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量子糾纏”的實質是“量子互動”

2021-10-26由 王江火 發表于 歷史

“薛定諤的貓”事件方興未艾,人們對“量子糾纏”的誤解,卻幾乎將量子力學完全拉入了死衚衕。量子糾纏,或稱量子纏結,是1935年由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提出的一種波,其量子態表示式:其中x1,x2分別代表了兩個粒子的座標,這樣一個量子態的基本特徵是在任何表象下,它都不可以寫成兩個子系統的量子態的直積的形式。具體而言,它描述了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2015年,據鳳凰網的一則題為《荷蘭科學家證實量子糾纏:物質遠隔萬里卻相互作用》的訊息報道,在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中,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報道:隔很遠距離的物體可以瞬間互相作用。科學家們把兩顆鑽石分別放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兩側,距離1。3公里,校園的兩側設有探測器。每塊兒鑽石含有一個可以俘獲單個電子的微小空間,此空間具有一種稱為“自旋”的磁性,然後用微波和鐳射能的脈衝來糾纏,並測量電子的“自旋”。另外,兩個電子之間的距離確保做測量的同時,資訊無法以傳統的方式交換。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能夠把相距1。3公里(比一英里略少)的兩個電子糾纏起來,然後在它們之間傳遞資訊,其結果是它們彼此之間不獨立。

量子力學這種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現代科學並沒有從堅持客觀原則立場出發,去認真深入地分析導致這種現象的客觀根源,事實上基於現代科學侷限性,科學家們可能也無法解釋清楚這個問題,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也應該堅持客觀性原則立場,將這個問題作為“未解之謎”暫時予以懸置,但結果卻是:自然科學再一次發生了主觀轉向。就在他們完全無法解讀這種在他們看來類似於“超自然”現象的時候,薛定諤的那隻“妖貓”卻趁勢活躍起來,中國的科學院院士朱清時自告奮勇,用愛因斯坦曾經提出的“糾纏態的手套”予以解釋。他說,我們從北京買了一雙手套,把手套中的一隻寄到香港,另一隻寄到華盛頓,那麼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還是右手戴的?誰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開啟一看,是左手的,那華盛頓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為手套是左右配對的,這是個規則。一旦寄出去了,寄的過程中不確定,但是一個人只要觀測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還是右手的,另一個人不用觀測就知道了。這個解釋明顯牽強附會,這是在根本沒有搞清楚“量子糾纏”現象是否具有更深層次的物理原因的情況下,就強行將“量子糾纏”與一個主觀判斷等同起來,並進而將這種主觀判斷視為一種物理現象,甚至使之成為了量子力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基於此,朱清時還進一步解釋了量子隱形傳輸——瞬間傳輸,同理,他的所謂瞬間傳輸仍然不是基於物理原因,而還是這種主觀判斷。

“量子糾纏”這種現象存在嗎?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當然是存在的,但這種現象與主觀無關,而是完全來源於客觀世界,只不過現代科學不能解釋這個問題而已!以下分析將告訴你:“量子糾纏”的實質為“量子互動”,這種現象稱之為為“量子互動”更為合理。

統一資訊理論揭穿了“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神秘詭異面紗

量子為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元。依據這個定義,量子只有兩種:其一,是作為宇宙最小物質單元體的極限粒子;其二,是作為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非物質存在單元的能量子。根據統一資訊理論所發現的雙子定律,整個宇宙是由一個個極限粒子0距離疊加而成,物質之間根本不存在“真空” (質量較小的極限粒子所構成的物質被誤以為“真空“)。這樣,宇宙所有物質都會聯結為一個整體,這就造成一個必然的結果:任何極限粒子的形成、移動或被分解消失,都會引發整個宇宙的聯動,而由於極限粒子之間都是沒有間隔的、零距離的,因此這種聯動完全不需要時間,這就像如果要移動一塊石頭的其中一部分,就會使這塊石頭同時整體移動的道理一樣。這也就是說,無論兩個極限粒子在宇宙中相距多麼遙遠,由於他們整體性的關係,一個極限粒子的變化將必然即時影響到另外一個極限粒子。基於此,如果人類能夠精確測定極限粒子的變化,甚至可以實現即時通訊。不過,由於極限粒子是宇宙最小物質單元體,大約小於質子中子等基本微觀粒子的60個數量級,如此之小的移動距離是根本不可能為人類所感知到的,但其對微觀世界和極限世界的影響已經足以使“量子糾纏”成立了。

統一資訊理論揭穿了“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神秘詭異面紗

可見,所謂的“量子糾纏”不過是量子之間互動的一種普通自然現象而已,“量子糾纏”也根本就不是一個速度和時間概念,而是一種普通的物理現象。但由於現代科學理論工作者受四大作用力和標準模型等傳統理論侷限性的制約,在不能認知到極限粒子的基本屬性以及物質之間不存在任何“真空”而零距離接觸等全新的物質觀的情況下,致使他們根本無法合理地“量子糾纏”現象的成因,而只能用所謂的“糾纏態”或“疊加態”等主觀性概念予以說明,也有的把這種現象杜撰成幾倍、數十倍的超光速現象。相反,統一資訊理論對該現象的解讀就顯得非常簡單清楚,“量子糾纏現象”仍然屬於客觀的物理現象,該現象源於極限粒子的相互作用。

至此,我們應該基本明白量子力學走向主觀相對主義的根源所在了。正是基於上述種種侷限性和時代落後性,量子力學無法解釋一些超出自己認知水平的所謂“詭異”現象,但又不甘心被視為無能為力,無奈之下,只好越過物理世界,用主觀性觀念、相對主義方法予以猜測性地強行釋疑,但這早已經不是客觀務實的科學態度了。

(參閱王江火2019年出版的著作《紫微星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