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淺談自然哲學原理(二)

2021-11-08由 有關必回的鹹魚 發表于 歷史

本文的目的,是為儘可能使那些對自然哲學感興趣而又不熟悉自然哲學的思想演繹法及邏輯推演法的讀者對自然哲學有一個正確的瞭解。

為便於明瞭起見,我感到不得不經常有所重複而不去考慮文體的優美與否,但我不敢說這樣已可為讀者解除思維中固有的難處。儘管本文篇幅不長,讀者仍需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才能讀懂它。

但願本文能為某些讀者招致愉快的思考時間。

—第2節—

在上一個章節當中,我們簡單論述了當代哲學面臨的一些問題。而在正式展開我們的工作之前,不妨繼續探討一下當代哲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其實早在現代科學發軔之前,有關科學的問題一直是被當做哲學的一部分來研究,即所謂的自然哲學。其主要目的就是思考人面對自然界的哲學問題,包括自然界和人的關係、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關係,以及自然界的最基本規律等等。在這當中,又有不少理論都成為了今時今日物理學的基石,其中頗具代表性的當屬英國科學家牛頓,和他的著作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一書了。

但事物的發展往往有其客觀存在的發展週期性,正如我們這個古老的智慧民族,幾千年來的起起落落,無不是在向人們印證這一事實存在的

確實性

與客觀性:事物的發展往往有其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和歷史週期性。

因此,當代哲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即在於如何以一定的

確實性

來為人們揭示更多關於自然的、關於宇宙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追問,則要求當代哲學家們必須創作出一種行之有效的理論。同時,這一理論又必須是力求以最簡單、最清楚明確的邏輯演繹的論述方式來為人們揭示這些問題,而不只是停留在方法論和認識論的層面兜圈子。

與此同時,我們的論述工作也迎來了第一個難題。

不難發現,在當今自然哲學領域當中,並沒有一種理論能夠為我們的論述提供有效幫助。倘若讓我們憑空創作出一種全新的理論,又有些不切實際。基於對以上兩點因素的考慮,我們不妨藉此

出現代思想,將視線轉向古代,嘗試從古人的思想當中獲得幫助。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回到此次的論述當中,看看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透過智慧來為我們將要展開的工作指明方向的。

相信所有讀者在還是做學生的時候,就已經透過語文課本學習了不少生動有趣、而又蘊含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儘管,這些哲理是當時的我們還無法完全理解的,卻一點也不妨礙故事中所蘊含哲理的

確實性

與前瞻性。

例如透過對一隻井底青蛙的生活環境進行描寫,以此作為鋪墊,凸顯出青蛙與海龜生活環境的不同;再透過二者的對話內容,以天只有井口一般大小的觀點表現出青蛙狹隘的世界觀,並藉此來諷刺見識短淺卻又喜歡坐井觀天,沉迷其中但仍不自知的人。

也許會有人說:青蛙狹隘的世界觀是由於它看待世界的方式本就存在問題所導致的結果;而隨著科學的高度發展,一個愈加真實的世界將會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對於此種看法你們可能會持理所當然的態度,並且憑著你們過去的經驗,誰要是說科學眼中的世界是不真實的,你們都一定會對此嗤之以鼻。但現在卻有人要這樣問你們:

你們說科學眼中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那哲學眼中的世界就是不真實的嘛?換句話說,你們究竟是如何理解真實的?

如此,你們這種認為理所當然的態度或許就會馬上消失,讓我們來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想必細心的讀者早有留意,在上文的論述當中曾多次出現的詞彙:確實性。在論述自然哲學方面時執意要用確實性,而不是使用真實性的原因即在於自然哲學是從某些像客觀規律、事理和相同的面之類的概念出發,我們可以有大體上是確定的觀念和這些概念相聯絡。

但在我們的思想習慣當中,真實一詞總是指與一個

實在的

客體相當的意思,這與自然哲學的論點是不大相符的。自然哲學並不涉及其中所包含的觀念與經驗客體之間的直接關係,而只是涉及這些實在的客體背後客觀存在的邏輯聯絡,所以自然哲學的觀念大體上對應於自然界中(宇宙中)客觀存在的物質之間的隱秘聯絡(物理上的聯絡)。

不難理解,為什麼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感到不得不將自然哲學的觀念稱為真實的。自然哲學的觀念大體上對應於自然界中具有正確形狀的客體,而這些客體又無疑是產生這些觀念的唯一淵源。自然哲學應避免遵循這一途徑,以便能夠使其結構獲得最大限度的邏輯一致性。例如透過對

揠苗助長

這則寓言故事的解讀,我們可以從中獲悉事物的發展和我們自身發展都遵循相同的客觀規律(已明的)。

因此,在井底之蛙這則寓言故事中,我們不能問青蛙和枯井是否真實的問題,因為二者都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我們只能說,枯井和青蛙在被經由我們的思想演繹之後,從故事中所獲得的經驗是能夠被我們理解並接受的,也是不會與我們過去的經驗相沖突的(真實的)。從故事中獲得的經驗與我們自身的成長是可以相互印證的(也是已明的)。

有關真實的概念論述,見愛因斯坦在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一書中對歐幾里得幾何學的表述。但需要讀者嚴格對待的是,我們並沒有就此表明自然哲學與幾何學是相同的,只是二者在論述真實的概念時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

繼續回到論述中來。

如果按照我們的思想習慣,我們現在可以在自然哲學觀念的真實性論述中補充一個這樣的說明。

在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這本書中,牛頓並非是在和人們討論引力是否真實的問題,而是透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規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和天體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運動規律,並詳細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至此,我們知道了蘋果成熟後落向地面的原因,和高高拋起的石子最終會落向地面的原因是相同的,以及地球始終圍繞太陽做公轉的原因也是相同的。

做了這樣補充後的自然哲學就可以看作是現代物理學的前身,且是不會與我們過去的經驗相沖突的。那麼現在,我們就可以用自然哲學的觀念來為人們揭示關於自然的、以及關於宇宙的問題。

當然,以此種意義斷定的自然哲學觀念的真實性,是僅僅以不大完整的經驗為基礎的。目下,我們暫先認定自然哲學觀念的真實性,而在之後的論述當中我們將會解決這一問題。

注:本文系原創/原稿/首發,創作不易,歡迎大家轉載和引用。

參考書籍:《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愛因斯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