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2021-11-02由 寧衰人 發表于 歷史

寧衰人歷史輕鬆讀物

日常分享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的趣聞解讀。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提起“倭寇”可能大家都知道,明朝延綿百年的海防大患,我們歷史課本上只是提過倭寇是日本的海盜,沒事來我們沿海燒殺搶掠,後來被戚繼光滅了,其實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前因後果。要知道,這倭寇整整霍霍了200多年。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歷史上的明朝對倭寇戰績說起來讓很丟臉,先看看這段:

《明史。日本傳》記載 “倭紅衣黃蓋,率眾犯大安德門,及夾岡,乃趨秣陵關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陽、宜興。聞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進,抵無錫,駐惠山。一晝夜奔百八十餘里,抵滸墅。為官軍所圍,追擊於楊林橋,殲之。是役也,賊不過六七十人,而經行數千裡,殺戮戰傷者幾四千人,歷八十餘日始滅,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

大概事情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六月七日,一群倭寇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爵溪所城登陸,攻擊會稽,佔領一處房子,知府劉錫率兵包圍,但敵人趁夜突圍,還殺害了返鄉的御史。之後橫行杭州府,搶劫於潛、昌化二縣,杭州府城一陣恐慌。跑出去後一路橫掃打劫,遇到小的村鎮甚至縣城就進行攻打,對官兵進行截殺。結果一路打到南京。史料記載是六七十人,考證有兩種說法,53人和72人。

徽州守衛關隘的500多名官兵見到倭寇竟然全部逃竄,攻擊南京城時候,江寧鎮率先受到攻擊,明軍死亡三百餘人,大敗,倭寇直逼南京城!倭寇首領“衣紅乘馬,張黃蓋整眾犯大安德門”。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從《明史》記載來看,倭寇從朱元璋時期就開始侵擾我國沿海,一直到明朝後期戚繼光手中才徹底消滅,持續了將近兩百年。

戰績上來看,在徹底剿滅以前,幾十人、幾百人的小股倭寇部隊對抗明朝幾千人的部隊經常大勝而歸。難道那時候的日本武士、倭寇海盜真的就那麼厲害?

今天寧衰人就來聊聊這其中的原因。

倭寇的起源是什麼?

明朝初期,日本國內開始實行海禁政策,但日本的商人為了來中國貿易,便開偷偷來到中國。這些日本商人為了保證安全,基本都有武士衛隊,算是武裝商人,那時候,朱元璋還一腦門事:蒙古、南疆還未平定,也就沒太理會這種走私,搶劫的國際刑事案件。

到了朱棣時期,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大名們開始徵兵買馬,爭權奪利,戰爭失敗的一些大名和武士召集商人、浪人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展開了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倭寇就這樣形成了。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倭寇的人員構成是什麼?

要正視歷史,倭寇其實不單是日本人,倭寇是名副其實的多國部隊,除了日本人外,還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還包括中國沿海的海盜等等。這些人基本都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軍人構成,而且裝備精良,戰鬥力不弱。有一段時間,還有“真倭”、“假倭”的說法,也就是當時沿海的一些中國人海盜假扮倭寇來搶劫。至於網上有人說大部分是中國海盜的說法,有很扯淡。當時中國海盜也很多,但確實不是倭寇,鄭成功的老爹鄭芝龍就是大海盜頭子。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嘉靖年間的一個時間段,確實有部分中國人參與倭寇隊伍。朱紈的怒吼: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雖然這句話另有含義,但也說明了倭寇中確實有中國人,就是汪直做倭寇“老闆”那時候,真正破壞力大戰鬥力兇悍的,依然是其中的“真倭”。

倭寇能肆虐的原因是什麼?

朱紈所說的“中國盜”!其實指的是沿海計程車紳家族。因為明朝開始的海禁政策,明朝的瓷器絲綢,甚至銅錢販賣到日本都能獲得巨大的利益。這些家族勢必要保證倭寇的存在。

於是長期囂張肆虐的倭寇,大部分都跟這些家族有聯絡,開始只是給帶路、報信,到後來,更是出錢出力,聯手走私燒殺。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所以,日本戰國時代敗將逃兵倭寇們,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些“中國盜”,給倭寇提供帶路方便,更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後來負責剿滅倭寇的將領俞大猷奏摺裡的話說:最膽大的,連明軍的造船技術和造火炮的技術,都被轉手倒賣給了倭寇。在這些“中國盜”的支援下,日本倭寇嘉靖年間變得正規化,有了比明軍更精良的火銃裝備,開始有統一的軍事建制。

明朝的軍隊的戰力就如此不堪?

開篇就說到,前期明軍碰上海盜,基本都是潰敗,是明軍的戰力太弱?類似分析,網上很多,有人說因為倭寇的包鋼技術的武士刀厲害,有的說南方兵太弱等,其實這些說法都太片面。

十幾個倭寇追這1000人跑的戰鬥還真發生過,據說有3個倭寇就佔領一個鎮子。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從明朝的軍事制度上來分析,明朝採用的是衛所制,其實明軍的戰力在當時世界上算是一流,但正規軍大部分都用來對抗北元的威脅,大名鼎鼎的“朵顏三衛”就是朱棣奪權的根基,神機營更是超越當時時代的準現代化部隊。

但是江南的衛所兵就類似於現在的民兵部隊,更是因為沒有大規模戰鬥,往往領著5000人的軍餉,實際上衛所連1000兵力都不到,而且大都是老弱病殘。最主要,海盜定期的孝敬也是入不敷出的衛所不可或缺的外快收入。於是,沿海守軍對倭寇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當時的情況基本是沒有屁股乾淨的人。將軍不想打,士兵不敢打,也就導致了倭寇橫行。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簡而言之,倭寇之所以能在中國沿海囂張將近兩個世紀,並不是戰鬥力問題,人數也不是核心問題。小股作戰“的特性。襲掠時間、地點無規律。”流寇“,在軍事上”濃度定理“中是需要大規模的集團提高濃度才能剿滅的。但明朝的戰略重心一直是清剿蒙元殘餘勢力,開始並未重視,就簡單粗暴的採用消極”海禁“舉措作為抗倭手段。這也是主要原因。

其實初期被動防禦時期,跟倭寇戰鬥的一直只是一群連民兵都算不算的部隊。

因此倭寇的形成,不是單純的軍事比較,而是政治和利益鏈的糾纏,只是苦了當時沿海的百姓。

明朝政府對倭寇的態度是什麼?

朱棣時期,對倭寇採用過外交手段處理,而且當時的日本政府也對倭寇進行了幾次圍剿。並且還把抓獲的倭寇頭目一共二十多人,押送到了明朝,不過,當時日本也是大名亂戰時期,流浪武士也逐步增加,甚至後來很多倭寇本身就是某些大名派出的,總之,鬼子所謂的剿滅倭寇,聽聽也就罷了。初期沒處理乾淨,留了尾巴。

朱棣覺得外交不行,就打。這個期間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永樂九年,朱棣任命劉江為遼東總兵官,永樂十七年,劉江在望海堝埋伏精兵,倭寇2000多人,被劉江斬首700多人,被俘虜800多人。結果是之後一百多年,雖然倭寇一直侵擾東南沿海,但再沒進入過遼東。

​十幾人打敗明軍千人,53人敢攻南京,歷史上的倭寇就那麼強?

但大明還是精力主要放到了對抗北元上面,並未徹底剿滅倭寇。到嘉靖時期,海防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朝也穩定了邊關,準備動手,戚繼光就出現了。

倭寇最後咋沒的?

嘉靖四十年,戚繼光率戚家軍等在臺州九戰九捷,殲入寇台州之敵。此後基本肅清福建、浙江倭寇。

嘉靖四十四年,戚繼光與俞大猷二軍配合,擊滅盤踞在廣東、南澳的倭寇,東南沿海的倭寇最後蕩平

隆慶元年,明穆宗採納福建巡撫涂澤民的建議,取消海禁,准許人民航海前往東洋、西洋貿易,大量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刺激了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

史書所見的最後倭寇,在天啟四年(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被趕走後,再沒有記載過。

其實從這裡看出,一旦正規軍出動,倭寇毫無抵抗能力,更關鍵是政治上的正確才徹底消除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沿海倭寇。

這裡寧衰人要說的是,倭寇其實是一種利益和政治的產物,並非當時明軍戰力底下,明朝正規軍對外戰爭勝率很高,跟荷蘭、葡萄牙、英國都有過戰爭衝突,大部分都是以勝利結束。倭寇的戰力不會比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人強吧?

順嘴提一下,也是因為倭寇初期對明軍的戰績,讓豐臣秀吉低估了明軍的戰力,直接結果是明朝和日本的朝鮮戰爭被明軍吊打。

不過,這也是我們歷史上的一段傷痛,希望小夥伴們銘記於心。

【如廁小品,歷史趣聞】

【關注寧衰人,扯淡不傷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