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曾是古代荷蘭咽喉要地,卻因洪水人去樓空,如今深埋於地下

2021-10-10由 我比科學更科學 發表于 歷史

雷默斯瓦爾曾是古代荷蘭一座重要城市,它位於東斯海爾德河(Oosterschelde River)東部。在16世紀中期,當地接連發生了多次洪水災害,到了1630年,該城已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城中最後一批居民棄城而去。今天,雷默斯瓦爾的名字被用在一座新的城市中,原來的古城已經不復存在了。

曾是古代荷蘭咽喉要地,卻因洪水人去樓空,如今深埋於地下

雷默斯瓦爾古城於1374年建成,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澤蘭省第三大城市,地域延伸至荷蘭西南端。然而,1530年11月5日,就在聖費利克斯節當天,一切都改變了。一場空前絕後的風暴降臨到了這座城市,在連日的急風暴雨作用下,河水不斷瘋漲,摧毀了沿河的堤壩,並向四周奔湧而去,原本繁華熱鬧的城市很快就變成了一片汪洋。

曾是古代荷蘭咽喉要地,卻因洪水人去樓空,如今深埋於地下

這場洪災也被稱為聖費利克斯大洪水。洪災發生後,河流周邊的很多村莊被淹沒,譬如亞桑蒙斯布克(Assemansbroek)、尼烏凱爾克(Nieuwkerke)、奧德金奇(Ouderdinge)和聖奇尤斯卡波爾 (St Jooskapel)。還有一些稍遠的村鎮也損毀嚴重。然而,僅僅兩年過後,另一場洪災又來臨了,許多村莊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曾是古代荷蘭咽喉要地,卻因洪水人去樓空,如今深埋於地下

然而,在洪災暴發時,由於雷默斯瓦爾城的地勢較高,因此在此次災難中逃過一劫。為了防治洪水災害,當地人在河流上築起了水壩,過起了島居的生活。然而,雖然修壩解決了一時之危,卻沒能抵擋住之後幾百年來勢猛烈得多的風暴和洪水。最終受自然災害影響,城中的居民陸陸續續搬遷,最後一批人也在1634年撤離了這裡。

曾是古代荷蘭咽喉要地,卻因洪水人去樓空,如今深埋於地下

通常來說,我們不能把一座城市的衰敗歸咎於個人的過錯,但專家們認為在這一過程中確實有人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洪水來臨之時,由於當地貴族羅迪耶克(Lodijke)拒絕在其領地上修建潮溝系統,致使洪水氾濫更加嚴重。如今,昔日的雷默斯瓦爾古城所在的地區被稱為“被淹沒的雷默斯瓦爾”。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多年前頻發的洪水帶來了大量泥沙和淤泥,使得當地形成了大片灘塗,成為養殖貝類的絕好環境。

曾是古代荷蘭咽喉要地,卻因洪水人去樓空,如今深埋於地下

儘管昔日的雷默斯瓦爾古城已經不復存在,不過它的名字卻被傳承了下來。為了紀念這座古老而輝煌的古城,1970年,政府將東斯海爾德南部的一座新城命名為雷默斯瓦爾。到2004年,這裡的人口總數已經超過2萬人。城市的中心位於耶爾瑟克(Yerseke),曾是中世紀的一座小村莊,現在以出產高質量的貽貝和牡蠣聞名。

曾是古代荷蘭咽喉要地,卻因洪水人去樓空,如今深埋於地下

由於澤蘭省絕大部分土地都在海平面以下,因此當地仍然洪水頻發。1953年的北海水災就奪走了1800多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遇難者都來自澤蘭省。這時刻提醒著當地人,即便是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水患災害仍不容忽視。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頻道。

頂部