比到達印度半島的時間晚得多!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古人航海,沒有柴油機,沒有蒸汽機,木帆船遠洋航海靠的是季風和洋流!所以有“一帆風順”、“順風順水”之說。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這是世界洋流分佈圖。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這是每年1月和7月亞洲地區的季風風向圖。(注意:赤道無風帶)

從以上兩副圖可以看出,古人駕船出海,靠的是東北季風、西南季風、東南季風、西北季風、赤道暖流、赤道逆流等,而從中國到澳大利亞則風向不順,洋流不順,也就是不順風、不順水,所以古代中國人乘木帆船到達澳大利亞是很不容易的!

不容易,不等於沒有!

古代中國人是到過澳大利亞的!

①隋煬帝時的赤土國極有可能是位於現在的澳大利亞大陸。

公元607年,隋煬帝派遣常駿等人到達赤土國,次年,赤土國遣使回訪,這事在《隋書》、《唐書》和《通典》上都有記載。

赤土國到底在哪兒呢?學術界有三種說法:A,赤土國在今馬來半島上。B,赤土國在今蘇門答臘島上。C,赤土國在今澳大利亞大陸上。

為什麼說赤土國在澳大利亞大陸呢?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隋書。赤土國傳》中說:赤土國冬至之日,影直在下;夏至日,影在南。就是說赤土國冬至那天,太陽在南迴歸線的正上方,只有站在南迴歸線以下的人,其影子才是直下的。而到了夏至,太陽在北迴歸線的正上方,在南迴歸線上的人,影子在南邊。很顯然,赤土國在南半球或者包括了南半球的土地!

開啟世界地圖,我們可以發現南迴歸線橫穿的土地,除了南美洲和非洲,就只有澳大利亞大陸了!

《通典》上說:(赤土國)其國到5月,亭午物影卻在南,其地漸遠轉寒,蓋去日稍遠。這說明5月份的赤土國,中午影子卻在南方,同前面《隋書》中那段話意思相同。另外一個意思是赤土國在中國的正南方,這就排除了非洲和南美洲的可能性,赤土國應該就在今天的澳大利亞大陸上!

《通典》中說:其國到5月,亭午物影在南,其地漸遠轉寒,蓋去日稍遠。這是說離中國越遠的地方越寒冷,隋朝在北半球的中國,5月份越往南越冷,應該指的是南迴歸線往南,越往南越冷。

我們知道,澳大利亞的北部是熱帶地區,只到澳州北部,是得不出越往南越冷的結論的。這說明造訪赤土國的隋朝使者,已經越過南迴歸線到達澳大利亞南部地區了!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至少在隋煬帝時代,中國人不僅到過澳大利亞北部,而且越過南迴歸線,走遍了澳大利亞南部地區!

②元代旅行家汪大淵到過澳大利亞大陸。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汪大淵,是元朝時的民間航海家、旅行家,今江西南昌人。

公元1330年,汪大淵從泉州出海,經南海,到過占城、馬六甲、爪哇、蘇門答臘島、緬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橫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紅海到索馬利亞、莫三比克、坦尚尼亞等地,橫渡印度洋回到斯里蘭卡、蘇門答臘島、爪哇、經澳大利亞到加里曼丹島、菲律賓,返回泉州。

公元1337年,汪大淵再次從泉州出海,歷經南洋、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又一次到達莫三比克海峽,返回時又到了澳大利亞,於公元1339年返回泉州。

我們注意到:汪大淵到達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後,本該北上南海回國的,可是卻到了澳大利亞,航線迂迴、曲折,為什麼呢?因為古人的木帆船沒有動力,靠的是順風順水,有時候遇到逆風,被風一吹,飄流到了澳大利亞大陸。

汪大淵第二次出海回來後,曾應泉州地方官吳鑑之請,著書《島夷志略》,敘述所到國家和地區220多個,對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有關航海的歷史、地理有重要參考價值。現在,《島夷志略》被評為“影響世界的100本書”。

《島夷志略》中記載澳大利亞的見聞有兩節,一是麻那裡,二是羅娑斯。當時的中國稱澳大利亞為羅娑斯,把今天達爾文港一帶稱為麻那裡。書中詳細記錄了澳大利亞土著人的情況,自然地理、風土物產等,還記錄了鴯鶓、袋鼠、樹袋熊、鴨嘴獸、澳州堅果樹、桉樹、澳州貝殼杉等動植物。書中還記載了今天澳大利亞達爾文港以東地區及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的安亨半島和基培利臺地。

這是見著於世的關於澳大利亞最早的文字記載,在地理上和歷史上都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在古代,民間航海永遠走在官方航海之前,民間航海的先軀是商人。商人是逐利的,為什麼會到當時偏僻、貧窮、落後的澳大利亞呢?答案只有一個:他們是不順風不順水時,偶然到達那裡的!事實上,到過澳大利亞的古代中國人很多,汪大淵只是其中眾多人中的一個,他之所以為後人所知,是因為他寫的這部《島夷志略》,其他人則湮沒於歷史了!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③鄭和船隊的部分船員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曾率船隊七下西洋,我國學者朱鑑秋認為根據《鄭和航海圖》可知,鄭和帶領的船隊很可能到過今天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澳大利亞學者菲茨傑拉爾德 在《是中國人發現澳州嗎》一文中首先提出是鄭和船隊最早發現了澳大利亞。美國學者李露曄在專著《當中國稱霸海上》一書中考證說鄭和船隊到過達爾文港北部的吉里地悶。

中國學者鄭一鈞在《鄭和全傳》中說,鄭和第6次下西洋時有一支小分隊在爪哇島東南海域航行時,曾遇逆風到達澳大利亞。這個小分隊是鄭和部下專門繪製航海圖的楊敏率領的,公元1413年4月在安得蠻洋(今印度洋)遭遇颶風,沿蘇門答臘島西海岸漂流到了澳大利亞西海岸。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英國學者孟席斯在2002年10月出版專著《1421:中國發現世界》,書中說1421年3月,鄭和的一支船隊由洪保、周滿、周聞率領深入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到達維德角,沿大西洋赤道洋流向西航行,然後抵達加勒比海、南美洲東海岸,透過麥哲倫海峽,橫渡太平洋經澳大利亞西北海岸和爪哇,最後返回中國。

馬來西亞學者祖菲加甚至認為鄭和船隊不僅到過澳大利亞,而且還到過南極大陸,並具體指出鄭和船隊是公元1422年抵達南極大陸,然後北上,途經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回到中國。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鄭和船隊到過澳大利亞,絕不是信口開河,這是有依據的:A,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有大小船隻數百艘,由於海風、洋流、迷失方向、時空再現轉移等各種原因,很有可能會有個別船隻脫離船隊在大海中漂泊,並由此發現了澳大利亞和南北美洲,甚至南極洲,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據歷史記載,有許多船隻在鄭和船隊回航數年後才從西洋返回,這其中肯定有許多船隻不能原路返回,而在大海中漂泊,不經意間就發現了新大陸,實現了環球航行。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這是有可能的,只不過他們不知道那些地方以後會有個名字叫澳大利亞或者南北美洲什麼的!

B,近些年,國外學者在澳大利亞沿海和內陸發現許多中國宋、元、明時代的實體文物和器具,甚至發現古代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生活過的遺址。

眾多的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可以確證古代中國人是到過澳大利亞的,只不過中國人沒有像西歐人那樣對澳大利亞這樣的新大陸實行殖民和掠奪,沒有打斷當地土著人的歷史程序,沒有透過航海創造財富和拉開殖民海洋的大幕!

隋煬帝時,中國人已經到過澳大利亞了

在古代某些人眼中,那些地方屬於“化外之地”,那些地方的土著都是些沒有受到儒家教化的人。

古代中國錯失了大航海,錯失了殖民海洋的先機,這一轉身就是500多年!

現在是21世紀,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大海,還有浩瀚深邃的星空!

未來,等著我們去探索!

未來,等著我們去征服!

未來,都應該屬於我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